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40载江苏画家峨眉山绘山水百景

乐山日报 2020-11-22 07:34 大字

江云龙在峨眉山受访者供图江云龙绘《伏虎寺牌坊》江云龙绘《洗象池》江云龙笔下的峨眉山滑竿师傅记者 杨心梅 翻拍

■记者杨心梅

一张张钢笔画线条细致,一处处峨眉山风景跃然纸上。11月19日,当记者与年近古稀的中国山水画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江苏无锡画家江云龙见面时,一下子就被他的作品吸引了。

喜爱游历山水,立志传承徐霞客精神,从今年9月来到峨眉山,江云龙用两个多月时间走遍峨眉山各个景点角落,以钢笔作画,将峨眉山的山色与景观、历史与人文,变成永久镌刻在画纸上的流动线条。他说,“徐霞客旅行几十年撰写游记,我也想游历名山大川,为祖国山河立传,创作一部画记。”

一见钟情

40年前的造访

说起江云龙和峨眉山的缘分,时间得退回到40年前。

“当时也是机缘巧合,见到一位本地画家所画的峨眉山、青城山景色,我一下子就被蜀地的自然之美吸引了。”江云龙告诉记者,怀着对峨眉山的无限憧憬,年轻的他和父亲一路乘火车向西南而来,第一次造访峨眉山。

这一次的经历让江云龙记忆犹新,尽管当时的峨眉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远不如今天这么完备、舒适,但映入眼帘雄奇壮丽的峨眉山景观却让他刻骨铭心。江云龙笑着说:“那时候没有索道,只能徒步登山,虽然觉得很累,但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对这座大山念念不忘,洪椿坪、万年寺、伏虎寺等人文景观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从那以后,再游峨眉山成为江云龙心中的一个愿望,但由于工作忙碌、距离遥远等原因,他一直未能如愿。40年时间里,江云龙非常关注峨眉山的发展变化,经常从电视、画册、摄影作品等途径多角度了解峨眉山,成为身边人眼里的“峨眉痴”。

近年来,江云龙前往五台山、崆峒山、栖霞山、普陀山等十余处名山大川创作,可他心中始终还有一个牵挂,那就是峨眉山。“在游历大好河川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作画,画技日趋成熟,觉得可以再续峨眉山之缘,所以我来了。”

不解情缘

百幅画作描绘“水墨峨眉”

在江云龙眼中,峨眉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必须要深入了解,才能真正走进这座仙山。

于是,带着提前做足的功课和峨眉山文化书籍,江云龙来到“老朋友”身边。抵达峨眉山之后,他不断行走,将记忆中和现实中的峨眉山形象进行重叠,再通过与寺庙里的师父攀谈、向当地农民请教、实地探访等方式,挖掘心里的峨眉山奇观。

转眼,两个多月时间过去了,江云龙的足迹遍布峨眉山的角角落落,无论是古朴庄严的寺庙、秀丽的山水,还是旅途中所见的人事,都在他的画纸上留下了痕迹。而当他不经意间翻阅自己的作品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创作了近百幅作品。

江云龙笑着对记者说,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他曾数次比照书本介绍最后才找到山中最大的“树王”;为了画出一幅透视完整的立体图像绕着某座寺庙转了好几天,最辛苦时,连自己的鞋也走破了,山间的湿气还打湿了袜子……“其实来之前我打探过,这个季节峨眉山少雨,但没想到今年偏偏例外,几乎天天下雨。我只好见缝插针,一遇到天气放晴就上山。”江云龙表示,尽管天气多变,但他却觉得这也是一种别样的缘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天气条件,我才能感受到雨后初晴、云腾雾绕,如仙境一般的水墨峨眉。”

精心创作

期待“再续前缘”

翻看江云龙的画稿,大到整座寺院,小到一棵铁树,一笔一画都是惟妙惟肖。与很多画家不同的是,他的作品全部为钢笔作画,题跋注解较多,不少画作的题跋占据了画面1/3,甚至1/2。

江云龙有着自己的创作理念,他说:“画画的人很多,我想和他们不同。添加题跋注解不仅能充实画面,也能让观者快速了解创作者意图,获取画面关键信息。”

江云龙认为,别看钢笔画用笔单一,其实创作并不简单,他每次作画全程至少需要站立4至6小时。如果画面过于复杂,他可能一个星期都得耗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线条里。话语里的风轻云淡、眼中的坚定与执着,让人很难想象江云龙已是满头银丝、年近古稀。

采访过程中,每每兴之所至,江云龙都会翻找出满意的作品,仔细向记者介绍他的创作故事。他告诉记者,每次和当地人交流时,他都能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找到新的关注点,“总感觉画不完,比如最近在峨眉山脚下看到一组拟人化的猴子雕塑,有指路的、玩电脑的、挑滑竿的等等,特别有意思。我认为峨眉山人和峨眉山的悠久历史、山水人文一样,都是峨眉山美景的一部分,所以未来我会再来峨眉山,再续前缘。”

新闻推荐

中国老年大健康智库调研组来乐调研 搭建养老平台 加强交流合作 张彤曾洪扬陪同

本报讯(记者张波)11月14日至15日,中国老龄协会、中国老年大健康智库专家及相关人员一行来乐,调研中国·峨眉山城西南康养...

峨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眉山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