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于野”画家笔下的小凉山之美

乐山日报 2018-12-16 07:01 大字

唐果作品《斜阳》罗松作品《山舍茶香》刘辉作品《天堑虹途》走进小凉山写生(市美术馆供图)现场观展陈卫国作品《秋意浓》李俊涛作品《蒲公英》■记者鲁倩文文/图

11月26日—12月3日,由市美术馆主办的“‘大有于野’写生作品展——走进小凉山”在市美术馆展厅举行。现场展出的100余幅画作,由市美术馆组织乐山市部分画家深入小凉山地区采风创作而成,通过国画、油画等不同艺术形式,呈现了小凉山独特的地理风光和风土人文。据悉,“大有于野”写生创作活动是今年以来市美术馆推出的三大“观妙美术活动”之一,旨在通过画家们的写生创作,展现乐山的文化特色。

中西画风碰撞出新的火花

走进“大有于野”写生作品展,一幅幅作品或磅礴大气、或意境悠远,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反映了画家们在小凉山不同的见闻和感悟。这些作品,有的描绘新时代彝家新寨,有的记录彝汉新生活,有的呈现峨边黑竹沟、金口大峡谷的壮美风光等,让人一睹小凉山之美。

为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更接地气的艺术作品,市美术馆推出了“观妙美术活动‘大有于野’”写生创作品牌。今年10月,市美术馆组织画家进行了第一期采风活动——“走进小凉山”,让画家们在写生中寻找绘画语言,在写生中转化创作素材。

10月17日至20日,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17名画家走进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以画笔记录当地的秀美风光,同时还为彝区的孩子们带去了生动活泼的书法美术课,让孩子们在绘画中体验快乐。10月20日活动最后一天,市美术馆组织开展了写生创作交流座谈会,邀请专家对此次文化走基层活动产生的写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帮助画家进一步提升作品质量,分享交流写生成果。

市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写生活动,我们邀请了创作国画和西画两个不同画派的画家走进小凉山写生创作,对风景的理解不同,使用的工具不同,作画的形式不同,中西画风碰撞出了更多新的创作火花。”

深入小凉山感悟人文之美

此次写生活动的主要地点在峨边黑竹沟景区,以及金口河区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旅游景区内。

步入原生态的山水风光中,画家们不禁被迷人的景色牢牢吸引,或用相机留下美景,或停下脚步现场写生。无论是民风民俗,还是自然景观,目光所及之处都带着野性美和生命力。这里的山水,这里的百姓,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带给画家们美的体验和创作的无限灵感。

“这些地方我去过很多次,每次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金口河的高山峡谷,峨边黑竹沟的神秘风光,小凉山独特的人文风情与乐山其他地方完全不同,很适合采风创作。”嘉州画院画家刘辉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活动他又创作了多幅作品,最后精选了《天堑虹途》《雄峰千仞铁铸成》等8幅作品参展,希望用笔墨展现他眼中的乐山之美。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画。”在市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李小龙看来,写生活动不仅能增强画家之间的艺术交流,也可以通过深入基层,创作出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的作品。

“我们利用这次写生机会,了解峨边和金口河的建设新貌,感受两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希望通过画笔更好地用艺术的方式宣传峨边、金口河,更好地展示乐山文化的独特性。”李小龙说,闭门造车不会创作出伟大的画作,只有走出画室,通过去看,去了解,再理解,才能在作品中把独特的风土人情表现出来。

积极打造文化服务品牌

说到“大有于野”的含义,李小龙告诉记者,“大有”来源于《易经》,指“所有人、众人有”,而“大有于野”就是“大家都能在外、在野生地有更大的收获”。

据悉,市美术馆为扎实推进整体美术建构,今年推出了“观妙美术活动”,除“大有于野”这一写生创作品牌外,还包括“同人兴会”和“三尺含章”两大品牌。

其中,“同人兴会”是对书画人文雅集进行重新解读,以座谈、现场笔会的形式推进艺术创作和交流。而“三尺含章”,是每月邀请全国、省内名家开展讲座,让人领略艺术讲坛的魅力和风采。截至目前,已开展4期高质量的艺术讲座,引起业界的强烈反响和好评。

李小龙介绍,如今,市美术馆不断创新活动阵地,做到“月月有展览、月月有培训、月月有讲座”;通过“流动展览、流动讲座、馆外授课”三管齐下,不断扩大文化服务影响。今后,市美术馆还将不断完善策展、收藏、研究的专业职能,不断丰富教育、推广、服务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文化阵地职能作用,为公众提供有特色、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

新闻推荐

阳光人寿乐山中支为桠桠村村民送去彝族新年问候

本报讯(陶玲记者吉雪娇)日前,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桠桠村2018年下半年移风易俗表彰大会隆重举行,阳光人寿乐山中支...

峨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