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与火烧灵岩寺

三江都市报 2018-12-11 07:56 大字

张献忠据峨时的牌坊朱华高  文/图

一、灵岩寺遭火焚质疑

灵岩寺,位于峨眉山市高桥镇境内,距镇南端高桥仅百米之遥,曾经是峨眉山第一大寺庙。“灵岩叠翠”乃峨眉山十大景点之一。明清时期,灵岩寺多遭毁损,至民国时期多已圮废。灵岩寺毁损,峨眉坊间有多种版本传说,“火烧灵岩寺”就是传说中最为流行者。灵岩寺何时火焚,何人火焚,说法不一。今日读《三江都市报》王君华所作《西南第一大刹灵岩寺传奇》,文称,灵岩寺毁于明军大火:“这一年(公元1644年),大西军张献忠的部将任元佑攻陷嘉州,改名平定府。残余明军退驻大峨山下的高桥,挤占民房,霸占灵岩寺。抢光了寺里所有的财物后,将僧众赶往睹佛台下庙宇里,然后全部捆绑,锁于大院中。两天后,大西军攻占高桥。明军龟缩灵岩寺。大西军进攻,千年古刹顿时杀声震天。明军以寺庙为掩护,大西军久攻不下,付出重大伤亡。一位将领下令:放火!霎时火焰照明了半边天。战后,附近村民向善,收拾残垣断壁间僧众的尸骨,全部埋于后山,名之曰和尚坟。”

这段文字的核心内容是灵岩寺毁于火焚,乃张献忠的大西军所为。

2006年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的《解读峨眉》第3页《概述》中关于火烧灵岩寺又是另一种版本,和前说完全相反,是张献忠军据守灵岩寺,清军进攻,久攻不下,怒而焚寺:“1651年清军南下,峨眉守城义军(张献忠军,笔者注),大约百人,撤离县城向龙池方向退去。清军闻讯派兵在高桥堵击,义军人少势弱,不得已退入灵岩寺暂避。这座千年古刹,大小四十八座,是川中第一大寺,殿堂高朗,崇宏壮丽,文物古迹众多,香火亦盛。部分僧人协同义军守寺。清军因围攻不下,大怒,放火烧寺。顷刻之间,大火冲天,化为灰烬,许多珍贵文物被毁,惟山门前那座高大壮丽的明代石坊,依然屹立。”

这段文字核心内容乃灵岩寺火焚是清军所为,且把时间、地点、清军和义军的兵力及战斗状况都描写得如亲临其境。

上述史事截然相反的两篇大作均未引述事件的史料来源。孰真孰虚,何以为信?笔者研究以为,灵岩寺实乃多种因素而成的历史迷案,迄今未解。

二、灵岩寺兴衰演变

要明了历史真相,只能从既有史料中探寻。先看灵岩寺的修建历史和规模。据传,灵岩寺由山门至后殿有十余里,殿四十八重,和尚上千人,烧香要骑马。峨眉儿歌:月儿光光,骑马烧香,说的就是灵岩寺规模宏大,和尚烧香要骑马。1947年刘君泽《峨眉伽蓝记·灵岩寺》载:灵岩寺隋唐创建。其时地界,东至鱼洞山,南至捲洞溪,西至铁板山坡,北过石佛龛岭,中连响水滩,下抵高桥河口。足见其规模宏大。

但是,到了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僧弘义、圆道相继主持重建,时佛宇方丈,仅存香火庇雨,其田半为民所侵。可见此时的灵岩寺多已圮废。何因?史料称:元季毁于兵。可见,灵岩寺第一次被毁,乃明朝永乐年前的兵祸,其情不详。

俟后,灵岩寺僧众又开始重建。明朝景泰年间(公元1450年—1456年),宝峰禅师来主事。辛勤劝募始建三世佛殿。殿前为明王楼,东为伽蓝堂,西为祖师堂,凡禅堂斋堂僧房庖库及宾客之位咸以次成。而田至是悉归寺。

寺之兴盛,殆非昔比。明朝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灵岩寺和尚进京奏请皇帝“诣阙以请之”,得皇帝玉玺题词“荷玺书护持。”此时灵岩寺规模,应该不小。明朝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圣朝于天下名山古刹俱有锡额,窃惟大峨眉名山灵岩寺古刹幸一体赐予。上念英宗睿皇帝尝宠来兹寺,遂更名会福。”此时,是灵岩寺最为鼎盛时期。

至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1505年),寺又多圮废。何以见得?清光绪年间谭钟岳奉旨来峨眉山考察寺庙并绘图。他在其著作《峨山图说》中载:明弘治年间“僧本印重修寺宇,昔有四十八重,今存五之一。僧众昔以千计,今寥寥矣。”此时距成化元年(1465年)仅30年左右,然寺庙仅存九重、十重。为何如此大幅圮废,没有任何说明。笔者以为,这才是灵岩寺毁损的最大迷案。是兵祸用火还是自毁于火?抑或有佛寺难以言明或不愿言明的原因?无任何史料佐证。即便是兵祸,比张献忠攻入成都建立大西政权的公元1644年还早139—156年,显然和大西军焚寺或清军焚寺毫无关联。(上)

新闻推荐

大熊猫为“媒” 新媒体为“介” 推介旅游品牌形象

雅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图为雨城区上里镇年猪节,每年吸引八方宾客前来。雅安日报记者郝立艺摄12月5日至8日,第二届四川...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眉山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