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全:情为民所系 当好全村的“家”

眉山日报 2019-05-16 07:01 大字

整土、撬窝、植苗、浇水……从4月下旬开始,利用农村“双抢”大忙前的十余天时间,东坡区复兴乡高塔村党支部书记周德全带领村民,每天沿着村组道路进行美化,共栽植“木春菊”“一串红”等花卉苗2万多株。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优美乡村,这只是周德全一心当好全村“家”、干出村书记好形象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来,高塔村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各项工作连年位居全乡第一。干部群众都说,“功劳首先应该记在周书记名下。”近年,周德全被东坡区委表彰为“红旗书记”,先后获得了区、乡党委多项荣誉奖励。

□王丽霞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

改善人居环境 创新动起“真招”

走进地处坝区的高塔村,只见房前屋后,沟边路旁,农舍院落,到处干净整洁。两旁刚栽上花卉苗木的村组道路,更显生机,复兴乡副乡长郑国林说,这是周德全打造优美乡村环境的“新作”。

在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高塔村共在全村7个组修建了25个垃圾池,虽然对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相应的弊端也不少。“病死畜禽、建筑垃圾、厨余垃圾等纷纷往里丢,清收工作难度之大,让村保洁员苦不堪言”,周德全说。

既然是作用不大的‘摆设’,改进创新的出路在哪里?去年12月,周德全到雅安市名山县解放乡考察学习,在该乡创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成功经验中颇受启发。回村后,他结合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际,针对垃圾处理难的“症结”,首先将运行不佳的25个垃圾池打掉,按照“四不收”(病死畜禽不收、各种秸秆不收、厨余垃圾不收、建筑垃圾不收)和“两分开”(有毒有害分开、可回收不可回收分开)的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统一由村上向农户提供500个垃圾桶,实行分户上门收运,严把分类处理关口。

工作刚启动,周德全便带领村保洁员走进农户家门,既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又监督和收取减量的垃圾,从而确保了垃圾减量分类处理工作落到了实处,使全村垃圾量较过去减少60%以上。

打造优美人居环境,周德全还从村容美化上着力。今年一举投入集体资金12万元,购回“木春菊”“一串红”、“春冬”等花卉苗2万多株,全覆盖美化村组道路4000米、村广场面积400平方米。“以后走在村组道上,两旁鲜花盛开,可以尽赏田园美景。”村民们笑着说,“周书记是要我们生活美起来。”由于该村垃圾分类处理和美化环境工作走在全乡前列,复兴乡党委、政府将其经验做法推广到了全乡各村。

集体支出很“抠” 积累用在“刀刃”

集体财务资金从不乱花分文,高塔村干部群众心里清楚,周德全一直很“抠”,而把钱全用在“刀刃”上。

村主任郭继红介绍,6年前,周德全从担任村书记开始,就同村“两委”定下了一条“铁规”:村里无论召开群众“坝坝会”、支部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技术培训会还是村组干部外出开会办事等,一律不发误工补贴。

对此,有的干部和群众不解,时下在别的乡村和城市社区,一般都是要发误工补贴的,我们村为什么就不能发?即便发了也不违反财务管理制度。周德全从村集体这个“大家”给群众解释,“全村之所以戴着市级贫困村的帽子,贫困就贫困在基础设施薄弱、公益事业建设滞后,导致产业发展和村民收入上不去。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各方面节省集体开支,再说把钱积累起来投入公益事业,这样既可以让群众不集资或少集资,而最终受益的还是家家户户。”干部群众就这样“心悦诚服”。

至今,高塔村开会不发补贴,已在干部村民中形成了习惯,成为全乡唯一一个村开会不补贴的典型范例。2组村民黄志洪说,“按照村规民约,参加村组会议,原本就是村民义务,不发误工补贴,我们没意见。”

在控制村级招待费“零”支出上,周德全更不含糊。他宁亏自己,也不占集体一分。郭继红介绍,平时周德全同村组干部到上级开会,或是带领大家外出参观学习,或是上面来人指导工作开展,他除了与大家“逗”钱就餐,还自己掏腰包来“招待”。

不仅从村财务支出上千方百计“抠”,周德全每年还通过村旧房、土地出租等途径筹钱,加上每年下拨的公共运行服务费、村级办公费等,一并投入公益事业建设和解决困难群众急需的“刀刃”。

对村保洁员工资不足部分,由村上拿钱贴补;在村道安装路灯100盏,对电路维修和路灯电费等开支,都由村集体统一支付。目前,该村已全部浆砌了沟渠,硬化了道路,新修了办公阵地,实现了天然气、自来水通户全覆盖,不仅根本改变了全村基础设施面貌,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村集体还有“存款”,集体家底“厚实”。

当好全村的“家” 一心为民谋利

今年59岁的周德全,过去多年在外从事木工手艺,挣钱不少,他的两个儿子在外打拼,都已在城里购房成家,老伴早已去城里跟着儿子们生活。按理周德全也应该同老伴一起到城里享受清福。可自从2005年他回村当会计,到2013年被选为村支书,他始终选择一个人留在农村老家,对此,老伴和儿子总是抱怨他固执,说他“有福不会享”。“因为我是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和群众把这副重担交给我,再苦再累都该担当好。”周德全说服家人。

复兴乡负责人介绍,周德全总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倾力为民办实事好事,多方面当好全村的“家”,这让村组干部和群众无不感动。

近年来,在周德全的带领下,高塔村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到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面积2200亩,流转率达到98%,仅此一项为村民增加收入200余万元,同时让300多村民就近务工,大幅增加了村民收入。

2组60多岁的黄桂生孤身一人,几年前,黄桂生通过抱养方式,让峨边县的王某走进家门,可是自从父子俩分家后,抱养儿子却不尽赡养义务,父子俩经常吵吵闹闹。对此,周德全几次上门调解,使父子俩终于言和。像这样的纠纷,周德全近年成功调解70余件,全村实现了无一人到乡以上机关上访。

3组贫困户黄碧全母亲去世,无钱办理后事,周德全得知情况以后,垫资700元解了其燃眉之急。村民郭洪平夫妇带着患精神病的儿子在云南打工,不料儿子只身返家途中,因饥饿偷吃别人东西被打伤,被当地救助部门送回家乡,可家里空无一人。周德全一边安顿他暂住邻居家里,又给他买新衣,同时与其父母联系,对此,郭洪平夫妇感激不已。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这些年来,周德全正是靠着忠诚干净担当、辛劳吃苦奉献的精神,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创新完成了多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并获得了全区“红旗书记”的殊荣。

新闻推荐

乐山市更生学校:提升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

本报讯(秦健云)4月23日,乐山市高中数学研究会“峨边片区”研创教学活动在乐山市更生学校举行。“峨边片区”包括峨边彝...

峨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峨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