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开窑烧陶瓷,作品被荷兰政府收藏——这个乐山人 陶艺有点牛

乐山日报 2018-07-05 08:33 大字

杜高密展示他的作品■ 记者 钟成甲 文/图

随着厚厚的窑门被打开,一阵灼热扑面而来,让乐山这间普通小院在夏日里热浪滚滚。窑里,一批刚刚经历了1300℃以上高温的各类瓷器错落其中,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新鲜空气。

说起瓷器,乐山人并不陌生,但似乎也不太了解。在普通人看来可能更多跟古董和收藏有关。但这里说的瓷器,却是杜高密自己做、自己画、自己烧的不可复制的艺术品!

家中仿佛一个小型的瓷器博物馆

6月29日,记者来到杜高密家中。一进门,就被一个水池吸引——水池内散落着大大小小、或整或缺的瓷器。“大约有500多件,都是烧废了的。”杜高密介绍道。

进入客厅,目光所及之处,几乎全部被瓷器占据。据杜高密介绍,没有精确统计,家中共摆放了约600件瓷艺作品。

大到抱着都有点吃力的花瓶,画面大气恢宏,笔力苍劲;小到盖碗、酒杯,薄如蝉翼。内容涵盖了乐山大佛、峨眉山、嘉阳小火车等这些最具乐山印记的历史文化名片,也有如水浒108将的主题创作和诙谐幽默的人生百味闲趣……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瓷器从制坯、绘画、上釉,到最后的烧制,每一道工序全部出自杜高密之手。

严格说来,杜高密制作瓷器的时间并不算长,2012年至今不过6年。但深厚的书法绘画功底、独到的审美品味,以及对每一件瓷器的感觉,让他不断迸发创作灵感,一发而不可收。

有黯然失落也有意外惊喜

出生在市中区水口镇的杜高密,10岁随父母迁居绵阳,度过了迷茫激情的青春岁月。1991年,28岁的杜高密辞去工作,怀揣300元只身到缅甸闯荡。经营过翡翠生意,也玩过古董。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具有不一样的情怀和坚韧。不管人生道路如何改变,唯一坚持的是从80年代开始学习的书法和绘画。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杜高密应好友邀请来到景德镇,第一次接触到瓷本绘画。从纸本绘画到瓷本绘画,他很快被其中的乐趣吸引。

杜高密说:“相比纸本绘画,瓷本绘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纸本绘画只有一个平面,但在形体各异的瓷器上绘画需要就形借势。就像必须要和瓷器对话一样,你要先懂得它后才能构思图案,这样就使之更为复杂神秘。瓷本绘画目前主要有粉彩、古彩、青花、新彩、颜色釉五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我还在摸索新的表现形式。”

“对瓷器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一件瓷器的制作工序中,最后的烧造工序最为刺激。瓷器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窑变,烧制前很满意的作品有可能烧完就裂了,也可能色彩不是你满意的颜色,前功尽弃!但也可能经过高温洗礼出现意外的艺术效果,这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杜高密说,“在烧制过程中破损率为15%-20%,就像水池里那些,每一件作品都包含了作者的心血和辛苦!”

自己开窑用新载体传承乐山文化

自从与瓷本绘画结缘,杜高密的生活一半在景德镇,一半在乐山。

因为瓷本绘画的特殊性,杜高密大部分作品塑形和绘制工作都在景德镇完成。2017年,他在景德镇购买了一套烧制设备运回乐山家中,自己组装开窑烧制瓷器。凭借多年在景德镇积累下的经验,他从绘画喷釉到码窑烧窑,开窑一年至今,已经烧出了近千件艺术作品。

“乐山古时有西坝窑,历经宋元明三代;近代有清华瓷厂,当年乐山人家用瓷器几乎都来自这里,可惜乐山瓷器文化现在断代了。”杜高密说,乐山自古就有瓷器烧制的手工艺传统,佛教文化也源远流长,这两者的碰撞让他有了许多灵感。于是他开始自创用乐山佛禅文化元素作为瓷画基础,画出各种不同的人生百态。“下一步我想成立瓷画院。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用瓷本绘画这个新的载体将乐山文化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乐山乐水!”

近年来,随着不断的创作,杜高密的瓷艺作品在国内外颇受欢迎。2017年,他在荷兰举办了个人作品展,部分瓷艺作品被荷兰政府收藏。贵州知名酒厂也对他的作品青睐有加,曾用10吨年份窖藏换取他的作品,并建2000多平方米展厅专门陈列。

新闻推荐

执着与坚守

张铸林每天都要看报学习人物档案张铸林,夹江县人,高级工程师,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曾参与编写《峨眉县志》《峨眉...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