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指为笔 峨眉山画家绘“战疫”

华西都市报 2020-02-24 00:59 大字

林栩作品《出征》。

着装整齐的医疗队即将出征、交警和护士检查过往车辆、社区干部劝导大家戴口罩、“村村响”广播员对着话筒念稿……2月23日,峨眉山市图书馆里,一幅幅“战疫”主题的书画作品摆放在显眼处。与一般书画作品不同,绘出它们的不是笔,而是画家的手指——这便是四川省级非遗项目峨眉山指画。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峨眉山市图书馆馆长、峨眉山指画非遗传承人林栩介绍,他和4位弟子共创作了30多幅作品,耗时20多天。

作品:手指作画绘出战疫瞬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看到,这批指画作品共有30多幅,分为指画、指书两个类别。

指画方面,有反映峨眉山市中医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出征》,有展示基层干部劝导居民少出门、戴口罩的《劝导》,有刻画一线民警、医务人员在高速路口例行检查的《峨眉山卫士》,有描绘“村村响”广播员工作画面的《最美小广播》,有记录女护士剪去长发后的《“疫”线天使》……方寸之间,画面生动、举止传神。

“题材主要来自于新闻报道,看到有好的点子我就会马上用手机拍下来。”林栩说,创作一幅作品一般要两天左右,其中《出征》创作时间最长,画了4天。该题材来自峨眉山市中医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10名队员出发前的合影,画中的10个人物形象饱满、举止坚毅,“我认为是记录了这段历史。”

指书方面,除了每一幅指画有题字外,林栩还创作有《家国情怀》,林栩弟子、四川省美协会员林一雷创作有《天佑华夏》,林栩弟子、四川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刘成明创作有《抗疫前线传捷报》《春暖花开消百邪》《战疫号角》《华夏一家》和《祈福》等。

心声:非遗传人传递使命担当

林栩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山指画”传承人,也是四川省民间艺术大师、四川省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

“艺术应该为时代服务,艺术家应该体现使命和担当。我们能为灾难中的人们做点什么?”林栩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自己和弟子们被全国上下一心战疫的氛围感染,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勇敢逆行的精神感动,最终决定以指画的特有方式创作一批“战疫”主题作品。

林栩说,创作这批作品一共耗时20多天。除林一雷、刘成明外,他的另外两位弟子林葳和易树生也积极参与了创作。其中,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林葳博士创作了指画《英雄》,四川省美协会员易树生创作的指画《众志成城抗疫情》,融入了民间传说中钟馗驱邪的艺术形象。

据林栩介绍,“指画”亦称“指头画”“手指画”,指画的独立创派,则归功于清代画家高其佩,后由清末峨眉雅士李笔珊广泛传承,画家曾分布在峨眉山市双福镇、绥山镇两个区域,于2014年入选四川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丁伟李昕锋

新闻推荐

乐山:一座旅游城市的防疫阻击战

乐山:一座旅游城市的防疫阻击战□本报记者刘若辰王博尔“我有基础病也有并发症,我能治好,全国其他患者一定要有信心。”...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