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雕刻的龙头拐杖

四川日报 2018-11-19 06:08 大字

眉山市黄湾乡万年村,是游客前往万年寺游山必经的步行道路。

每每路过万年村三组几间低矮的平房时,很多人都要驻足:工匠陈正松正在细心雕琢着。已经80岁的他,戴着老花镜,正用刀具打磨着一根木头,只见他手指娴熟地变换着角度,并不停地更换着手中的工具,木屑轻轻地飞了出来,龙头的形状慢慢凸显,“化腐朽为神奇”的手艺,也让过往游客眼前一亮。

30多年的从艺岁月从布满老茧的指尖滑过,当手工龙头拐杖艺人的身影几近消失在峨眉的街角巷尾,这位老人的坚持显得更加可爱又珍贵。

“我从寺庙楼宇中寻找龙形,从书本中发现灵感,只要是我眼睛看得到的龙的形象,我都可以在木头上雕刻出来。”陈正松的底气,源于几十年技艺的磨练与沉淀。陈正松的家门口摆放着十几根形态各异的龙杖,复杂的纹路和传神的形态让人感叹其匠心独运。再向里走,就是陈正松的“工作室”。几根木头,40余把手工做的工具,家中这一方角落,便构成了陈正松的龙杖创作天地。

从最初的一根单龙拐杖卖到5元钱,到现在一根“九头龙”拐杖卖了3000元,陈正松告诉记者,对于这门手艺、这碗饭,他已经捧了半辈子,完全是出于热爱和兴趣,“一根龙杖,最快七天才能做成,慢的话要做上一两个月。单龙、双龙、五龙、九龙,各式各样的龙杖,都从木头本身的天然形状和纹理中自然得来。”

守在陈正松身边的小儿子陈再兴耳濡目染,从不会到会,与父亲一路,用坚持和守候,诠释着平凡岁月里别样的人生。“做手艺不是能挣钱的事,等你学会了,也已经老了。我所有的精力都在木头上,雕好了心里就很愉快。”陈再兴回忆起父亲的话,虽是粗茶淡饭的生活,他的精神世界却很充实快乐。 本报记者吴晓彤

新闻推荐

第六届中国四川峨眉山国际武术节收官 “遂宁武侠”任波夺得“峨眉论剑”传统武术擂台赛亚军

(全媒体记者姚波)近日,第六届中国四川峨眉山国际武术节在峨眉山市隆重举行。遂宁武协率一众“武侠”应邀参赛。其中,来自遂宁...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眉山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