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四海文艺界朋友的精神家园

攀枝花日报 2021-11-26 04:10 大字

□杨雪冬 本报记者 胡波

聆听金沙江

城市,愈爬愈高。灯火,都攀上了山顶。大裂谷愈来愈低。金沙江,矮过了地平线,拖着悠长的影子。一朵浪花,仅仅开了个小差,突破窒息的黑夜……

今年重阳节前夕,“打工诗人”罗云诗兴大发,坐在老旧的书桌前,一口气写了六首诗。其中,关于攀枝花的有4首,《聆听金沙江》是其中一首。第二天,他激动地发往几个文学群,引来文友们纷纷点赞。

罗云是乐山沐川茨竹乡人,2003年来到攀枝花,紧紧贴在攀枝花火热的大地上,与生活亲密接触,用诗歌慰藉着自己漂泊的人生旅程。

罗云来了,邓明莉来了,张露月来了,魏正伦来了,吴天富来了……因为攀枝花这座城市人文历史丰富、自然风光明媚,加之城市的包容、友善,已经是一片文化交流创作的沃土。正如在全国各地漂泊数年、寻找“诗和远方”的李伟玲回到攀枝花后所说:“我的‘灵魂’最终还是在这里安了家。”

“人文”相引,“灵魂”安家!如今的攀枝花,已渐渐成为四海文艺界朋友的精神家园。

初见,已爱——看城市的引力

1998年,因为机缘巧合,时年22岁的邓明莉从内江威远煤矿来到了攀枝花创业。那时,正是网络诗歌论坛兴盛的时期。业余时间,邓明莉开始在网络上学习写诗歌,并因此结识了许多有共同兴趣的诗歌爱好者,攀枝花成了她文学梦想的发祥地……

2011年一个平常的日子,因为到朋友店里取一张刻录光盘,邓明莉遇见了“打工诗人”罗云,两人开心地攀谈起来。后来,罗云很热情地将邓明莉推荐给了更多的文艺界朋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后,邓明莉开始真正地与攀枝花相融,并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为这座城市写下了一篇篇深情的文章。

吴天富(笔名凡羊)是四川江油人,曾经在《诗刊》《青年文学》《四川文学》等全国六十余家刊物发表诗歌五百多首,诗歌入选各类年选,二十余次获得全国性诗歌大赛奖项。应攀枝花文友邀请,2010年1月,他到攀枝花来康养过冬,交流学习。至此,他深深地爱上了这里明媚的阳光,在这里写下了三百多首诗歌,出版诗集2部。

魏正伦是盐源人,1990年大专美术专业毕业后到甘孜州色达县工作。1991年,他应同学之邀来攀枝花游玩。机缘巧合下,进入刚成立不久的市苴却砚厂帮忙设计,由此被自然天成,色彩绚丽,石品丰富多姿的苴却石深深吸引,再也不愿离开攀枝花这个神奇的地方。多年来,他大力宣传苴却砚,积极推动攀枝花苴却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03年7月,张露月从四川音乐学院来到了攀枝花。“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了攀枝花,我想说的是因为热爱,热爱攀枝花的风景,热爱攀枝花的热情,热爱攀枝花的文化氛围。”张露月在认真演奏、教学民族声乐的同时,还充分挖掘利用攀枝花深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本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作品,展示攀枝花文化的独特魅力。

漂泊,回归——听心灵的呼唤

1987年秋天,10岁的李伟玲(笔名玲珑)跟随父母来到了攀枝花,一双大眼睛好奇的东张西望。爸爸说:“丫头,我们站的地方是渡口桥,你看桥的对面就是攀钢,桥下是金沙江。”顺着爸爸手指的方向,李伟玲看见了蔚为壮观的工厂,顺流而下的金沙江。她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员。

李伟玲喜欢冬天晒着太阳吃冰棍,夏天去金沙江边摸鱼,2分钱在书摊看一下午的书。喜欢看开在枝头的攀枝花,书包里塞满红心果……这座城市的无数角落,都留下了她肆意的青春,张扬的笑声。

时光飞逝,转瞬之间,那个不谙世事的丫头长大成人,开始外出寻找“诗和远方”。在异乡与家乡之间来回碰撞,多年过去,李伟玲却难以找到心灵的归宿。她时常想念攀枝花的阳光。

回家,回家,回家!李伟玲收起行囊,回到家乡,加入了东区作家协会,用历经万水千山的感慨,深情的写下:“这里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瓜果飘香……我有十万个爱她的理由。我的城,我的家,我的攀枝花。我的‘灵魂’最终还是在这里安了家。”

扎根,出彩——话创作的成绩

2018年初夏,在经历了几个月的诗歌遴选、众筹、排版制作等流程后,罗云的诗集《一朵漂泊的云》正式出版。“敲定入选这本集子的最后一首小诗,已是2017年大寒时节。推开窗户,依旧馨香扑面,春天又快到了。我不禁感慨万千,一转眼来到攀枝花已整整14个年头。14载时光,铸就了我百折不挠的坚强个性,也铸就了一行行泪水与汗水交汇的诗歌。”

魏正伦利用自己美术专业所长,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徒弟,有多人被评为市工艺美术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参与设计、制作、指导的部分苴却砚作品也取得一定成绩,有选作国礼的,也有被评为四川旅游产品“金熊猫”金奖的。

在2006年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中,张露月的三个作品一举拿下了三项大奖;2007年,她荣获市艺术创作演出奖;2014年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中,她获得“优秀演员”荣誉称号;2020年,她被评为“新时代、蜀少年”四川省青少年文化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奖。她的学生先后考入了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而她也因此荣获市优秀指导教师奖。“攀枝花这片热土和各级领导的关怀,给了我们无穷的创作动力。”张露月说。

吴天富至今大约已写了有关攀枝花的诗歌一百多首。他说:“讴歌攀枝花是我今后的写作方向。我曾在一首诗里这样写到:四月把峡谷养得肥沃/肥沃得摸不着骨骼/原谅我来去匆匆,离别时/我愿意将这片土地像故乡一样背在身上。”

新闻推荐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端午假期,A级景区迎客893万余人次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艺茂)6月14日,端午假期结束,记者从省文旅...

沐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沐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