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到路 从1条到400余条 从手工打制到智能公交 成都公交上演一出又一出“大戏”

天府早报 2019-08-16 04:49 大字

1966年成都自制的成都牌双联式电车

■天府早报记者赵霞 实习生张恩铭

一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城市生活品质、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佐证。成都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公交汽车行业从无到有,从没有驾驶员、售票员,到现在成都公交集团在岗人员2.3万人;从没有公共汽车,自己用破旧卡车、木材组装车辆到自主研发新型车辆名扬四方;从旧时出行靠黄包车到现在公共汽车、地铁、出租汽车等“四通八达”。近日,天府早报记者特地联系了成都交通文史研究专家、作家张建,听他为我们讲述属于成都公交汽车的那一段历史。

从无到有

首批16辆公交车 用旧车组装而成

“要说公交,大家应该首先明白一个概念,最初是没有‘公交车’这个概念的,有的是‘公共汽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成都的公共交通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它的雏形就是旧社会的黄包车。”张建告诉天府早报记者,新中国成立之初,有1.1万辆黄包车及车夫,大部分车夫转岗为建筑工、修路工等,一小部分转岗为人力三轮车夫,政府通过旧车改造和购买新车,让黄包车车夫和平退岗转业。成都成立了三轮车管理所,整个交替花了近10年时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1951年3月,成都成立了公共汽车筹备处,并开始在当时的棉花街(现在蜀都大都与纱帽街垂直路口)改造车辆。没有发动机,就将四五台旧车坏了的发动机重新拆卸组装为1台可用的,除了发动机和大梁,其他部分全是靠亲手打制,车体是青钢木的,车身是汽油桶皮绷的,就这样首批16辆车出炉了。

1952年7月1日,成都公共汽车正式开始营业,成都公交第一线开行了。“第一线开行这天像办喜事一样,每辆车车头都挂着大红花和领导人的画像,由盐市口驶向梁家巷。”张建说,紧接着在八九月份开行了第二线,年底又开行了第三线。到1956年,成都市区开行公交线路5条线,郊区2条线。一直到1962年,成都公交车才开始以“路”命名。

最开始售票员是在站台上卖票,票盒、斗笠、手电筒、铅笔、口哨和袖套成为了当时售票员的上岗装备。张建称,售票员的红色的袖套为公交史上的“第一工装”。到了1955年,售票员开始在车上买票,一直持续了几十年才改为无人售票。

随后的几年里,成都也在持续发展公交事业。1958年至1959年,成都公共汽车修理厂,还创新研制了可容纳90人的双层公共汽车,可容纳200人的两联式以及可容纳200多人的三联式公共汽车,这些都是开了全国公共汽车之先河的。1960年,成都又开始筹备电车,成立“成都市无轨电车筹备处”,并从上海购买了10辆电车。1962年元旦,成都电车1路正式开行,从盐市口开往火车北站。

扩大线路

首批旅游线路 开往青城山峨眉山乐山

改革开放之后的3年时间里,成都新增公交线路26条。成都始终致力于发展并优化公交线路,到2000年左右,已发展到了100多条线路。

在大力发展公交线路的同时,主动找市场,扩大营运范围也是当时的公交人所思考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开始逐渐受到欢迎,开通“旅游线路”势在必行,这也是现在的旅游大巴的前身。最初一批开通的就是成都开往青城山,峨眉山,乐山的线路。除此之外,在这期间,公交汽车提供的优质服务和公交车司机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他们经常进行开会、培训以加强业务能力,推动了成都公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发展了公交线路和提升服务之后,在公交车改造方面,也是所有动作的。1995年,成都改造出了第一辆燃烧天然气的环保车,到2002年,成都拥有天然气为燃料的公交车2000余辆,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全清洁燃料公交车的城市。

而在1980年,张建成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他所驾驶的6路公共汽车,从新南门开往二仙桥。“在那时,公交车就是除了自行车的第二个出行选择,其火爆程度简直不敢想象。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没得点儿技术的司机都不敢把车开上路。”张建说,他们曾将当时的公交车比喻为“行驶在自行车海洋中的一条船”。

智能公交

已有线路400余条 全国首用“5G公交”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成都公交本世纪更是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大戏”。张建也从一线调往了管理岗位,对于公交的发展和研究,他一刻没有松懈。

让交通成网,实现主城区、二圈层区县公共交通网络化,成为了本世纪成都公交的首次突破。经过市公用局、市交通局、公交集团等多方调研考察,2000年9月,成都公交集团郫巴公司成立了,开通了一条由市中心发往郊县的公交车——305路,从金沙车站开往望丛祠。305路的开行完全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为建立快捷公交体系,在市区内创新提出了“专用道”的概念,并在2000年建立了第一条公交车优先道。张建说:“当时是要分时段的,7:30到9:00,17:00到18:30;2008年,又将优先道升级为专用道,时间从7:00到20:00;2012年,成都开行快速公交BRT,实现了24小时专用道。”据统计,现在成都的公交专用道总量已过1000公里。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公交智能化也逐渐显露出来。2001年,成都开始实行IC卡,2003年“天府通”正式推出,随之而来的智能调度系统科技含量更高。2008年,成都还实现了“2小时免费换乘”。“这也是通过了调查研究提出的项目,通常情况下,乘客在2小时内,加上换乘因素,到达率接近99%。”张建表示,这项创新的举措让成都公交更是闻名全国。

“智能公交”根植于成都。2018年12月5日,成都二环BRT双林北支路站台全国首条5G公交环线正式开通,2019年1月14日成功试跑5G公交,成都成为全国第一个使用“5G公交”的城市,推出了真正面向公众体验和产业应用的全国第一辆5G公交车。

目前,成都已有公交线路400余条,载客量最高峰可达每天500万人次。“公交并非以营利为目的,做好公共交通为的是更好的转化城市功能,吸引投资。”谈到成都公交未来的发展,张建坦言,当前成都在大力发展区域公交的基础之上,也在全力发展快捷公交,社区巴士作为城市“毛细血管”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与地铁等公共交通相辅相成,坚持走好“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市民便捷出行是使命更是责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52年7月1日,成都公共汽车正式开始营业,成都公交第一线开行。

·2001年,成都开始实行IC卡,2003年“天府通”正式推出。2008年,成都还实现了“2小时免费换乘”。

·2012年成都开行快速公交BRT,实现了24小时专用道。现在成都的公交专用道总量已过1000公里。

·2019年1月14日成功试跑5G公交,成都成为全国第一个使用“5G公交”的城市,推出了真正面向公众体验和产业应用的全国第一辆5G公交车。

新闻推荐

峨眉山市开展电梯安全培训

为进一步强化学校、医院、商场、酒店等电梯使用单位安全意识,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8月8日,峨眉山市举办20...

峨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