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夫妇 专做盆景三十年

乐山日报 2018-11-26 10:03 大字

■ 记者 钟成甲

一截不起眼的小树枝,旁人甚至都很难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在谢学勤眼中却是宝贝,随意摆弄几下,一株盆景便初具形态。30多年的盆景栽种经验,让这一切变得简单又顺理成章。

走进盆景世界 壮观不失精致

在日前举行的四川省首届川派盆景·插花技能大赛上,63岁的乐山川派盆景艺术家谢学勤技压群雄,在100多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斩获多项大奖。其中,盆景作品《岁月如歌》荣获大赛金奖。这让我们对谢学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金奖是怎样炼成的?

近日,记者来到市中区水口镇石鼓寺村谢学勤家中。眼前的场景,令人震撼。谢学勤家门前的这块地没有农作物,而是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色盆景,结满红彤彤果实的金弹子和造型千奇百怪的黄荆盆景,几乎占据了谢学勤家客厅落地窗的全部视野。而这些,只是他盆景世界的一小部分。

在谢学勤带领下,记者又来到另一处更深的院子。里面陈列着体型更大、样式更为丰富的盆景,除了金弹子和黄荆盆景,这里还有假山、流水、牧童等造景元素,琳琅满目、造型精致,令人应接不暇。据谢学勤介绍,目前他和妻子制作养护的盆景数量近2000盆,共花了30多年时间。

视盆景如命 却不以此为生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谢学勤便开始了他的盆景生涯。而最开始却是因一次偶然。“记得那是一个周末,我在峨眉山一个农家院里做客。主人家泡了茶,放在桌上,不远处有他修剪过的盆景。”谢学勤回忆道,就是那一刻,茶水的蒸汽冒上来,让盆景若隐若现,“这个景致就定格在我脑海里,我被它深深吸引了。”

于是,谢学勤开始翻阅大量相关书籍,研究盆景制作,而他和妻子廖桂枝曾经做农技干部的经历,也为他们嫁接培育打下了良好基础。30年间,谢学勤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了盆景上。付出也换来了回报,近年来,他的作品在各类盆景赛事中屡屡获奖。仅今年,他的作品便先后获得了“国际盆景协会(BCI)中国地区委员会会员盆景精品展及中国盆景邀请展”铜奖、“四川省第十届精品盆景展”铜奖,以及“四川省首届川派盆景·插花技能大赛”金奖等。

不经意间,30多年过去,老两口相继退休,如今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盆景制作中。但谢学勤做盆景不为赚钱,相反把大量的财力都投入到了盆景中。“我们工作几十年,没有多少积蓄。如果非要说积蓄,那都在这盆里!”

30多年心血 凝结时光精华

说起做盆景的初衷,谢学勤说,这是纯粹的爱好。“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唯一的爱好就是盆景,盆景生命力顽强,看它一点点生长,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而做盆景既锻炼身体,又能动脑筋,还能获得成就感。”

在与盆景的几十年“对话”中,谢学勤的生命仿佛也得到了延伸。“一株盆景从一根枝条开始嫁接,到基本成型,至少要5年,长成上品,没有10年以上是不可能的。”谢学勤说,几年、几十年、几代人……一株不起眼的盆景,可能就是一盆活古董。瘦小的躯干里,凝结了时光的精华。

30年对一个人来说,就是整个黄金年代,而对于一株盆景来说,却是弹指一挥间。但与盆景结缘30多年,谢学勤觉得很值,“与盆景为伴,是另一种不同的生活节奏。这里的时间慢下来,没有短平快。扎扎实实的付出了,自然就会有回报。”而对于未来,谢学勤也充满信心,“我们全家都喜欢盆景。我们曾经一家三代人一起参加盆景展。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提高,爱好盆景的人也越来越多,盆景的市场越来越宽广。眼下国家提倡产业扶贫,在广大农村地区,通过盆景制作增收致富,就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新闻推荐

小型直升机迫降峨眉山景区 两名飞行员受轻伤

昨日中午12时10分许,峨眉山景区道路附近,一辆民用小型直升机在迫降时发生意外,造成机上2人受伤,机身受损。记者从网友拍摄的...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