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妹子回乡寻找心尖那一抺青绿
与 《 只 此 青 绿 》 总 编 导 周 莉 亚 面 对 面
周莉亚工作照。
《只此青绿》剧照。王徐峰 摄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面对面听周莉亚谈“青绿”。
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已经两年没有回家的周莉亚,终于在2月3日回到了四川老家峨眉山市。这座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峨眉山而闻名的城市,城区里下着四川盆地冬季常见的蒙蒙细雨,向城区高楼远眺,天际边有深深浅浅的峨眉山轮廓线。青山如黛,女儿还乡,寻找着心尖的那一抹“青绿”。
此前三天,由周莉亚、韩真执导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片段,在除夕之夜登上央视春晚,以唯美而有力的舞姿,活化了900多年前的国宝《千里江山图》,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网友用“刷屏”表达着对这个片段的喜爱,全国老百姓还在过年期间掀起模仿“青绿腰”的热潮。目前《只此青绿》2022年全国巡演已开启,各大城市开票不久就宣告售罄。这一次,我们采访了正在四川老家休息的周莉亚,和她唠家常,度过“平凡的一天”。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A·成长 从热爱舞蹈的小姑娘到名编导
身着白色连衣裙毛衣,头发盘在脑后,清秀的瓜子脸上有股四川姑娘的麻利劲儿。2月10日下午,周莉亚一边陪着父母看冬奥会直播,一边在微信上协调着有关《只此青绿》修改和巡演的事情。父亲开玩笑说:“这几天从起床开始就没有停过,有时候接个电话就是一两个小时,一年下来有时甚至都没法见一面。”
“80后”的她,确实让同龄青年导演羡慕。舞剧《沙湾往事》《永不消逝的电波》《杜甫》《花木兰》《只此青绿》……不少年轻人愿意花钱走进剧场看她的作品。她和搭档韩真合作的作品,创造了舞剧行业的巡演票房纪录,还夺得了中国舞蹈荷花奖、文华导演奖、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桃李杯”剧目金奖等业内顶尖的奖项。
周莉亚是家里唯一从事艺术工作的成员,她的爸爸是建筑工程师,妈妈是幼儿园老师。她的“艺术细胞”从哪里来的?妈妈也不好说,她只记得小时候周莉亚镜头感特别好,照相摆起姿势来有模有样,要是音乐一来,肢体语言就更丰富了,小周莉亚就活泼地跟着节奏跳啊舞啊。
这次回家,周莉亚特地整理了下家庭相册,温暖的成长回忆跟随着泛黄照片涌上心头。照片中,既有她幼年练舞的排练照,也有母亲口中富有“舞蹈味”姿势的日常生活照。“每次看照片啊,觉得这时间过得也太快了。”周莉亚和父母一边看一边念叨。
B·选择 两次报考圆梦北京
16岁和20岁的两组家庭合照,吸引了一家人的注意,这两个时间节点对周莉亚来说是难忘的。
小时候周莉亚把舞蹈作为业余爱好,小学六年级开始在峨眉山市青少年宫学习舞蹈基本功。“其实当时很多小朋友都很厉害,我在里面不算身体条件最好的。”周莉亚回忆说,或许是因为自己对舞蹈的那股热爱和认真打动了老师,当时青少年宫的启蒙老师刘英专门找到她的父母,告诉他们四川省艺术学校(现已与其他院校合并为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在内江设有校区,招生老师还要到峨眉山来招人,希望周莉亚能去报考。
这个机会,为周莉亚打开了专业舞蹈学习的大门。她13岁就离开了家乡峨眉山,在内江上中专的三年里,偶尔也去成都进修上课,这打开了她的舞蹈视野,看到了全国更优秀的舞者和创作者,此时周莉亚的心中,就默默种下了要报考北京舞蹈学院表演系的种子。16岁时,她决定报考北京舞蹈学院,还特地买了两件北京舞蹈学院的T恤,上面印着学校的标志。一家人坐火车送周莉亚去考北舞,在颐和园的湖边还留了影。但这次考试失利了,周莉亚坦言:“看到了自己和全国优秀舞者的差距。”
面临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周莉亚当时确实放不下自己的“自尊心”:“就觉得买了那两件T恤,自己却不是北舞的学生,冒牌的一样。”这像一个心结,久久缠绕在周莉亚的心中。中专毕业以后,作为班长的周莉亚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了珠海艺术团。
在珠海工作的五年,周莉亚除了自己表演舞蹈,也逐渐积累起编创舞蹈的经验,工资也不错。本以为就这样子当一个安安稳稳的舞蹈演员,在珠海这座怡人的城市定居下来生活也不错,但一场车祸改变了周莉亚的人生轨迹。第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让她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她想再考北京舞蹈学院。2002年,20岁的周莉亚利用探亲假报考了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专业成绩名列前茅。看到专业课录取希望很大,于是她毅然辞掉工作,在家全身心备战文化课,用两个月的时间准备文化考试,背水一战,最终她成功了。
C·创作 向传统文化传承者致敬
提起峨眉山,更像是周莉亚眼中远远的温暖的家乡,她味蕾还保存着家乡的感觉,每次回家一下飞机,就要和表弟去吃当地的豆腐脑、钵钵鸡、咔饼、火锅,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妈妈做的家常菜:“要把喜欢吃的都一样样打卡完再走。”和她一起编创舞蹈作品的搭档韩真常常打趣地和周莉亚说:“莉亚你好可怜哦,离开了四川离开了那么多美食。”
周莉亚和韩真被称为当今舞坛的双子星。周莉亚告诉记者,两人合作得越久就越默契,因为知道对方擅长做什么,就会放心地把相关的内容信任地交给彼此。中途也少不了吵吵闹闹,但都是针对作品,很快就和好了,性格很互补。
说到这次《只此青绿》的创作,也是她和韩真以及台前幕后所有的工作人员不断碰撞、推翻、重新建立、不断努力的结果。周莉亚坦言从作品诞生之初到如今巡演,内心都是忐忑的。因为它和此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写实舞剧作品有所不同,惊艳春晚的那段舞蹈可以说是整部剧中“节奏”较快的片段了,完整的《只此青绿》节奏是比较慢的,她有些担心观众接受不了这种“反差”,但另一方面,她也真诚地希望牵着观众的手走进剧场,让大家去慢慢感受一下这种和以往不太相同的写意舞蹈作品。
从舞者到编导,面对每一个题材,周莉亚非常享受全身心沉浸在舞蹈创作中的时光,但这次创作,她的心中更多了一份深深的敬畏。为了让作品更为专业准确,而不是“空中楼阁”,在创作过程中,《只此青绿》主创团队不仅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还邀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以及国画颜料、徽墨、宣笔、双林绫绢织造等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顾问。剧中,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都作为重要人物在舞台上出现,以此向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默默奉献的手工艺人和守护者致敬。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中旭曾开玩笑说,凡是公众想到过关于《千里江山图》的问题,《只此青绿》团队都问过。敬畏也来自于拨动心弦的感动。他们曾问王中旭:“这幅画已经900多年了,它还能保存多久?”王中旭带着文博工作者的严谨仔细想了想,然后缓缓地一抬头,看似稀松平常而又坚定地说:“至少在我们这辈人的手上,它不会消失。”周莉亚听完这个回答,当时心里充满了尊敬和感动,《只此青绿》里展卷人的原型,有着王中旭的身影。
面对这批真挚的文博工作者,周莉亚觉得肩上沉甸甸的。她也更愿意把这次走红,理解成大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团队只是在传播上做了一点微小努力罢了。
D·传承 跨越900年的真诚对话
周莉亚相信,作品就像一面镜子,你是怎么样的人,你是怎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你的创作,它就是怎么样的在舞台上,而它的质感、状态、用心程度,观众也是能够感受到的,“我们必须要真诚。”
而真诚常常存在于人与人的深度交流间,触动心灵深处的动容瞬间。《只此青绿》的结尾处,经过文物修复者之手,文博工作者展卷人和18岁早逝的宋代天才少年王希孟,隔着11米多长的画卷展柜,遥遥相望,900多年光阴在两人的目光里静静流淌,展柜外是络绎不绝的游客,排队观瞻着这幅壮美的绝世之作。每次排练到这里,不少演员和台下的观众都会跟着落下热泪,饰演王希孟的演员张翰曾在一次演出中,与一位看到这里崩溃大哭的观众对视,自己也差点控制不住飙泪。
在周莉亚看来,整部剧不是纪实的,而是带着展卷人主观视角。因此在剧里,少年王希孟除了结尾的瞬间,是看不到代表文博工作者的展卷人的。但两者的关系却又充满了微妙的矛盾——展卷人在研究文物的过程中,早已知道这个少年的宿命,知道他定会创作出惊世的画作。作为文物工作者,他们当然希望看到这个画作,因为有了这幅画作,才会有一个个传承者,国宝才会传递到自己手里。但同时他也心疼地意识到,画作完成的日子,也意味着这个少年留在这个世界的时间不多了,他想守护这个少年,少年却在不同时空看不见自己。因为有了这幅《千里江山图》,两者看见了彼此。
在剧中,主角青绿抬头与一轮明月相望,链接起了展卷人与王希孟两个时空,所以周莉亚觉得很多观众是读懂了这份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只此青绿”望着“只此明月”。《只此青绿》里,由孟庆旸饰演的青绿具象化了,常常望着月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对话
《只此青绿》要来成都了
记者:这部剧未来会在成都演出吗?
周莉亚:是的。《只此青绿》是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舞蹈诗剧,其中域上和美就是来自四川的企业。巡演的版本不会有变化,但主角会考虑演员状态做调整(这是巡演的常态),未来这部剧也会由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推进驻场演出。
记者:省去了展卷人和少年王希孟,这次为什么选这段上春晚?
周莉亚:要呈现这些情节是需要转台的,现场很难实现,所以央视导演组最后综合场地等各种因素,选择了青绿的片段。
记者:怎么看舞段《丽人行》《晨光曲》《只此青绿》在社交网络上的走红?
周莉亚:我觉得不管是《国家宝藏》也好,春晚也好,B站也好,我们是希望通过这些好的平台,让更多人关注到作品,从而走进剧场。不光是关注《只此青绿》,还可以关注我们更多的舞剧作品。其实我们中国舞蹈界有特别多优秀的舞剧作品,虽然我们的舞者没有那么多“明星效应”,但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
记者:舞者青绿的动作难吗?你想对模仿“青绿腰”的观众说些什么?
周莉亚:青绿腰其实对人腹部的核心肌肉的力量是有一定要求的。弯腰不难,但是“青绿腰”需要你缓缓地把腰弯下去,就存在一定难度,力量不够的话,腰部肌肉还会有强烈的颤抖。其实在排练初期,我们演员弯腰为了保持缓慢的速度,也进行了反复练习。
人物名片
周莉亚
“80后”,四川峨眉山市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编导,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2016年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担任中国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艺术顾问、四川大剧院艺术顾问等。她的作品多次获国内舞蹈大奖。代表作品:《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沙湾往事》《杜甫》《花木兰》《夫妻哨》《茉莉》等。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前景展望●成乐扩容乐山境剩余段建成后,经成乐高速到峨眉山市不用再经过乐山城区绕行●泸永高速四川段通车后,泸州将融入重...
峨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眉山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