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勇若怯(上)

广元日报 2018-08-05 01:08 大字

2016年6月8日(农历五月初四)晴

老街的清晨,鸟语盈耳,花香四溢。晨餐后驱车向北17公里,入紫柏山汉张留侯祠,拜谒张良。

紫柏山又称如龙山,为秦岭主峰太白山支脉,背秦面蜀。周《地图记》云:“其山两头高,状如龙形,固以山为名;因树多紫柏而名。”

一段体验性仿古连云栈道直通张良庙,木板朽坏,藤蔓缠绕。我们徒步走过,遇见一些原始珍稀古树,那株古老孑遗红豆杉足有脸盆粗,尤其珍贵。紫柏山植物的多样性,初见一斑。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谋士,字子房,誉称“谋圣”,与孔丘、关羽、杜甫等人并列为中国古代14位圣人,成为中国智慧代名词。

刘邦称帝后,问群臣自己何以得天下。下臣称赞他是因为大仁大义。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见张良在刘邦心目中,属三杰之首。自此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成为对高明军师的经典赞语。

论功封赏时,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群臣争功,张良却力辞重封,借故体弱多病,行“道引”、“辟谷”之术;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处处表现出急流勇退。紫柏山就是张良当年“辟谷”之地。

400年后,张良的十代玄孙张鲁做了汉中王,为缅怀先祖功绩与品行,修建了“汉张留侯祠”。张鲁为五斗米道教首领,祠庙成为道教活动中心。1800多年来几度佛道相争,更替兴衰、兵祸战乱,在历代朝廷大员和地方官府的屡次护佑下得以延续至今。今天的张良庙五山环抱,二水夹流。远远望去,万绿丛中跳出一彩色亭阁,为张良庙最高建筑“授书楼”。前行,但见庙宇玲珑、楼台迭现、古朴典雅。

“博浪一声震天地,圮桥三进升云霞。”道光年间的青砖门楼配以砖雕楹联,更显精致。牌楼靠川陕公路,临淙淙小河。走过进履桥进入庙祠,泉音似琴,鸟语啾啾,殿宇庄严,古树蓊郁。亭阁回廊宛转处,更有山水环绕;石径云梯通幽时,才是洞天福地。

祠庙设计以及历代题刻均围绕张良生平而展开。张良为战国时期韩国人,祖上五世相韩,秦灭韩国后,他为报丧国之仇,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椎击秦始皇失败后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时,遇黄石公老人,三进圮桥,隐忍怒气为黄石公“拾履”,终得《太公兵法》,认真研习后成为帝者之师,辅佐刘邦成就帝业。

碑刻大多被收藏在拜殿大院,摩崖、匾额、楹联随处可见,琳琅满目。书法端美,文采飞扬,无疑是祠庙一道饕餮文化大餐。祠庙依山势而建,山体石壁均有摩崖嵌刻,不留一丝空白,其中不乏精品。明、清、民国时期所留甚多,可见连云栈道在这一时期的繁忙。

“借君之椎,以椎暴日”,武象段的这幅摩崖其抗日气慨让人动容!我仿佛看到一个民国版的张良,血气方刚,气冲霄汉。

米芾的“第一山”矗立拜殿显眼位置,三字三体。“山”为楷书,稳重遒劲,稳稳托起上面两字。凝重的笔法中,我似乎看见了山的恒久不变,古人对于山的敬畏和崇敬。张良庙未见明代以前书刻,北宋米芾所书“第一山”碑现立于泰安岱庙。全国许多大山,如泰山、嵩山、庐山、峨眉山等均立有此碑,估计为翻刻。

紫柏其山,张良其人,可以拥有。

“送秦一椎,辞汉万户”为当代“草圣”于右任先生所题。让我感兴趣的不仅是老先生潇洒俊逸的草书艺术家,更主要的,八个字概括了张良一生卓尔不群的两件大事,两次隐匿。第一次隐匿下邳,是“送秦一椎”失败后的逃亡;第二次“辞汉万户”隐匿紫柏山,是成功不居急流勇退。两次隐匿意义截然不同。如果说第一次隐匿是自然使然,一般人都会做出相同选择;那么第二次在功成名就之时舍得放下,一般人却难以做此抉择。

张良在如此奇功面前,接受滚滚而来的红利理所应当,然而他却断然拒绝,这不仅需要智慧和勇气,还需一颗抱素怀真之心。这一退,张良把自己清新淡雅的儒者形象存立于浩瀚历史星河,熠熠生辉,为后世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富贵不淫、淡泊明志、高风亮节的典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张良在辅佐刘邦成就帝业的过程中,一直扮演“帝者师”的角色,可谓已达理想之巅。但最值得称道的智慧,不在其辅佐功绩,恰在他的急流勇退;不以功高盖世而讨封,不以位极人臣而自居;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君不见那满山颂扬之词,多数是对他“知机其神”的赞颂?

赞词琳琅满山,各有千秋,唯“大勇若怯”让我回味无穷。

此摩崖为孙蔚如所题。孙曾追随杨虎城将军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副省长等职。这幅摩崖启发了我对张良的重新认识。瞬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词与大勇若怯的异曲同工之妙在脑海一起闹腾。最终,“大勇若怯”成为张良的高清辨识度。(元夫)

新闻推荐

西南石油大学5位师生赴新疆野外考察突遇泥石流把生命永远留在阿克苏1名老师3名研究生

西南石油大学5位师生赴新疆野外考察突遇泥石流野外考察是一项艰苦工作。7月30日,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简称...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眉山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