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是承受生命之重 读《活着》有感

陇东报 2018-12-17 01:00 大字

谢晓玢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借我一本余华先生的书——《活着》。乍看黑色的封面自带一份阴郁,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铺开,残酷凄凉的现实,短暂少有的温情,悲苦交加的人生,廉价简陋的欢乐,被余华先生用近乎淡然的笔锋一一道来,引人深思。

小说以主人公福贵的自述铺开叙述,一脸沧桑的福贵仿佛在述说着一个平淡的故事,从他的神色里分不清是悲痛欲绝后地放下,还是幸免于难的麻木。

从人生的巅峰跌落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地步,在一次次生离死别中亲人们一个个离他而去,父亲气急攻心去世,母亲伤感过度暴病而去,儿子有庆被抽血而死,女儿凤霞难产而死,妻子家珍身患绝症而死,女婿二喜因意外而亡,就连唯一的亲外孙苦根也因吃豆被噎死……读到此处,泪点再次被戳破,既有对他坚守生命的敬重,也有对他在生命尽头无人相伴的叹息。

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韧的。难以想象福贵是在怎样的撕心裂肺、悲痛欲绝下,依然坚强地活着。我开始思索:人为什么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福贵因无奈地接受了所有的不幸、悲痛而活着,即便只剩下一头老牛“富贵”与他相依为命。尽管有些苍凉的意味,但终究还能活着,等待可能的改变、牵挂死去的亲人,在此时,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也正如余华所说:“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比起福贵所遭受的苦难与顽强,今天的我们显得那么懦弱卑怯。生活如此美好,但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生命,这种毫无责任、毫无承受能力的过激行为,令人为之愤恨。

2018年9月4日晚,一女孩在峨眉山景区金顶“瑞吉石”处,不顾他人劝阻,纵身跳下悬崖,结束了她年仅21岁的生命。一男孩因玩手机执迷不悟,父亲多次劝说无用,一气之下,其父将手机掷与楼下,男孩情绪失控,随即便冲出卧室,径直从窗户跳下,结束了年仅18岁的生命。一件件惨痛的血的教训,令人叹息。

然而那些轻视生命人可曾想过:你的出生,凝结了父母的爱情;你的成长,伴随着亲人的呵护;你的未来,包含着家庭乃至国家的希望。想想汶川地震中的断臂女孩,洪流中父子雨中坚持五个小时的执着,和他们相比,你们有什么资格放弃生命?

张海迪5岁因患脊髓管瘤而高位截瘫,她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并获得硕士学位。学习知识的决心让这位钢铁女战士傲视一切苦难,经过多年的努力,张海迪不但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能翻译许多长篇小说;不仅能够像其他人一样学习丰富的知识,还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21岁时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使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只剩下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最后连心肺功能也会丧失,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这一致命的打击并未击垮他,在妻子的陪伴下,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

有一句老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这看似是一句自嘲贬义的话,其中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福贵他没有什么理想,没有什么主义,他悲伤过、失落过,但他从未放弃过生的希望。在活着面前,一切财富与权利都显得微不足道。人生的感动是痛苦中的坚韧,即使一无所有却还是满怀信心。我想,余华先生向我们传达的正是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活着就是一种承受,承人生之艰难;更是一种理性,理人世之沧桑。

新闻推荐

乐山两大旅游品牌入选

本报讯(记者魏玉婷)12月5日至8日,以“大熊猫大旅游大融合”为主题的第二届四川旅游新媒体营销大会暨中国·大熊猫文化联...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