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罩难求”到“峨眉本地罩” 峨眉山市:50多万只口罩快速投放市民获点赞

四川经济日报 2020-03-16 06:30 大字

“第三批投放的口罩卖出了18万只,还剩下近2万只。”日前,看到网络后台数据,记者感叹“口罩不再是抢手货了!”

为应对口罩难求的问题,峨眉山市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加紧生产,快速投放口罩50多万只,解决了疫情期间口罩短缺的大难题。无论是一线抗疫人、普通市民,还是复产企业职工,复工项目工人,都不再为口罩而犯难。这不仅是好事,更是大事。

企业转产 就一个“快”字

庚子新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凶猛而来,一场全民参与的防控阻击战迅速打响。为切实解决本地口罩供应紧张难题,峨眉山市迅速反应,果断动员具备口罩生产条件的企业转产。号召一发出,就得到了该市2019年招商引资落地投产的伊心乐源动漫有限公司的积极响应,紧急转产一次性民用口罩。

这家生产毛绒玩具的企业,在明确转产后立即行动,先后投入100余万元,用于购买消毒除菌、口罩包装等设备和裁剪缝纫零部件,并将原本的原料放置区改装成消毒车间和无菌包装车间,为口罩生产做足准备。

虽然具备口罩生产的“先天”优势,但面对新的领域,伊心动漫转产初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紧要关头,乐山、峨眉两级有关部门、专家入驻企业现场办公,开辟“绿色通道”,帮扶指导企业定型产品、拟定生产标准、解决市场准入问题,口罩的设计开发和生产销售一夜之间驶入“快车道”。

从先期3万只/日的产量,到改造后的25条生产线全部投入生产,迅速提升至10万只/日的产量,峨眉山市人民再一次以实干的精神刷新了“峨眉速度”。

这一利好消息一经“官宣”后,便成为了市民“喜大普奔”的好消息,大家因买不到口罩而悬着的心,终于有了着陆点。

科学保供 就一个“稳”字

优先保障一线人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解决群众日常所需……峨眉山市多次召开会议、反复研究,确保来之不易的口罩能够科学调度保供。

车辆穿梭、焊花飞溅、机器声隆隆……有了充足的防控物资,全市70家规上工业企业逐步有序复工,他们与时间赛跑、追抢春光,争分夺秒加快生产作业,奋力夺回因疫情而“失去的一个月”。

如何保障群众日常所需?经过多方研判、协调,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峨眉山市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峨眉山市属国企)先后向伊心动漫采购了40万只民用口罩,分三批次通过网络向市民投放。其中,首次网络投放的10万只口罩,上线8分钟内销售一空,第二次10万只仅用了1分钟便售罄,而第三次终于出现了“久违”的剩余。

线上下单,基本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口罩的需求,但对农村地区不熟悉网购的群众来说,购买口罩仍是一大难题。对此,峨眉山市开启线下投放模式,组织乡镇(街道)、村组,采用“先登记购买,后定点领取”的方式,为农村地区群众打通线下购买渠道,定向投放口罩136000余个。

与此同时,特殊困难群体的防护工作,也是峨眉山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该市组织了各乡镇(街道)、敬老院、福利院工作人员免费向城乡特困人员、孤儿、特殊社会老人上门免费发放了三批次共近万余只口罩。

峨眉山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疫情防控不结束,这项工作会一直坚持下去。”

政企联手 就一个“赞”字

一边是政府有序投放,一边是企业全力配送。承担网络投放口罩配送任务的中国邮政集团峨眉山分公司,专门调配了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80余人,第一时间对口罩进行封装、检测和配送,有效杜绝了群众因购买口罩可能产生的聚集问题,既安全又便捷。

为了早日让大家用上口罩,尽管每天配送量从200余件翻倍到500余件,但投递员们却没有一丝怨言,还主动将配送时间延长,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11点。

“一想到大家能很快拿到惠民口罩,我就很高兴,比起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加点班不算什么。”投递员李阳超说,一般农村群众也能享受配送到家的服务,即便偏远地区,也能送到村委会,再通知居民自取,基本实现了投送全覆盖。

家住城区民生彩苑的杜女士在线上下单后一小时,便见到了邮政投递员。拿着好不容易买到的口罩,她难掩心中的感谢之意,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

“在农村几乎买不到口罩,我们很多天没出过门了。” 拿到口罩的村民王淑权和老伴儿特别高兴,第一时间进行了试戴,“终于可以放心地出门买东西了。”

从“一罩难求”到“峨眉本地罩”,从保证防疫一线到促进企业生产,再到满足群众需求,一只只口罩所串起的,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峨眉山市“快速度”体现出的“大作为”和“真担当”。

夏青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林立

新闻推荐

日产量突破80万只

伊心乐源动漫有限公司加紧生产民用口罩本报讯(记者甘国江摄影报道)昨(9)日上午,由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向四川省经济和信...

峨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眉山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