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家国情怀

内江日报 2019-06-01 01:19 大字

◇李吉德

今年是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诞辰120周年。笔者30年前写过《大千故里说大千》《情痴意迷写大千》等文章,查阅了有关张大千先生的不少资料,并采访过知情人喻忠烈教授和邱笑秋先生等书画名家,对大千先生勤奋、传奇、艺术、漂泊、爱国的人生略知一二。

纵观大千先生85年人生轨迹和76年的艺术人生,始终流露出寄情山河、热爱祖国、眷恋故土的情感,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得到证明。

论家庭,1899年5月10日,张大千出生在“书画之乡”甜城内江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9岁开始在母亲膝下学习中国画,母亲的培育在大千幼小的心灵烙上了“以画以诗报国”的印痕。从此,他始终遵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遗训,把祖国名山大川作为绘画、写诗的艺术源泉,一生中创作绘画作品数万幅,撰写诗词近千首,几乎都没有离开过祖国的山水花木禽兽鱼虫和风土人情。诸如《荷花图》《竹子图》《资中八景》《青城十景》《峨眉山月》《长江万里图》等画作,以及“万里故乡频入梦,挂帆归日是何年?”“半世江南图画里,而今能画不能归。”“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行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等诗句,都表达出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故乡故人的思念。

论交友,大千先生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心畲、叶恭绰、郎静山等艺术家志同道合,时不时在一起切磋书画、摄影技艺,并悟出“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每个中国人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一种自豪与光荣,还是一种树立自信心的源泉,也是书法、绘画、写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的真谛。

论人生,大千先生在每个重大节点都选择了爱国恋乡这个永恒的主题。年少时,大千先生选择了学习书法、绘画、诗词等传统艺术,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年仅20多岁的张大千就已经跻身于上海一流画坛名人圈,已经声名远播的张大千,苦学艺术的脚步从不停歇。1941年春至1943年夏,大千先生直赴甘肃敦煌研习古人画迹,临摹了260多幅画作。这既抢救了部分斑驳陆离的石窟壁画,也使先生“领略古法生新奇”,在系统深入溯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得古人思想精髓,创作出了很多举世公认的精品力作。1951年,大千先生碍于当时复杂的政治背景,选择了到南美旅居,动身前夕低价转让了自己用重金购买的《韩熙载夜宴图》《潇湘图》和《武夷放棹图》。事隔不久,这三件稀世珍宝转回大陆,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原来,大千先生是怕把古画带出国外,万一流失异邦将愧对“江东父老”,因此选择了“卖古画”这种特殊方式将三幅国家之瑰宝送回祖国。大千先生在欧西南北美漂泊30余年,没因西洋画的影响而丧失民族传统,而是选择中西画结合创造出了“破墨泼彩”完全具有中国神韵和民族气派的崭新的中国画,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大千先生晚年的爱国恋乡情结更加强烈,1977年选择了回到祖国宝岛台湾定居。1980年,先生的一位老朋友深知先生爱国恋乡情结,便托一位美籍华人从成都带给张大千一包泥土和内江的蜜饯,他手捧家乡土和蜜饯,老泪横流,脸紧紧贴住泥土,庄重地跪在地上,啜泣着说:“感谢父老乡亲,告慰先师故友,我张爰永远是中国人啦!”然后恭恭敬敬的把泥土供奉在先人灵位之前。足见先生热爱祖国,眷恋故土的心情多么深切!

论人品,大千先生在中国、在世界的“人品值”都非常高,从不因画技超群贬损同行。20世纪50年代,他游历世界,“靠手中的笔玩弄乾坤,为中国艺术在海外打天下”,所到之处都开办个人画展,把传播中国艺术、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世界文明作为自己的天职。他以高尚的人品、绝妙的画技,被中国艺坛誉为“书画界的李太白”。徐悲鸿曾赞誉他是“天纵之才”、“五百年来第一人”,西方艺坛赞誉他为“东方之笔”、 “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中国画大师”。1957年,他荣获了国际艺术学会金牌奖,被推选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张大千所获得的诸多美誉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他不仅是内江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论时空,唯有时间空间才能真正展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本质特征,大千先生的爱国恋乡情结像一根永远割不断的红线,贯穿着他的全部人生。他始终不入外国国籍,保留中国国籍,而且都是穿中国衣,说家乡话,写中国诗,画中国画,直到他突发心脏病前,还在创作巨幅作品《庐山图》,遗憾的是尚未完成全图,即于1983年4月2日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书画艺术。

新闻推荐

送张嘉州1

苏轼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2。但愿身为汉嘉守3,载酒时作凌云游。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4...

峨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眉山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