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成渝共奏巴蜀融合“交响曲”
8月10日,一名小游客穿着川剧戏服在宽窄巷子步行街留影。新华社发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300年前,李白写下这首诗篇,描绘了成都和重庆山水相依的天然联系。7月24日晚,重庆国泰艺术中心,由男高音吟诵的这首《峨眉山月歌》,拉开了《巴音蜀韵——成渝双城国乐嘉年华》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的大幕。这场由重庆民乐团与成都民乐团共同演出的音乐会,奏响了双城艺术联动的“第一声”。那一刻,成都民乐团团长肖鹰心潮澎湃。
重庆和成都曾孕育出彼此相通又各自璀璨的巴文化和蜀文化。随着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山蜀水又开启了融合共进的新画卷。
采访本上的故事①
成渝民乐团联手 市民将欣赏到更多优秀曲目
《巴音蜀韵——成渝双城国乐嘉年华》音乐会由重庆民乐团团长何建国和成都民乐团指挥曹波共同指挥。两大乐团80余位演奏家登台,用音乐为成渝双城联动奏响了新乐章。90分钟的演出里,重庆民乐团带来了《巫山离思》《渝·蓉颂》《早发白帝城》等曲目,成都民乐团则献上《锦江花月夜》《火把节素描》《西蜀琴韵》等曲目,巴音蜀韵,妙不可言。肖鹰告诉记者,两个乐团一直是朋友关系,此次合作更是加深了双方的专业技术交流,合作的乐曲都具有相当浓郁的巴蜀地方韵味,不论在专业性,还是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成渝两地文艺界一直互动频繁。音乐会上,重庆民乐团与成都市非遗中心(成都民乐团)、重庆国泰艺术中心与成都城市音乐厅还进行了双城艺术五年合作签约。两个乐团将每年在成渝两地定期合作演出,国泰艺术中心与城市音乐厅的携手也为成渝优秀演艺项目交流带来了新机遇。
何建国高兴地说,两个乐团每年都有合作互动,如今更是亲上加亲。“1+1大于2,成渝民乐团携手合作,一定能将巴蜀音乐推向全国!我们将围绕原创音乐剧《寻找杜甫》、大型情景国乐音乐会《思君不见下渝州》等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合作。”肖鹰透露,在即将举办的“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中,两团将联合策划一场成渝民乐会。未来五年,重庆和成都的市民将欣赏到更多更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
自古以来,巴蜀大地就不缺乏音乐元素。尤其是近年来两地歌手频频牵手,让成渝音乐圈热度不断升温。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两地之间的音乐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记者从四川省音乐产业协会获悉,川渝两地的音乐协会和产业机构正进行对接,计划成立川渝音乐工作委员会,做好政府、行业和对音乐机构及音乐人的服务。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四川省音乐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洪启说,成都音乐产业总值已经占到国内音乐产业总值的近十分之一,重庆的音乐产业也呈现出相当强劲的潜力,成渝音乐产业一旦连接,将改变国内音乐产业格局,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采访本上的故事②
川剧发展同传承 未来交流演出合作将更加频繁
“尽管过去那么多年,当时锦城艺术宫里1000多名观众的热情,我一直没有忘记。”1994年,沈铁梅在成都举办了“蜀调梅音——沈铁梅个人演唱会”。这场音乐会开创了川剧历史上的两个先河,第一个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川剧演员,第一次用交响乐为川剧传统戏伴奏。“之所以选择在成都做这样一个创新的尝试,是因为这里有我的老师竞华和一大批观众。这场演唱会让我从自己的艺术低谷再出发,成都就是我的福地。”接受记者采访时,沈铁梅深情回忆。
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梅花大奖得主沈铁梅生长在重庆,但与成都渊源极深。14岁时,沈铁梅就来到成都川剧戏校学习,之后被成都市川剧院的川剧名家竞华收为徒弟。当时,老师在成都,徒弟在重庆,师徒常常到对方的城市见面,平时也会通过电话教授唱腔。沈铁梅说,“虽然在两座不同的城市,但我们都传承着川剧艺术的程式表演,川剧的兼容性很好地体现了成渝两地不可分割的文化情感。”
在沈铁梅看来,城市品质影响着成渝两地川剧的个性,“比如成都的川剧更加散淡诙谐,而重庆的川剧听起来更直爽严谨。但相同的文脉让成渝两地川剧的演出更加紧密,重庆和成都往往是对方外出巡演的第一站,双方间的扶持也让川剧在全国舞台上取得更大成就。”
谈起两地合作的历史,剧作家魏明伦说,成都和重庆一直是川剧的两大重镇,两座城市的川剧艺术发展长久以来呼吸与共。民国初年,成都三庆会崛起,重庆三泰班应和。成都悦来大戏院、春熙路三益公,重庆又新大戏院、德胜大舞台,名角汇聚,好戏连台。新中国成立以后,川剧在题材、音乐、表演等方面迎来更加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川剧振兴工程的力度加大,成都与重庆之间的川剧交流也在更多方面取得进展,艺术家的沟通更加紧密。魏明伦本人虽定居成都,但他和重庆有太多紧密的联系,重庆市川剧院排演过魏明伦的四部名剧《易胆大》《巴山秀才》《潘金莲》和《中国公主杜兰朵》。上个世纪80年代,重庆版《易胆大》《巴山秀才》在山城火爆,连演百余场。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四川省川剧院与重庆市川剧院已携手开展川剧艺术传承的合作,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也将在成渝两地开展交流合作演出。“你看,我就是一名嫁接在成渝两地川剧交流的媒介啊!”沈铁梅展望川剧未来,信心十足。
采访本上的思考
巴蜀文化同源同根 有差异有互补
千百年来,斗转星移,不管行政区域如何改变,巴蜀文化已经深植于巴蜀儿女血脉之中,生生不息。说的是川话,吃的是川菜,唱的是川剧,吼的是川江号子……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向宝云看来,巴和蜀的互动如此频繁,融合如此彻底,这种关系在全国范围内很难找到另外一对。
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又一次把成都和重庆推到合作共赢的新起点。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同根同源的兄弟,现今也成为两个活跃度都很高的“网红”城市。今年4月29日,围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渝举行,川渝两地将以巴蜀文化为纽带,打造新时代中华文明的文化高地、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并提出到2035年,川渝两地将力争文化旅游综合性总收入突破5万亿元,文化旅游消费总人次突破15亿人次。今年7月15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干货满满:川渝两地联合举办第六届中国诗歌节等8项重大活动年内将举行,合力打造文旅节会和巴蜀文艺品牌等7项重点工作正在推进。在重庆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同时担任博导的李禹阶教授说,自古以来,巴蜀文化同源同根,有差异有互补。两个城市,如果完全一样,也就失去了丰富性和多面性。两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正好给融汇带来更多空间和可能性。“在我看来,在文化产业上,成渝两颗明珠完全可以强强联手,在多方面深入合作,打造中国西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增长极,创造出更多新的高水平的文化精品,铸造现代意义上的巴蜀文化。”
本报记者 陈蕙茹 李雪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心梅)昨(19)日,记者从峨眉山景区管委会了解到,昨日11时起,峨眉山景区恢复销售景区门票、观光车票。此外,记者从乐山...
峨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