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虚其人其书(一)

三江都市报 2019-10-08 08:03 大字

《李涵虚先生全集》封面魏奕雄  文/图

李涵虚其人

清代乐山人李涵虚(1806年-1856年)是道教内丹大江西派创始人,一位道学大师。关于他的生平,其弟子李道山写有《李涵虚真人小传》,我看到很多介绍李涵虚的文章,基本都是依此小传加以演绎,兹将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李涵虚先生全集》第57-58页所载的这篇简短小传,抄录于下:

真人四川嘉定府乐山县李家河长乙山人氏,生于嘉庆丙寅年(1806年)八月初四日寅时。生时,母梦一道人怀抱金书一函入门,寤时则真人生焉。

伯仲三人师居其二,幼而颖悟,弱冠入邑庠生。善琴,嗜诗酒。年二十四岁遇吕祖,不识。后病伤血之症,奉母命至峨眉县养病,遇郑朴山先生。先生康熙时人,孙真人讳教鸾之高弟也。同寓,与之治病,并云:“金石草木只可治标,治本则宜用自身妙药方能坚固。”闻之恍若梦觉,即稽首皈依。先生遂传口诀,并嘱云大劫将至,子宜速修救世,更有祖师上真为师。后至峨眉山,遇吕祖、丰祖于禅院。

师初名元植,字平泉,吕祖为改名西月,字涵虚,一字团阳,密付本音。潜修数载,金丹成矣。三师复至,叮咛速著书救世。奉三真之命,著有《太上十三经注解》《大洞老仙经发明》《二注无根树》,名曰《道言十五种》,又曰《守身切要》;将吕祖年谱、圣迹、丹经、救世等书删订,名曰《海山奇遇》。撰集丰祖全书,名曰《三丰全集》。自著另有《九层炼心》《后天串述文终经》,俱刊行于世。更有《圆峤内篇》——《三车秘旨》《道窍谈》二书,俱未刊行。

山于咸丰丙辰(1856年)正月至长乙山房,得瞻慈容,如三十许人,拜别后,师于本年五月初八寅时升举,异香满空者七日,本日卯时现仙容于自流井。飞升后显迹甚多,不能尽述。

……门人甚众,而大丹成者江西周道昌一人,得玉液还丹者数人。山德薄缘浅,侍师未久,略述其目击大概云尔。

说李涵虚遇到吕洞宾(吕祖,唐代人)和张三丰(丰祖,元明之际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就是遇到郑朴山,也不一定是事实。上述小传载明郑朴山是康熙时人,康熙年号共有61年,最后一年是公元1722年,按小传所记,李涵虚大约三十岁前后得遇郑朴山,此时是公元1830年左右,上距康熙最后一年已经过了一百多年。这时候,郑朴山还在世吗?很难说。我理解是李涵虚搜集到了吕洞宾、张三丰、郑朴山的著作,刻苦钻研,得其精髓,而后发扬光大。为了让人信服,假托得遇吕祖、丰祖和郑朴山先生亲授。像这样假借前辈仙祖而著书、咏诗、托付某事,在道教历史上是常见的事,不足为奇。道教善于将本教的历史编成故事,又将民间流传的相关故事说成本教历史,以增强其神秘性和吸引力。佛教等,也同样应用这种手法。这大概是不同宗教的相同特点之一。

实际上,李涵虚醉心道教,是因一渔人的指点。据民国版《乐山县志》卷九“人物”第64页:“李平权,号涵虚,乐邑诸生也,住凌云乡之李家河(今市中区茅桥镇李家村)。河故浅狭,舟楫不通,权书舍近焉。一夜月明,偕友散步其处,见溪中一渔舟,有老翁对月仰卧而歌。权默计此地向无渔人,何来此翁?因与友人同诣之,问对间知非常人,遂邀至馆,师事之。居年余,颇有所得。时李嘉秀主讲九峰书院,权为其门人。久之,嘉秀知其有异,转师之。……临终时与族人宴坐,联句结云:‘儿女英雄债,从今一笔勾。’吟毕,偈曰:‘清风明月,才知是我。’溘然而逝。”这一说法,尽管也充满神奇色彩,但比遇见吕祖、丰祖之说,要实在得多。这里的李嘉秀,也是我们乐山人,参加四川举人考试,高中解元。道光皇帝当太子时,他是老师之一。历任内阁中书,保宁府教授,始终是七品,郁郁不得志,退休后回到家乡乐山,在东山寺和九峰书院讲学。李涵虚曾是他的学生,李涵虚得道后,李嘉秀转而拜比他小二十岁的李涵虚为师,研习道学,道名“西来”,道号“圆阳子”。(待续)

新闻推荐

全网票务预订国庆黄金周门票总量控制

本报讯(记者魏玉婷)记者从峨眉山景区管委会获悉,为提升广大游客游览体验感和舒适度,实现景区旅游安全、秩序、品质的目标...

峨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