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稽古镇老街拾零

三江都市报 2019-07-23 09:23 大字

苏稽工商所旧址苏稽米市程川/文  杜鸣/图

杨码头:时光如水淘乡愁

杨码头街是苏稽镇上紧临峨眉河的一条街,长约150米,宽约4米,沿河一边有石砌护栏。

杨码头街因码头而得名,此处有3处美观实用而阔大的码头,见证了苏稽古镇作为著名的水码头的旧日繁华,苏稽古镇被峨眉河一分为二,分为东西两场,在苏稽古石桥尚未建成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往来两场进行商贸活动,或者到峨眉山去,只能靠在码头上过渡,加上旧时码头还担负着百姓人家的日常浣洗的功能,从码头上磨凹的条石,可以想像当年码头上的热闹情形。

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在去往峨眉山的途中留宿苏稽,曾在杨码头写下诗句:“送客都回我独前,何人开此竹间轩。滩声悲壮夜蝉咽,并入小窗供不眠。”

热闹之处,必是商贾大户云集之地。杨码头因码头而兴,成为苏稽古镇的“地标”,一排高墙深院的建筑沿河而立,昔日杨码头,相当于苏稽古镇的富人聚集区,占尽风光与风水。码头上的这一排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高大四合院多建于清末民初,成为今天古镇的一道风景。乐山著名的老中医陈鼎三就是杨码头上陈家院子的主人。

随着苏稽古石桥的建成,陆路的畅达,水码头日渐式微,时过境迁,杨码头已热闹不再,昔日鼎沸的人声如梦似幻,片片发黄的落叶覆盖着码头上寂静的青苔。

今日杨码头街的街头,还有镇上办得最早最久的一家幼儿园――新桥镇幼儿园,还有一家吊脚楼茶馆,向来往行人提醒这儿曾经的繁华。

米市街:人声鼎沸在市井

位于朝阳街街头,紧邻峨眉河边的一片开阔地面上,以方便苏稽及周边乡场的人交易农副产品,逢单日开市,与苏稽的赶集日期同步。市场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建有高大的交易亭廊,雨天也可进行买卖。每到赶集开市日,市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在此可以一窥苏稽作为乐山市中区著名的“鱼米之乡”的缩影。

该市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40年左右。

该市场隶属苏稽市管会(今苏稽工商所),苏稽市管会驻地就在市场边上朝阳街头(今已搬迁),市管会多年来一直聘请司秤员,为市场做买卖的群众司秤、算账。虽然如今市管会早已搬走,但粮食交易市场仍在数十年如一日地使用着。苏稽镇周边乡邻满载着丰收的喜悦而来,又在讨价还价的市井声中满意而去。

苏稽粮食市场(米市街),不仅买卖大米、花生、黄豆、清油等农副产品,还衍生出了鸡鸭猫狗交易市场。平常这儿一片清静,但凡到了开市日,好一片欢腾景象。这儿隔河正对着苏稽镇的天王寺,而背靠的一条小巷子,走不了几步就是张吉武米花糖的老宅和生产销售门店。

半边街:鹤立鸡群一旧址

此建筑系清末民初建筑,全木结构,两楼一底共三层。位于苏稽镇半边街中段41号,临街的一面是门市,背靠峨眉河,底层逸出地基,向河边方向延伸,呈吊脚楼之式。

此木楼少见之处就在于,许多同期同类木结构建筑,多为平房或一楼一底共两层,而此楼却是两楼一底,在半边街这一片中如鹤立鸡群,遥想当年楼初起,主人登楼前望古镇人家,后望碧波涟漪,是何等的自豪。

此楼的原主人已无可考,1950年后政府实施公私合营时收归苏稽供销社所有。底层是门市,用于日常百货小商品的经营,二楼三楼为住宿,由于年久失修,楼上已弃用,底层门市每日仍在开门做生意。

该建筑外观保存较好,当街门市的正中挂着一方大木匾,上面密布文字。当初醒目显眼,而今斑驳难辨,可见苏稽工商所等大一点的字样,其余应是当时工商所订下的条条款款,无声地述说着古镇供销社由兴到衰的漫漫时光。

下正街:物是人非留谈资

位于苏稽镇苏稽街社区下正街60―66号的这排一楼一底的木结构民居,建于清末民初,具有当时川南民居的特色,该建筑苏稽解放后,收归公有,然后分给街道上居民居住,现仍在使用,所以保存完整。

该建筑与苏稽镇上现存的古建筑比,外观和气势上并无特别之处。但此建筑的原主人,则是苏稽解放前大恶霸马克骧。

马克骧系苏稽镇马河口人,其父马联升。在马联升辈,马家就已发迹,到马克骧时,更是把马家的势力发展到了极致,马克骧是旧时苏稽的舵把子,垄断了镇上的大烟馆、丝绸等等行业。马克骧发达后,常年居住在此街上。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民政府清匪反霸,罪大恶极的马氏兄弟全部被人民镇压,枪决于苏稽河石坝。2万多群众参加了当时的公审、批斗,群情激动,拍手称快,这就是苏稽(乐山)地方史上著名的“五马事件”。

新闻推荐

2019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闭幕

乐山参赛作品《父亲山》本报讯(实习生黄琬婷记者魏玉婷摄影报道)19日晚,2019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闭幕颁奖晚会在乐山大佛...

峨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