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入蜀 蜀地琴艺大融合
《太白醉酒图》 清 苏六明
以琴会友 雅集高歌
唐代大批诗人入蜀,他们将对蜀地文化的感受反映在其诗作中,而蜀中一大批诗人的诗作,更是乡土气浓郁。这些诗作对琴曲的创作、演奏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包括唐明皇幸蜀,对蜀地古琴艺术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这前后,蜀地古琴艺术扬名九州,特别是蜀地雷氏家族高超的斫琴技艺,在国中是无人可及的。他们斫制的古琴,后人称为“雷琴”,被奉为琴中精品,视为国宝。酷爱音乐的唐明皇,对之当然是明察而仰慕的,所以他下诏当时成都著名的琴家雷俨为“琴待诏”,为其抚琴,给予很高的荣誉。蜀内外诗人对蜀琴琴艺的泼墨大书,为我们留下记录蜀琴的不少名篇。在笔者所编的《中国乐舞诗》一书中共收历代文人所作的琴艺诗、词、赋、楹联2000余篇(副),其中写巴蜀琴艺的有近200篇(副)。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唐代巴蜀琴艺的盛况,事实上,我们也只能或主要从古人留下的诗作及相关文字记载中去了解当时的琴艺情况。唐代诗人张虫宾在《送友尉蜀中》云:“故友汉中尉,请为西蜀吟。人家多种橘,风土爱弹琴。”他向改任西蜀尉的朋友说:蜀地人不仅种橘的很多,而且弹琴是他们的时尚,并形成了风气。这说明张虫宾很了解蜀地的风俗,很了解蜀地古琴琴艺。从诗中我们也知道,唐代时期巴蜀琴艺的确很兴盛。在《中国乐舞诗》所集写巴蜀琴艺的诗词中,直写琴艺的约占一半,借琴寄意的占一半。如历代的一些书家、画家又以书画的形式将那些以琴寄情的诗表现于纸面,如清代顾洛的杜甫诗意画《饮中八仙》及张瑞图的书法《夜晏左氏庄》等等。通观这些诗词,可以看出唐代巴蜀琴艺是以成都、汉州(今四川广汉)、临邛(今成都邛崃)、乐山及峨眉山等道观、佛寺为中心,多在文人及高僧中盛行。他们有活动(雅集)必携琴饮酒、吟诗、作画,以琴会友,畅叙情怀。
射洪人陈子昂在《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中有“故人时所尚,幽琴歌断续”之句,这是说当时琴是很普及的。在《春夜别友人》诗中写道“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这是对琴瑟的深情依恋。而在《群公集毕氏林亭》诗中的“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之句,是说过去的事都不记得了,唯有琴、酒常留。这正印证了上面所说那时的文人雅士以琴会友的生活时尚。
《紫鸳鸯》 李白创作的琴曲
李白才华横溢,极有天赋,既是深谙音律的大诗人,又是颇通琴棋书画的名流。仅笔者所编的《中国乐舞诗》就收有他写的琴诗40余首。从他的琴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古琴情有独钟。他在《宣城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见志》诗中有“令弟佐宣城,赠余琴溪鹤”句,是说在宣城任职的弟昭,赠送他一床古琴和一只鹤。又在《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中说:“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这表明李白有藏琴,名曰“孔子琴”。琴还藏着,但人已去了。在《游泰山》诗中有“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句,这说明李白生活中琴是不离身的。
李白在诗中提及他创作琴曲,一是在《代别情人》一诗中有“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的描写。二是在《东武吟》诗中又有“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句。这是我们所知李白创作的琴曲名为《紫鸳鸯》《东武吟》的记载。李白在《幽涧泉》中有“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的句子,这是写他弹琴、作琴曲时的心态。李白还写了琴赞等有关古琴的诗作,后世琴人将他与琴相关的诗作汇集成琴歌,其中有《关山月》《秋风辞》《幽涧泉》《蜀道难》《子夜吴歌》等,传唱今日琴坛。
李白的弹琴诗,形与声、情与韵,恰到好处,使人如身临其境。如在《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二亭》中有“季父拥鸣琴,德声布雷雨”这样借琴寄意的佳句,写出了琴鸣声如云雷的宏大气势,可见在李白笔下的古琴琴音的妙绝。又如《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是一首以蜀僧为题,写来自峨眉山的僧人琴家的诗。它不仅使我们感悟到蜀地琴艺的兴盛,更引领我们感受了如李白所听到的蜀僧操琴的琴音之精妙。李白的琴诗中多处出现操琴的蜀僧,说明蜀中能弹琴的僧人也不止一二或二三了。李白作为蜀地诗人,他直写的琴诗或借琴寄意的诗大约有60首。
以琴相邀,以琴相聚,以琴别友,以琴相忆,是李白琴诗的高雅情愫所在。如《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留别王司马嵩》诗中有“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句。《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送纪秀才游越》:“禹穴寻溪人,雪门隔岭深。绿萝秋月夜,相忆在鸣琴。”《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酬裴侍御岫师弹琴见寄》诗中有“相思两不见,泪流空盈巾”句。
李白一生好酒,就如他好琴一样,琴和酒成了他一生的伴侣。他借对琴、酒的极大兴趣,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满腔情怀。这方面的诗有《幽涧泉》《赠裴十七》《赠王少府》《赠友人》《春日独酌》《游太山》《东武吟》《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听蜀僧濬弹琴》《酬裴侍御岫师弹琴见寄》等等。李白的琴诗,以琴寄情,都有美丽的辞藻,都是优美的乐章,简直美不胜收。我们还从传世不多的李白墨迹中,看得出他的书法同他吟诗、弹琴、饮酒一样的狂放。
宰相房琯与广汉“留琴馆”
唐时的汉州是蜀地琴艺活动的中心之一。当时朝廷宰相房琯(天宝五年任长安给事中,天宝十四年任唐肃宗李亨的宰相),是好古君子,爱惜人才。后房琯因受谗言被贬,任刺史于汉州。房琯在汉州广招琴客,以琴会友,交流琴艺,谈论时事。一时间,大批琴人、文人墨客,如杜甫等皆聚集在汉州房琯身旁。房琯在朝为相时的琴客──宫廷著名琴师董庭兰(盛唐时宫廷的著名音乐家,精于七弦琴的演奏,技艺十分高超,深受时任宰相的房琯赏识。房琯被贬亦与之有关联)也不远千里来到房琯在汉州雒城的府第为门客。房对董的到来,并未因自己被贬与之有关而生厌,仍以礼相待,可见房琯的为人。故唐人有诗云:“七条弦上五音寒,此乐求知自古难。唯有开元房太尉,始终留得董庭兰。”
房琯在汉州时期,琴艺高手汇集此地,文人雅士们留下了大量关于琴艺的诗。如刘禹锡《和游房公旧竹亭闻琴》:“尚有竹间路,永无基下尘。一闻流水曲,重忆餐霞人。”《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其同名诗作又有“人琴久寂寞,烟月若平生”之名句,写他们琴会雅集及后来琴艺渐渐衰退琴人难逢的心态。郑澣《房公旧竹亭闻琴》:“流水音长在,青霞意不传。独悲形解后,谁听广陵弦。”李德裕《汉州微月游太尉西湖》中的“丞相鸣琴地,何年开玉徽”,是借往昔的琴音怀念久去的丞相,反映了那时汉州琴音给人留下的印象。郑澣的《和李德裕游汉州房公湖》二首之一:“太尉留琴地,时移重可寻。徽弦一掩抑,风月助登临。荣驻青油骑,高张白雪音。只言酬唱美,良史记王箴。”更是对往昔琴艺和友人的怀念。这类诗有很多,如:刘禹锡《西州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游远示二篇吟之泫然因以继和二首》、高适《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李德裕《房公旧竹亭闻琴缅慕风流神期如在因重题此作》、郑澣《和李德裕房公旧竹亭闻琴》、李干《房公旧竹亭闻琴》等等。这些诗记述了汉州以房琯为中心及房琯之后以汉州为中心的蜀地琴艺活动。至今广汉房湖公园内有一古建筑群,门庭横额名为“留琴馆”,是专为任职汉州的房琯而建的纪念遗址,介绍了他任职汉州的政绩。馆内陈列有精藏古琴一床及有关房公和汉州当时琴艺活动的诗文。园内有一桥,名“聆琴桥”,桥头有一表现房琯、杜甫相会论琴的雕塑,他们面前横放古琴一床,看得出他们研讨琴艺的兴致正浓。此琴事纪念地,已成为目前四川境内10余处琴事、琴人遗址之一。
新闻推荐
“扶贫车间”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吴庆岭文/图7月16日,峨眉山市援助马边彝族自治县重点项目——“金威利鞋业”扶...
峨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