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把“诗和远方”留在家乡

乐山日报 2018-07-17 08:59 大字

王晓玲在网上与客户交流王晓玲带着农特产品外出参展■ 见习记者 杨心梅

跳出农门,飞出大山的她却选择回老家做电商,把“诗和远方”留在家乡——她就是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星星村电商平台服务站负责人王晓玲。

两年前的7月,王晓玲刚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就被成都一家医院录用。去成都之前,她回村看望父母。当时,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山电力”)驻村帮扶星星村,星星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到村里有大学生回来,正在为农特产品如何通过互联网“进城”而犯愁的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动起了脑筋,开始“游说”王晓玲留在家乡创业。面对留城还是回乡的选择,王晓玲一开始也很犹豫。但看到乡亲们的农特产品滞销,看到家乡原生态优质农特产品只能在当地小场镇销售,想为父老乡亲做些事情的王晓玲最终决定:放弃城里的“橄榄枝”,回乡开办电商服务站。

2016年9月,“来自星星的山货”电信天虎云商店、淘宝店、微店正式上线运营。2017年11月,星星村电商服务站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百佳案例”。截至目前,线上线下销售额超过80多万元。

百折不挠终不悔

星星村是省定贫困村,海拔1000-1300米,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年平均气温约16.6℃。全村253户936人,70岁以上老人100多位,104岁老人仍在田间劳作,以高寿人数多而闻名。这里土地肥沃,主要种植番茄、辣椒、黄豆、红豆、红薯、南瓜等;养殖峨边花牛、黄牛、黑猪、跑山鸡、土蜂,其种养殖产品保持了纯天然、生态环保的特征。可是,地势偏僻、路途遥远制约了农特产品的销售半径,肩挑背扛、赶集叫卖的原始模式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并且效率低、收益少。村里的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村子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农特产品的销售更成问题。

回忆起刚刚开始做电商的情形,王晓玲感慨道:“很多工作真的是看起来容易,上手才知道困难。”因为在学校里学的专业和电商毫不相关,王晓玲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淘宝开店、选定产品、设计包装等工作都做得磕磕绊绊。为了让自己尽快上手,王晓玲积极参加各种电商培训,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但是,各种意外还是层出不穷,曾使她萌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就在此时,乐山电力伸出援手,从帮助她搭建电商平台到争取国检中心支持,再到对农特产品进行检测等,再次激发了王晓玲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

由于星星村地势偏僻,物流运输是销售路上第一道严峻考验。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王晓玲的农特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经常出现包装破损,让顾客遭受损失,最后不得不进行赔偿。星星村80%的农户家里都会养鸡,土鸡蛋口感良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鸡蛋易碎,运输困难,如何让山里的土鸡蛋安全送到千里之外的顾客手里?王晓玲为此操碎了心。“我们前前后后更换了7次产品包装,成本增加了6%以上,但仍然不能保证鸡蛋在无数次转手中不出现意外。”虽然艰难,王晓玲却从没有放弃过这个产品,“土鸡蛋是村民都有的农产品,如果我能打开销路,乡亲们就都能增加一笔收入。”抱着这样的信念,王晓玲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勇担责任重感恩

如今,在星星村,通过电商平台,腊肉、香肠、土鸡蛋、黄花、黄豆、辣椒酱……这些农民田间地头生产出的农特产品,经过精心包装,成为了网络上抢手的商品。

在乐山电力的支持下,王晓玲带着“来自星星的山货”多次参加各地的展销活动,逐渐扩宽了销售市场。通过淘宝网、天虎云商、微店等渠道的全力推广,“来自星星的山货”“来自星星的礼”品牌越发响亮。

市场渠道打通了,产业随之做大。星耀食品加工厂将当地的粮食猪、跑山鸡、瓜果蔬菜就近“转化”为生态食品。村民足不出户,通过网上销售,就能将自家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不仅解决了村民农特产品销路问题,还实现了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村里还成立峨边神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除村集体经济占15%外,全村有101户村民入股,其中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

“我每年收益的20%都会交给村集体,用于贫困户脱贫和全村的公益建设。”收入增加了,王晓玲并没有只考虑自己,“在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乐山电力给我提供了部分启动资金,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同时还不遗余力帮我宣传推广,给了我继续发展的信心。”正是因为心存感恩,王晓玲希望能为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现在我稍微有点能力了,就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王晓玲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胡坝将将好 幸福在路上

■见习记者杨心梅记者陈兴鑫最近,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胡坝村村民李云有点忙。一直以来作为远近皆知的“热心肠”...

峨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峨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