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政协做深做强文史资料工作 推动“峨眉文化”融入“城市肌理”

四川政协报 2020-04-23 10:46 大字

4月7日,峨眉山市政协一行来到峨眉山报国寺,将市政协近年来编辑出版的《历代名人与峨眉山》《峨眉文史》丛书等一批文史资料赠送给寺院。市政协一行还就弘扬峨眉山名人文化等工作,与报国寺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同时收集报国寺相关名人资料。

峨眉山市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市政协围绕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断搜集、整理各方面文史资料,并在文化传承中不断创新运用形式,让枯燥的文史资料变得生动有趣,推动“峨眉文化”融入“城市肌理”。

坚持不懈抢救文化遗产

在市政协档案室的书柜里,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文史资料摆放得整整齐齐。“从1985年《峨眉文史》丛书正式创刊开始,市政协坚持每年编辑出版1辑文史资料,截至目前已经编辑出版了36辑。”市政协学习宣传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主任孙旭培感叹,搜集文史资料不容易,连续坚持36年更不容易。

36年来的坚持不懈,缘于市政协历届领导班子对文史资料工作的高度重视。“其他方面的工作经费可以省一省,但有的文化遗产亟待抢救性记录,耽误不得,人员和资金要优先保障”,这是市政协对文史资料工作所持的一贯态度。

最初,市政协仅有几名文史研究员;如今,市政协聘请的文史研究员已有40多名。他们的工作劲头使不少同志为之感动。陈文治、朱华高等一些七八十岁的文史研究员,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依然坚持奔走在第一线。

多年来,市政协组织文史研究员四处搜集文史资料,编辑出版了《解读峨眉》《武行峨眉》等一部部承载历史的精品力作。目前,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正在为编纂《五院弦歌·四川大学在峨眉》,搜集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追寻历史中的闪光记忆

2019年12月30日,对市政协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这天,市政协和峨眉山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故宫文物南迁·峨眉记忆》荣获第九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市政协多年来的坚守与付出。

“抗日战争时期,峨眉山市是故宫博物院文物存放地之一。为了保护好文物,峨眉人付出了巨大努力。这是一段不应该忘记的历史。”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故宫文物南迁·峨眉记忆》编剧赵敬忠说,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和弘扬护宝精神,市政协开启了一段寻根溯源之旅。

故宫博物院对这段历史也很重视。2010年6月18日,“温故知新——两岸故宫重走故宫文物南迁路”考察活动在峨眉山市圆满结束。从这一年开始,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加快步伐奔走各地,寻访知情人士,搜集相关资料。

通过梳理数十万字的文字资料和上万幅图片资料,市政协初步还原了峨眉人保护故宫文物、续存中华文脉的感人故事。2012年,以这段历史为基础拍摄的电视剧《密战峨眉》先后在全国10多家电视台播出。电视剧《密战峨眉》也获得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等奖项。2017年,《故宫文物南迁·峨眉记忆》纪录片拍摄完成。

深挖特色推动文旅融合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4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之一。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大峨眉”国际旅游文化品牌打造?2019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市政协的直接推动下,峨眉山市峨眉学研究会挂牌成立。随后,市政协原副主席杨涛当选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市政协不少文史研究员成为研究会骨干。杨涛说,成立研究会,就是要推动“峨眉文化”融入“城市肌理”。

一年来,研究会聚焦“儒释道茶武食药”七大核心文化,开展全方位研究,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运用于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市政协也认真梳理研究相关文化,围绕“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等课题,先后形成《对饿涝堰恢复改造工程中植入历史文化元素的建议》《关于现代农业旅游环线融入峨眉历史文化标识的建议》等调研成果和重点提案,通过深入协商、有效督办,有力推动了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

当前,峨眉山市正在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文史资料工作正是精耕细作时。市政协将继续做深做强文史资料工作,协力擦亮文旅融合发展品牌。

□赵红卫 冯蕾 本报记者 刘奕锋

新闻推荐

峨汉高速庙子坪隧道右线贯通

峨汉高速庙子坪隧道右线贯通本报讯(杨剑彬记者宋雪文/图)昨(21)日,峨汉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庙子坪隧道右线顺利贯通,为下一...

峨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