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嘉定府(28)

三江都市报 2017-10-19 09:56 大字

下观音寺唐长寿摄在清代,四川民间还出现了有组织的朝峨眉山拜佛的活动,如乾隆年间的“朝山驾会”,每次朝山时,各有“普贤会”“观音会”“飞龙会”等名目。每会人数少则30人,多则上百人,会员均是信佛的居士,每年定期朝山,携带各种佛事用品,一路奏乐唱偈,上香拜佛,虔诚之极。如乐山县苏稽镇的“朝山会”在每年夏天举办,时间长达二十余天,参加人数在一两百人,多时可达300人,组织“香片子”(乐队)、“香担子”(供品)朝山,热闹之极。

与峨眉佛教相关的峨眉武术在清代继续发展。白云禅师创造了“峨眉十二桩功”,流传至今。乾隆年间,大坪寺僧创编了“浪子燕青拳”;又有山僧模仿青龙白鹤之势,创编了“六乘拳”;嘉庆年间,龙神堂极善法师从山上黑龙江湍急回旋水势得到启发,花十年心血创编出拳刚、掌巧、腿多变的“乌龙拳”。白眉道人不但自创了“白眉拳”,而且著有《峨眉拳术》一书。清初,湛然法师居于峨眉山白龙洞多年,撰有《峨眉拳谱》一书。

在乐山,清初佛教也遭受重创。王渔洋《蜀道驿程记》载:“明末袁韬、武大定作乱,(凌云)寺为灰烬。”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四川按察使李冲霄主持重建,现存大雄殿、天王殿三身佛像均为当初文物。荒败多年的乐山大佛则在乾隆年间维修了一次,重建了简易的大像阁。

乌尤寺在康熙、乾隆两朝由杜、胡两姓人士捐资多次重修,并在乾隆年以前在峰顶新建了9层的乌尤塔。此外,乐山县城北竹公溪畔还重建了圣水寺(观音寺)等寺庙,其中的下观音寺尚存,现已搬迁到凌云山兑悦峰上保护。

到嘉庆时,据嘉庆《乐山县志》载,乐山全县寺庙有凌云寺等18所,其中龙泓寺、泌水院又是风景名胜之地。苏稽镇东坡院除供奉佛菩萨外,还同时供奉苏东坡和龙王三太子,颇为另类。沙湾镇玉屏山玉屏寺则是佛道两家共建。附近又有清泉寺,“李东山(李嘉秀)题额,书‘丛林第一\’‘清泉古刹\’两匾额”(民国《乐山县志》)。

夹江县佛教较前代为胜,寺庙众多,遍布乡场。嘉庆《夹江县志》载,夹江县境内有寺、庵43所。其中毗卢寺仍然“幽敞宏丽,面水负山,为游人宴集之所”。

犍为县佛教更胜,据嘉庆《犍为县志》载,境内寺、庵遍布各乡场,多达89所。其中城西郊大定山资圣寺在明清之际战乱中,“独存大雄、天王殿”,“嘉庆间,僧寂慧倍加培修,多植松柏,望之苍然,亦邑中胜境也”。清溪真觉寺“为邑名刹”,当家和尚维修大殿时,从屋顶取下了一个宝顶,上有“大周五年造等字”,或证明在吴三桂大周政权时该寺曾经重修。民国时,一位美国游客姚尔吉闻风而至,想把宝顶收购带走,被和尚惋言拒绝,只好拍摄照片一张,怏怏而去。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四川民间产生了“上有峨眉,下有宝顶”之说,表明嘉定佛教乃至川西佛教完全以峨眉山为首。

新闻推荐

新型动车组首秀成绵乐城际客专线 稳:满杯滴水不洒 静:隔音效果一流

记者陈元松“那趟动车坐起来太舒服了,听说等西成客专开通后,就是这种列车唱主角了!”昨(13)日,读者王先生向记者报料,讲述“十一”期间乘坐成绵乐城际CRH3A新型动车组的惊喜感受。记者采访证实了王先生...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