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间托起大梦想 沐川扶贫车间里的故事
■记者杨心平甘国江
除了务农,45岁的冯顺明第一次有了份固定的工作。
日前,沐川县工业集中区川麒电子公司车间内,下半身瘫痪多年的冯顺明聚精会神地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双手熟练地将一根根铜丝穿进一个又一个边长约两厘米的立方体塑料件中,然后用塑料胶布缠好。
一天下来,公司会根据数量为冯顺明计算工钱,每月一结。由于刚来不久,冯顺明每月只能挣1000多元。在他斜对面,同为残疾人的宋帅平在干了1年后,月工资已超过2000元。
“有奔头”的不只冯顺明和宋帅平。在川麒电子公司,残疾人、贫困户占到30%。而在沐川县更广阔的乡村,川麒电子的生产设备直接安装在离村民更近的村委会、场镇等地,不但就近解决贫困人群、特殊群体就业,也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
总部+基地
小车间用活大资金
对于魏琼来说,2018年是她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我是沐川人,理应为沐川干点事。”外出务工多年,立志返乡创业,魏琼领办的沐川县川麒电子有限公司2018年9月成立。公司业务主要来自苏州杨麒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的“委外工单”,负责零部件加工。
成立之初,川麒电子就定下一个规矩,每条生产线上必须要有贫困户、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这个活技术含量不高,贫困户和残疾人干起来没多大难度。让他们通过自己双手挣钱,既能改善生活,也能让他们活得更有自尊。”魏琼说。
2018年底,在综合考虑“较远乡镇村民来公司车间上班不方便”和“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等实际因素后,魏琼开始尝试在沐川县富和乡(现富新镇)、幸福乡(现沐溪镇)等乡镇安装加工设备,开办加工点,让村民就地就近加工,公司定期回收产品。
“村民反响非常好,乡镇很认可,县委县政府很支持。”“总部+基地”生产加工新模式顺利铺开,魏琼倍感振奋。
2019年3月26日,川麒电子入选“沐川县2019年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来料来样加工扶贫车间项目”,一次性用活了200万元东西扶贫协作资金。按计划,这200万元资金以“村建企管”模式,在全县43个省定贫困村择优建设20条电子元件组装生产线,每条生产线补助10万元,解决至少200人就近就业,人均每月可增收1000元左右。
农民变工人
留守群体变身上班族
46岁的贫困户颜学贵有了新身份——工人。
作为一名农村留守妇女,颜学贵早已习惯种地、收拾家务、带孩子的日常。去年村里的一则川麒电子公司招工启事,改变了她原来的生活。
“当时村干部说有工厂在我们村里建了生产线,问我有兴趣去干不。我肯定愿意啊,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还能够照看好家庭,何乐而不为呢?”回想当初,颜学贵还有些激动。从那以后,颜学贵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来到离家不远的来料加工就业扶贫车间上班。
数公里之外,沐溪镇阳雀村贫困村民冯顺明,也在去年9月底成了川麒电子的一名工人。
1994年,19岁的冯顺明在帮人修房子时摔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为了生活,他学会了编织竹器。“以前竹器是生活必需品,这些年大家不怎么用了。”新机会来临,冯顺明顺势调整了就业选择,成了家门口来料加工就业扶贫车间的产业工人。如今,每个月1000余元的收入不但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更给了他从未有过的职业尊严,“花自己挣的钱,觉得更踏实,也更有底气。”
“扶贫车间主要以农村留守妇女、贫困户、残疾人为主,这个群体要么因为要照顾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务工,要么无法外出务工。和单纯的老弱病残不一样,他们是一群特别的留守群体,属于有挣钱意愿,但没有门路的一群人。”魏琼说,把材料交给他们加工很放心。
事实的确如此。如今,川麒电子不但如期建好了“沐川县2019年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来料来样加工扶贫车间项目”20条生产线,今年还计划增加2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至少用工10人,再吸收200余名农村留守群体就业,为沐川县巩固提升脱贫摘帽成果、确保贫困户和其他村民稳定持续增收开辟新车间。
“从目前用工情况看,每条生产线上的贫困户、残疾人占比至少达到30%,人均月工资也超过1000元,高的可以领到3000多元。”魏琼表示,因为订单稳定,大家对未来发展和持续增收充满信心。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个建在村民家门口的扶贫小车间,不但是村民居家灵活就业的好去处,更是他们重拾美好生活信心的新希望。留守农民变身产业工人,生发出更高远的梦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甘国江)从2月12日起,理发师胡敬才利用自己的手艺,在沐川县大楠镇乐园村干起了“移动理发店”,专门免费上门为...
沐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沐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