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嘉定府(17)

三江都市报 2017-07-27 14:58 大字

五通桥区石麟场老街唐长寿摄清代商业繁荣昌盛,“犍为之盐,洪雅之茶,商车贾舟,络绎相寻”(清同治《嘉定府志》)。此外,竹纸、白蜡也是重要商品。清嘉庆《夹江县志》载:“负贩本邑所产竹纸、白蜡之类,颇易行售。即于各处易货而归,稍获盈余,藉资生计。”

区域性的城乡商贸中心场镇在明代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并得到极大的发展。清代乾隆《犍为县志》所言:“按犍志市场颇多,遭明季屠戮,生聚数十年尚不能如旧。迩来渐次兴复,日有起色。”以整个四川省场镇而言,在乾隆时达到1319个,嘉庆时,增加到2333个。由于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府、县商贸市场大量涌现。城中市场往往形成专门市场,如峨眉县城有报恩寺和城隍庙两市,称为“城场”,各称东场和西场,均是“谷米鸡鸭等行,随单日东、西场轮换”,是县城最大的市场,“柴行随各城门内外为市,棉花布线木货田器行正东街,盐茶行西南为市,鱼笋行育贤街为市,菜行县大门外为市”(清乾隆《峨眉县志》)。

在犍为县,城场有“柴市,县治前并江边;米市,在大什字;磁器市,在新开街;杂货市,在大什字下街;菜市,在魁星门河下:靛市,在犀江门;竹簠市,在清溪镇。”(乾隆《犍为县志》)

除城市中的市场以外,农村市场建设也十分普遍,称为“乡场”。仅乐山一县,就有37处之多。犍为县在乾隆时有28场,到嘉庆时增加到41场。峨眉县在乾隆时有9场,后增加到15场。夹江县在嘉庆时有13场。

政府对乡场加强规范管理,采取了确定场期、专卖地点等措施。如峨眉县,乾隆《峨眉县志》载:知县文曙“复定乡集场日期,米薪之行若而地,丝布之行若而地,盐茶之行若而地。凡列而售者,各有定位,不许紊乱。……趋市者若骛,莫不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乡场一般分“单日集”(如夹江县土门、顺河场)“双日集”(如夹江县甘江、马村场,峨眉县双福场)即两日一场。场期少者,也有十日四场(如夹江县南安、迎江、中兴场)或十日三场(如夹江县华头、歇马场,峨眉县青龙、九里、燕岗场)者,视所在乡场及周边繁荣程度而定。“城场”“乡场”的发展,繁荣了市场经济,善莫大焉。

作为清代农村商贸中心“乡场”,第一类是传统的农村集贸市场性质的场镇,此类场镇数量众多,如犍为县就多达41场(嘉庆《犍为县志》)。其中部分场镇往往同时也是交通驿铺,如岷江道的新场(平羌铺)、牟子场(牟子铺)、通江场(横梁铺)、观音场(普通铺)、西坝场(西坝铺)、幺姑场(下坝铺);平羌江道上的通镇场(绵竹铺)、乾江场(乾江铺)、迎江场(双路铺);阳山江道上的苏稽场(苏稽铺);沐源川道上的九井场(九井铺)、清水溪场(清溪铺)等。

第二类是工业商贸市场性质的场镇。如因盐而兴的牛华溪场、灰山井场、蔡金场、磨池铺场(河儿坎),因煤而兴的太平场、福禄场、磨子场(金粟镇)、石板溪场、罗城铺场、石麟场,因丝绸而著名的苏稽场,因酒而著名的沙湾场等。

交易商品品种繁多,除本地生活用品外,特产的盐、茶、丝绸、竹纸、白蜡等均是重要的外销商品。

外销商品以盐为最著名,从乾隆九年开始,政府准许犍盐外运。外销盐一路是走岷江道、五尺道南下运至盐井渡后转销云南各地,称“滇盐口岸”;一路是到乐山城后走平羌江道北上雅安,再沿零关道分销西康各地,称“雅盐口岸”。此外,还有溯岷江入府河运销成都的“府岸”,溯岷江入南河运销新津的“南岸”,下岷江转长江至纳溪运销的“纳岸”,从纳溪再转永宁河逆水运销永宁的“永岸”。其滇盐口岸一路被经济学家称之为“犍盐入滇”,看作中国清代商贸史上的一件大事载入史册。

新闻推荐

针对“插花式”扶贫现状,夹江县政协不断拓宽委员活动参与面—— 联系实际出实招 发挥所长助脱贫

胡涛委员在企业驻地村建立起残疾人和高龄老人定期慰问关爱机制,为凤桥村打造幸福美丽新村投入80余万元;汪静雯委员先后出资10余万元用于支持甘江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残疾人帮扶;吴邦友委员每年春节...

夹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夹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