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坪高山山歌唱响山地人的情怀与故事

乐山日报 2018-12-02 06:27 大字

山歌唱出新生活毛坪高山山歌登上大舞台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供图毛坪高山山歌《乘风破浪》参加“乐山百姓春晚”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供图■记者 鲁倩文 文/图

“高山顶上一树槐,手扒槐树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胡豆花开油菜黄,幺妹回家去看娘,幺妹离家几十里,弯弯曲曲路又长。”“太阳出来红彤彤,唱起山歌心欢乐,改革开放促发展,人民幸福乐融融……”

近日,记者一走进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镇高山村,便听到悠扬的歌声从田间地头传来。毛坪高山山歌那抑扬顿挫的旋律、通俗诙谐的歌词,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唱,早已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民间传统文化。

源自劳动的民间音乐

今年73岁的张长君,是毛坪高山山歌的传承者之一。土生土长于毛坪镇高山村的他,从小受父辈的影响,对山歌非常热爱。“从我懂事起,我就晓得村里的人爱唱山歌,我是听着山歌长大,并跟着大人们唱会的。”

张长君介绍,“以前集体劳动,大家一边劳动一边唱山歌,男女老少都在唱,气氛非常好。”边劳动边唱山歌听上去好像是一件费力的事,但在毛坪人看来,山歌却给他们的劳动带来了无穷力量。村民们参加集体劳动,常常由一个人起头,众人跟唱。这里唱罢,那里唱,或者这边唱那边和,此起彼伏。

说到毛坪高山山歌的起源,张长君告诉记者,相传明末清初,在毛坪镇高山村,有一个姓罗的落第秀才,结合生产劳动中的体会,创作出许多朗朗上口、动人心弦的词曲,并在民间口头传诵演唱,久而久之形成了如今的毛坪高山山歌。

岁月的积淀,让毛坪高山山歌汇聚了丰富的内容。这里的山歌已形成了固定的调式,曲牌众多,有“高腔”“平腔”“落魂腔”“筛筛腔”“过河腔”等20余种腔调。演唱形式多样,既可独唱,也可对唱,还可合唱,或一人领唱,众人帮腔。演唱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唱天地、唱人事、唱山水、唱鸟兽……演唱者随心所欲、灵活多变,或抒发田间劳作的快乐,或分享收获的喜悦,或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上山歌调式固定,曲调舒缓,声调和谐,易学易记易唱,所以深受群众喜爱。

“心情高兴了可以唱,发愁烦恼时更要唱唱山歌。”张长君随即演示了一段“筛筛腔”——“听到山歌精神爽,忧愁排减心头乐。”虽已年过七旬,但张长君中气十足,声音脆亮悠长,随心伸长或缩短节奏,毫无拘束,颇显功夫。

古老山歌盼传承

如今,人们集体劳动的时间减少,众人一起唱山歌的机会不多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加之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学唱山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

“我已经73岁了,不知还能唱好久,只希望把山歌传承下去。”张长君感慨地说道。

为保护、传承毛坪高山山歌这一民间特色文化,从2007年起,张长君带头在村里组建了高山康乐艺术团。现在该艺术团共有成员60余人,年纪大的七十多岁,小的十多岁。艺术团的成立,不仅为村民搭建了一个娱乐交流的平台,也为毛坪高山山歌的传承开辟了新渠道。

毛坪高山山歌的传承者在对当地山歌进行挖掘、整理、学习的同时,还编印了《毛坪山歌》集,排练了许多精彩的山歌文艺节目,到各地演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乐山市第三届嘉州文化艺术节优秀创新节目奖、第九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组织奖和团体银奖等……今年2月6日,毛坪高山山歌《乘风破浪》登上2018年乐山百姓春节联欢晚会舞台,其独具特色的曲调、质朴无华的歌词,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赢得欢呼声、掌声不断。而在随后举行的“我最喜爱的百姓春晚节目评选”网络投票中,该节目更位居榜首,获得了广泛好评。

2008年,毛坪高山山歌被列入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峨边已着手对以高山村为中心的毛坪山歌进行收集整理,并积极为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准备,助推毛坪高山山歌唱向更广阔的舞台,促进峨边文化旅游事业快速发展。

新闻推荐

发展立体农业 瓦洛村四季有收获

■贾首健葛仁方“大家加把油哦!争取就这几天把地里的南瓜收完,好腾出地来种榨菜……”近日,笔者在峨边彝族自治县白...

峨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峨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