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与峨眉山
陈抟题写的“福寿”二字(右上)魏奕雄 文/图
陈抟(871年?-989年),唐末至宋初著名道士,哲学家,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属安徽亳州市)人,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先后隐居武当山、华山、峨眉山。《宋史·陈抟传》说他在武当山九室岩时,“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这自然是夸张之辞。后周世宗召陈抟入朝,问以炼丹飞升之术,任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只接受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也曾多次召见,咨询治国和养生方略,进言“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甚得太宗嘉许,并赠号“希夷先生”。陈抟对易经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和《先天图》,认为万物一体,只有超绝万有的“一大理法”存在。其学说后经著名哲学家周敦颐、邵雍加以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的组成部分,为丰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作出贡献。还著有《指玄篇》《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以及诗歌六百余首。
关于这位被道教神化为仙的陈抟与峨眉山的关系,资料极少,现今找到最早的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宋祁游峨眉山时写的《谒陈抟祠》一诗:
仙馆三峰下,年华百岁中。梦成孤蝶往,蜕在一禅空。蕊籍微言秘,霄晨浩气通。丹遗砥后屑,林遣御余风。步雾沉荒白,飧霞忘暗红。峨眉有归约,飞步与谁同?
第一句中的“三峰”代指峨眉山,“仙馆”就是该诗题目中的“陈抟祠”,北宋时峨眉山建有纪念陈抟的祠宇,早已不存,其遗址在伏虎寺附近,确切位置不可寻。第二句“年华百岁中”,是说陈抟长寿,生于唐末,历经五代,至北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仙逝,据说活了118岁。第五句的“蕊籍”指道教经书《蕊珠经》,全句泛言道教的经籍深沉精微奥妙。从第三句至第十句,咏诵陈抟仙风道骨,餐霞饮露,读经炼丹,御风飞步,遗蜕化蝶,用的多是道教术语。第十一句“峨眉有归约”,事见《有像列仙全传》:“端拱元年(988年),一日(陈抟)语门人曰:‘吾来岁中元后当游峨眉’。明年,遣门人凿石室于张超谷。既成,先生往造之,曰:‘吾其归于此乎?’”对此,元代编修的《宋史》在“陈抟传”中叙说更具体些:“端拱初,忽谓弟子贾德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抟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经七日肢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
上引“来岁中元后当游峨眉”中的“中元”,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与《宋史》中的“今月(端拱二年秋七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相切,是说陈抟对自己的逝世日期算得很准。但是“遣门人凿石室于张超谷”,“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和“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三处提到张超谷,都没有指明是哪座山的张超谷,只有联系到上文“吾来岁中元后当游峨眉”,才与峨眉山挂上钩。可是峨眉山并无张超谷,所以有学者质疑陈抟是否葬于峨眉山,甚至怀疑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峨眉山。倒是陕西华山有张超谷,在华山毛女峰东北,因东汉著名道学家张楷(字公超)居此而得名。今华山张超谷陈抟墓尚存,其所在地以宋太宗所赐之号命名,称作“希夷峡”。陈抟隐居华山时,常住在云台观和少华石室,其墓建在华山也就顺理成章了。(上)
新闻推荐
5月4日下午,记者从四川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了解到,五一小长假期间,省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和热门景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良好,未...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