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汇聚 5A成珠山水相连 川渝携手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成渝双城志:山水相依3
世遗汇聚 5A成珠成渝双城志:山水相依3 亿万年来,在四川盆地两端,高山与峡谷互相遥望,构筑起一道道生态屏障,成为亿万生灵栖息的宝地,生生不息。
公元759年,李白因为安史之乱受牵连,被贬至贵州。当他抵达白帝城时,忽然收到朝廷赦令,惊喜交加,随即决定下江陵。这是李白第三次走三峡,在充满激流险滩的沿途,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名篇。
600公里外的成都,在李白眼中又是什么样?答案同样在诗中给出:“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对诗人而言,意象总有非凡意义,以巴山蜀水写下的诗作见证了李白跌宕起伏的一生。诗歌意象的背后,何尝不是四川盆地中巴与蜀这对同胞兄弟自然风光的记录。
翻开中国地图,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第二级,从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倾泻而下。四面环山的盆地之中,发轫于青藏高原的长江穿流而过,奔腾不息。
山与水重塑了四川盆地的地形地貌,在第二级阶梯的盆地中形成了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巨大的海拔落差,明显的垂直带谱又造就了生物多样性,也成为了“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明。烟火人间三千载,巴蜀大地孕育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一个温和而沉静,一个刚勇又热烈,文物古迹遗址也别样精彩。
从青城山、峨眉山到长江三峡,从乐山大佛、都江堰水利工程到大足石刻……如果将四川和重庆看作一个整体,这里闪烁着中国版图上最为耀眼的文旅资源禀赋。
世遗汇聚、5A成珠的巴蜀大地上,一副“串珠成链”的世界文化旅游图景正徐徐展开。
高低错落
四川高山与重庆峡谷共生
四川大学教授杨振之是地道的重庆人,18岁入川后一直生活在成都。在他看来,四川与重庆根植共同地域,水域相通、地域相连,又各有千秋。
杨振之打开地图指向四川盆地的两端,“你瞧,山水格局一致,盆地四周的河流都汇入长江。所以从地理环境上来说,在大尺度地理格局上,两地基本具有共通性。”共通性之外,四川与重庆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中小尺度的地貌上。
一千多年前,杜甫推窗看山,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绝句。如今,四川人仍旧喜欢在天晴的日子里遥望雪山。
四川盆地的另一端,虽没有高耸入云的雪峰,却有着世人皆知的山城重庆,这是为何?走在重庆,这里平地稀少、河川纵横,地图上一道道山岭和一条条山谷相间排列,相互平行逶迤延展,“是典型的平行岭谷。”杨振之说。
平行岭谷地貌之上,长江一路奔腾而来,川流不息的江水选择穿山而行,在坚硬的岩石山体切穿之处,形成了峭壁对峙的峡谷。长江一路向东,从奉节到宜昌,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依次形成三大峡谷: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便是长江三峡。
在重庆,知名度较高的峡谷就有60多处,是名副其实的“峡谷市”。万年江水造就了幽深峡谷,宛如山水画廊,连绵起伏。在杨振之看来,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亿万年来,在四川盆地的两端,高山与峡谷就这样互相遥望,构筑起盆地四周一道道生态屏障。
生物多样
珍稀动物在巴蜀大地繁衍栖息
四川盆地因毗邻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巨大的海拔落差,明显的垂直带谱造就了生物多样性。加之四面环山、气候温和、水土宜居的自然条件,成为珍稀动物栖息的宝地。这里物种多样、基因多元。
在外来者眼中,“国宝”大熊猫几乎就是四川的代名词。
从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四川宝兴县延伸,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涵盖了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等几十处风景名胜区,“保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85%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杨振之说。
重庆的东北角,大巴山、旗杆山、万倾山等平行岭谷交错,山峦之间隐藏着一颗“明珠”——有“伊甸天国”美誉的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庆旅游业生态完好的处女地。
大区域的原始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稀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就在去年,红外线相机记录下这片人迹罕至之地的珍稀动物足迹,抓拍到包括狍子、鬣羚、毛冠鹿、野猪,以及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斑背噪鹛在内的21种珍稀类陆生动物与鸟类。其中,狍子在重庆地区更是首次记录。
“从长江谷地到2000多米海拔的山地,重庆的垂直高差也非常大,具备孕育生物多样性的条件。”杨振之分析道,良好的生态环境给珍稀动物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也让这里成为珍稀动物的天然基因库。
类似的生物群落串联成四川盆地上星星点点的风景,隔山相望,古老又神秘的文明从这里发祥。同在一个生态圈的巴蜀大地,从遥远的岁月中走来,成为亿万生灵栖息的宝地,生生不息。
强强联合
川渝携手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重庆有9个5A级景区,其中长江三峡是自然风光的集大成者。三峡的壮丽与险峻,人们在“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中就有过见闻;四川有3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和1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自然的馈赠之外,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皆是文化的沉淀和延续。
如果将川渝看作一个整体,这里的文旅资源在全国位居前列,“除了没有海,基本上其他旅游资源都有。”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打造,将两地的文旅融合推到了全新的起点,杨振之表示,川渝两地可强强携手,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不只是地理因素。”杨振之提到,在文旅资源形成中,也有文化性格相辅相成。纵观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文化基因是无法复制、无从取代的根本所在。
川渝如何强强联手?杨振之表示,两地应共筑文化发展高地,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由此,溯源城市的文化性格成为认识文旅资源的进阶之路。
中央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中提出,要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这是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杨振之说,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还须先解决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即巴蜀文化在世界文化上的地位,“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它。”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杨金祝 柴枫桔
新闻推荐
农庄民俗文化浓本报讯(记者杨心梅龚启文摄影报道)连片的蓝紫色绣球蓄势待发,新栽种的蔷薇害羞地爬上篱笆……走进位于峨...
峨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