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佛“体检”见证石质文物保护发展

乐山日报 2018-11-18 07:20 大字

游客见证大佛“体检”乐山大佛腿部区域的脚手架搭设完毕■记者 魏玉婷 文/图

三江汇流处,乐山大佛千年屹立、历经风雨。

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2月4日,乐山大佛再次迎来全面“体检”——开展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在此期间,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将搭建脚手架对大佛本体病害情况进行近距离勘测调查。

石质文物保护至今仍是世界难题。作为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因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长期受到风雨、植被等侵蚀,极易发生风化、渗水等病害,为此,大佛保护刻不容缓,本次工作也对后续科学制定乐山大佛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保护不易

高科技助力全面“体检”

10月8日,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正式启动。时隔一个多月,大佛“体检”进展如何?11月15日下午,记者了解到,乐山大佛本体部分的脚手架已搭建至嘴部位置,预计12月20日左右完成全部搭建工作。

“搭建与大佛全身脚手架相当规模的普通工程仅需15天,而大佛面前的脚手架搭建则需50余天!”乐山大佛“体检”项目负责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文保中心副主任孙博告诉记者,此次搭建的脚手架总重45吨,脚手架钢管的总长加起来达11700米。

值得注意的是,为让大佛本体及周边文物少受甚至不受干扰,工人们搭建的脚手架与大佛本体几乎没有直接接触。

孙博介绍,工程通过在大佛左右手部位,分别搭建横跨手部的两个型钢承重平台,让平台承重受力后,把力再直接传导至地面和乐山大佛两腿之间的岩体;且所有可能接触到乐山大佛的钢管两端都包裹了防护柔性材料。

“本次工作主要分为勘察和测绘两部分。目前脚手架搭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这几天,我们正在进行大佛胸腹部位置的除草工作,下周将正式开展勘察工作。”采访中,孙博表示,随着勘测工作的推进,预计脚手架将于12月30日左右逐步依次拆除。

“12月中下旬开始遮蔽,12月月底就得开始拆除,我们要保证明年元旦节之前,先露出佛头,供游客观赏。”孙博告诉记者,为了在勘测过程中让文物少受甚至不受干扰,很多常规方法都不能用,“这对施工和技术要求极高,可谓工期很紧,任务很重,难度很大。”

而正式勘测前,科研人员初步推测,大佛面部发黑可能由水锈结壳造成黑斑,此前修缮大佛发髻时掺入有炭灰和受到微生物、植物多重侵害这三个原因造成。

“当然,这只是预测,真正的结果要严格勘测后才能研究得知。过程中,我们要使用到多种国内先进的勘测方法。”孙博表示,给乐山大佛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做体检,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系统工程,设备精度达微米级。

据介绍,本次大佛“体检”应用了首次在石质文物检测中应用的被称作激光灼烧仪的岩体“针灸”设备,激光束可探测清楚大佛表面以下的历代修复层和岩体内部的成分和结构;使用荧光碳点示踪法,可检测到岩体中地下水浅表层出现在大佛身体的位置;还将用国内最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大佛全身进行高精度扫描,数据精度达到毫米级。

“该项目总工期为期15个月,现在进行的是第一阶段,时长约4个月(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2月4日)。”据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大致分为4个阶段:搭设脚手架对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进行勘测、病害调查,同时邀请专家开展现场病害危害性分析评估;通过实验室和现场实验,模拟和研究采集相应数据;形成科学的保护方案和报批;正式开始本体修复工程。

世界难题

石窟渗水成为最大威胁

三江汇流之处,乐山大佛巍然屹立,雄伟壮观。很多人不解,乐山大佛看上去好端端的,为什么要给大佛做全面“体检”?

据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乐山大佛是在易风化的红砂岩上依山雕琢而成,并且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长期受到风雨、植被等侵蚀,极易发生风化、渗水等病害,保护难度大。不间断的监测和适时的全面“体检”,是保护好乐山大佛的重要技术手段。

根据管委会文物部门的长期监测,乐山大佛本体出现风化渗水、胸腹部起鼓崩裂、危岩体发育等严重病害,危及大佛本体安全和游客游览安全。

为此,管委会专门邀请了国内有关专家进行评诊,并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四川省2018年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不含安防消防防雷)计划的批复》,决定从2018年10月8日起开展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

“此项工作对后续科学制定乐山大佛保护措施至关重要,四川省文物局专门于今年9月14日组织专家对勘测工作方案进行了评审优化。”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勘测工作方案,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2月4日期间,将搭建脚手架对大佛本体病害情况进行近距离勘测调查,大佛本体将部分或全部遮蔽。

据悉,勘测工作期间,大佛景区正常开放,但为避免游览活动和作业现场交叉影响,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景区暂时关闭了九曲栈道,游客不能通过九曲栈道到佛脚进行参观。

众所周知,石质文物保护至今仍是世界难题,那本次大佛“体检”的最大难点又是什么?

对此,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石窟研究院负责人彭学艺表示,本次大佛“体检”并非对大佛本体的系统性修缮,而是一项科研工作,是为下一步全面保护大佛而做的基础性工作。

“尽管近年来对乐山大佛的保护做了不少工作,但石质文物保护是世界级难题,其中,石窟渗水又被世界公认为石窟文物的‘癌症’。”彭学艺指出,乐山大佛所在的自然环境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量非常丰富,再加之植被侵蚀等,极易发生渗水、风化等病害,保护难度更大。

同时,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水的侵蚀是对石质文物保护最主要的威胁,乐山大佛同样无法逃脱,水的侵蚀也成为乐山大佛最主要的威胁。

“岩体渗水是对大佛危害最大的问题,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内部结构,也不能确定水是从何而来。”孙博告诉记者,所以本次“体检”最大难点是对水的调查,“到时我们将使用荧光碳点示踪法,判断大佛体内渗水的路径,为后期维修如何布置渗流井的位置提供科学参考。”

此外,据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2月4日研究勘测工作结束后,景区将根据研究勘测结果编制修缮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之后再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示进行系统修缮工作。

世界遗产乐山大佛的保护工作全球瞩目、意义重大。今年10月25日起,乐山大佛景区启动了“见证大佛保护”系列活动,游客在此期间到大佛景区游览,不仅可以体验VR观大佛和与大佛3D合影,还能通过沙画、视频、图片等形式了解乐山大佛90年的修建历程,感受千年大佛的保护不易。

千年守护

乐山大佛的当代修缮史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建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石刻弥勒佛坐像。

建于盛唐的乐山大佛原本就有“大像阁”保护佛体。据考,该阁濒临三江,巍峨宏大,在历史上曾辉耀多年,后或毁于宋元之间或毁于明末兵火。可惜,如今只能在大佛两侧的崖壁上,见到残存的几十个梁柱孔穴。

“千岁大佛”几度传奇,然而历经风雨侵蚀、又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极易发生风化、渗水等病害。据史料记载,乐山大佛历代均有修缮,修缮保护工作也一直在进行。

“早期修缮内容主要针对大佛本体,近年来对于赋存岩体等也予以关注和重视。”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关部门在综合近代几次考察结果的基础之上,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科学考察和维修工作。

1982年国务院公布乐山大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景区维修乐山大佛头部、胸部、手部和双脚。

1996年12月,乐山大佛与峨眉山一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随着大佛景区逐步对外开放,保护组织机构的健全,经费来源的拓宽,大佛的保护逐渐步入了科学保护阶段。

2001年,大规模修缮乐山大佛头部、面部、肩部和双手双脚等,并对大佛体表进行全面维护。据悉,本次修缮工程规模巨大,直接参加修缮的技术工程人员就达数百人,一改大佛当年发髻脱落、鼻梁发黑的苍老神态。

2002年至2005年,实施乐山大佛景区保护与完善工程,包括乐山大佛佛脚平台改善工程、载酒亭危岩加固工程等。乐山大佛佛脚平台改善工程,加固了大佛基座,增强了乐山大佛的稳定性;同时拓宽佛脚平台,改善了佛脚旅游环境。

2010年,乐山大佛又迎来新一轮修缮。管委会对大佛进行全身系统体检,确定和制定维修方案,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得到批准后,修缮工作在2011年正式实施。主要解决大佛头顶部分发髻附着物脱落和头顶长草、面部鼻黑脸花、胸部渗水、手脚部分表皮脱落等问题,并加固大佛左侧岩体。

2013年至2014年,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完成《乐山大佛日常除草、清洗维护保养方案》,使乐山大佛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2014年至2015年,开展乐山大佛左侧(天洞-麻洞)危岩治理工作,完成设计方案的编制和审批,进入施工前期阶段。

201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申遗成功20周年,乐山市发布了《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白皮书》。

2017年至2018年初,为了对乐山大佛实施预防性保护,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乐山大佛文物保护规划》,开展了乐山大佛左侧(天洞-麻洞)危岩加固工程。

如今,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再次对大佛开启新一轮“体检”。可以看到,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乐山大佛的每一次“体检”、修缮都是文物保护的“演练”和发展。

22年来,乐山大佛景区严格执行《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在文物古迹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划体系和监测体系的完善,以及管理体制的创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使得乐山大佛为主体的世界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新闻推荐

全球文创领军人物汇聚 为成都文化未来出谋划策 美国“事件管理教育之父”:成都散发着文化之光

美国著名电影、电视导演、制片人和小说家马克·扎斯洛夫发表主旨演讲文化盛事如何提升城市软实力?文娱消费与城市品牌...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