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城市双修” 治理“城市病”
■ 记者 吴薇
所谓“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也是城市资源利用不够科学合理、城市功能承载不够健全完善等的具体表现。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发展和运行产生一些影响。
今年,乐山市被列为全省17个“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之一,由此进入积极治理“城市病”的行列。
日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乐山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城市病”有效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有效修复,城市功能和景观风貌明显改善。
《方案》确定,乐山市“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将把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嘉州绿心公园、三江景观走廊、峨眉河休闲度假旅游带等山脉、水脉作为生态修复实施重点;把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和乐山高新区作为城市修补实施重点。
绿地建设
到2020年底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
《方案》指出,乐山要加快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高铁线路、绕城公路、通景公路等“五路”两侧绿化,打造绿化示范路。加快公园和街旁绿地建设,实现市民出门“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到2020 年底,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 平方米。
同时,加强峨眉山—乐山大佛自然风貌保护,实施“一湖五湿地”“三江六岸”和青衣江(乐山段)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中心城区范围内河流、水库、湿地、沟渠,以及绿地、森林等纳入一体设计,到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5%以上。持续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形成以路网、水网、农网、林网为绿色骨架的绿化绿网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0年底污水处理厂污泥实现100%利用
《方案》指出,要加快推进老旧管网改造,逐步废除现有老旧排水沟渠。推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新建和现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 标准或符合再生利用要求。推进再生水深度处理利用项目建设和生活节水改造,推广使用新型节水器具。
到2020 年底前,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实现100%综合利用,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城镇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完善餐厨废弃物处置体系。
此外,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出台《乐山市主城区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加大管线入廊工作力度。继续深化“厕所革命”,完善和提升公厕管理水平。
公共设施建设
打造服务型社区
《方案》指出,要统筹各类公共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设施,健全社区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型社区。
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开展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便民服务配套设施。
交通建设
建设城市绿道系统
《方案》指出,将推进开放式街区,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方便市民出行。统一中心城区交通设施设置,加强交通标线、交通标志、信号岗、隔离护栏等规范化建设。编制中心城区停车管理办法及规划,去住宅小区停车泊位库存化,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优化改建和调整公交站点,设置部分公交专用车道,改善换乘衔接。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开展立体互通交通改造,打通断头路,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强城市道路养护,对破损、老旧道路进行翻新、修补。规范建设主次干道非机动车道,开展绿色交通建设,建成完善、连续的城市绿道系统。
历史文化建设
塑造名城新风貌
《方案》提出,实施乐山大佛、中心城区嘉州古城墙、中心城区桂花楼—龙神祠、沙湾区郭沫若故居、井研县千佛镇雷畅故居、犍为县罗城古镇等特色遗址考古调查及文物保护工作,构建乐山历史文化遗产体系。并筛选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单位。
启动实施中心城区桂花楼—龙神祠、中心城区上河街—中河街—顺城街等历史文化街(片)区建设。实施一批展示乐山文化特色和嘉州古韵特点的城市小品和雕塑等建设。同时,加强主要街道、景区、广场周边的城市设计,完善城市夜景照明、街道家具和标识指引、广告牌匾等规划与设置。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颜慧)文化教育公开课博实乐《同一堂课》即将于5月27日起每周日21:10登陆浙江卫视。首期节目,就有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