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展台 霍俊明的诗(8首)
◎霍俊明(北京)
霍俊明,河北丰润人,现为《诗刊》副主编。著有《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变动、修辞与想象——当代新诗史写作研究》等诗学专著。主编《青春诗会三十年诗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等。著有诗集《一个人的和声》《秋天的老式过滤器》《批评家的诗》等。曾获诗探索理论奖、首届扬子江诗学奖、第九届滇池文学奖、诗选刊年度评论家、星星诗刊最佳评论家奖、首届刘章诗歌奖等。
松冠之上
比我们高大十多米的
是雪松
高于我们几千米的
是雪峰
那些迎面而来的事物
连同你所目睹的这一小段天山
它们
都是陌生的
死去的树
再也活不过来了
那些废弃的
那些无用的
还有那些死去的
与峡谷草甸的腐殖土
长在了一起
一些声响从高处
继续落下来
风不大
却有人止不住地战栗
仿佛在夜里走路
胆小的人
只能紧攥自己的双手
此刻
没人在意
也没人能分得清
枯木上的乌鸦
和河岸岩石上的乌鸦
是不是同一个族类
此刻
有人在雪松下缓缓走过
只有一条灰白的路
有些事物
注定是被规定过的
比如脚下的这条路
此刻,有人被一只灰鹳吸引
被一条同样灰白色的河流吸引
卵石坚硬
有些瞬间掠过的翅膀
却在黄昏中
闪着金属的光泽
白色的虚无
峨眉山已是白蒙蒙一片
像极了多年来我的虚无
如果是夏天,山风必将吹袭
此时是初冬,车窗紧闭
大大小小的山泉随处可见
那是一头头或大或小的白象
白雪灯盏
只有佛祖愿意吹息
随处可见的
还有山中一个个废弃的客栈
黑漆漆的门窗
那暗地里的门挡似乎从未拨开
海市
庚子年七月初一
偶然看到一个小视频
那是我曾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出现了海市蜃楼
海面上增添了绵延的群山
高楼,以及隐约的行人
这座海边的灰色小城
几乎被我遗忘
在纷纷争相举起的手机屏幕中
它显得更加不真实
秩序被颠倒过来
正像孩子们指缝间那些沙粒
生活被再次纠正
越来越不真实
比如 多年前的那个海岸
儿子童年的橘红色塑料桶
八月十五之夜
海面上升起的
那轮巨大的明月
奔赴
一座山
已被凭空削掉四米
对于曾经的庞然大物
我们得把它换算成
一个个数字
一座山减掉四米
小镇的人已经习惯了
它们继续
冰雪消融
崩塌、风化
泥石流……
它们仍再
一次次奔赴
江河
正在成为多种不可知的形式
只允许我们
一次次
视而不见
红花结莲蓬,白花结藕
北方一场暴雨
我在回程的火车上
母亲打来电话
她好久没主动打电话给我了
她问我在哪儿
我说在火车上
她声调突然高了许多
像年轻时候
她在傍晚扯着燃烧的嗓子
喊我回家
她让我少出差
显然她刚看到了新闻
西南地震,南方台风
是的
此刻我正在暴雨中
她突然说
你堂哥没了
老板给他一百块钱去清理烟囱
雨很大,掉下来了
这时已是黄昏
此时我没有感受到
车窗外面的雨是热的还是冷的
苍雪羽毛
一年冬天
雪刚好落在山顶凹陷处
月余
人们望着雪山
不尽的虚空之物
如此真实
松针在背后的山坡
一次次落下
草丛中一些奇异的羽毛
沉落,翻卷
又再次轻轻飞升
雪野的山顶
人世有了
越来越多的反光
越来越多的对立面
以及
陌生之物
空山
越来越多的人
疲倦于再次说起往事
越来越多的人
忙于果腹和缄默
望气的人,下棋的人,砍柴采药的人
他们的后代都在进行地质革命
炸山,修路,挖洞,架桥
松针
还会一次次落下来
这几乎是静止的时刻
干枯的季节
它们铺满并不安静的山中
它们来自于一次次松针的振动
如果有人偶来山中涉足
如果刚好此时是冬天
它们可以短暂地燃烧起来
穿白衣的人
也暂时变成了暖红色
烟雾升腾里
远山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乐山讯(林立记者蒋培路)近日,在“第八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主场馆峨眉山市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中心二楼...
峨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眉山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