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精气神 喊响“我脱贫我光荣”
乐山创新开展精神扶贫
“精神如果贫困,脱贫路上人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再多外力帮扶也难将其扶得起立得住。”10月16日,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到来前夕,乐山市精神扶贫论坛举行。论坛上,省社会科学院管理学研究所所长伏邵宏的一句比喻,引发与会嘉宾共鸣。
在去年励志扶贫基础上,今年乐山市通过实施“六大扶贫行动”,落实十八项工作举措,创新开展精神扶贫,把“富脑袋”摆在“富口袋”前面,推动贫困户物质精神“双脱贫”。886个乡村精神家园、160余首“致富颂”歌曲、上千次主题宣讲、80名脱贫攻坚典型评选……一时间,乐山各地喊响“我脱贫我光荣”,一个个昔日的贫困村如今气象一新。
□本报记者吴晓彤
打造“微笑墙”
每张照片都是故事
沐川县沐溪镇茨湾村,距离乐山市区上百公里,过去是省定贫困村。走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其中一面贴满照片的墙壁引起记者注意。“上面贴的全是本村村民的笑脸,每个笑脸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茨湾村党支部书记牟启方介绍,对口帮扶单位乐山市文广新局组织摄影师深入村里,抓拍村民日常生活的开心瞬间,打造了这面“茨湾微笑墙”,展示茨湾村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组村民刘福军和妻子袁成容在照片上笑得十分灿烂。“家里产业从无到有,我当上了四组组长,大女儿成为县人民医院的护士,小女儿在沐川中学读书……”袁成容一边感慨脱贫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边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刘福军在成都打工,难得回一趟家,两个孩子一个上班一个读书,地里家里一摊子事都落在了她身上。
“在政府帮扶下,我家圈里养了猪和羊,地里种了李子树、黄白姜,空闲时我就到合作社和李子基地打工,每天能挣100元。村上的卫生也归我管,每月有300元工资。”袁成容告诉记者,为了树立文明新风,村里正在开展评选,她每天再忙也要抽空收拾房间、打扫庭院,“我们家争取评上‘卫生清洁户’,每月有100元奖金。”
自办《福来报》
让群众见贤思齐
脱贫政策、福来动态、村民说事……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福来村村委会会议室里,村民余明兰正在翻阅最新一期的《福来报》,这上面记录着福来村“扶志”的历程。
去年1月10日,由驻村工作组和福来村村“两委”主办的首期《福来报》面世,“报纸”版面不大,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福来村脱贫攻坚工作和村规民约,报纸每月出两期,在各个村民小组都安排了“阅报点”。
“看到帮扶干部无怨无悔帮我们,看到同村人都在努力,我总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人穷志不能穷。”在余明兰最初的想法里,“贫困户”是国家都承认了的穷人,干什么都觉得苦。看到《福来报》上的先进就是身边人,“和他们一对比,发现自己的困难比他们小多了。人家都能力争上游,我为什么不能呢?”
被“报纸”上的内容触动,50多岁的余明兰甩开膀子干,种玉米、花生、大豆、红薯,养猪养鸡,做些散工,一年下来,自己一个人就挣了1万多元,还被评为了全村勤劳致富能手。
“驻村工作组在最初的调查中,发现说教这种形式不仅枯燥且受众面窄,《福来报》这种形式能够让全村大多数村民看到并且知道福来村最新的变化。”福来村第一书记潘聪时常鼓励村民积极投稿,宣传身边人勤干苦干的故事,“我们就是要让大家切身体会脱贫攻坚带来的好处,让全村干部群众劲往一处使。”
身边典型示范
传唱“致富颂”励志奔康
趴着活、站着生。40多年前,乐山市市中区悦来乡道骅村的李佰洲在石场被石头砸中腰部。经过治疗,虽保住了性命,下半身却永远失去知觉,丧失劳动力。李佰洲没有向命运屈服,学会了趴在地上编制竹器产品。
“以前,说起这些先进典型,大家还多少有些不相信,我们组织大家去学习,亲身感受,大家眼见为实,受到震动和鼓舞,精神上更加主动,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来。”悦来乡邓庵村党支部书记周军介绍,今年以来,乐山市市中区不少乡镇都组织村组干部和贫困户代表来到李佰洲家里,实地感受这位年近70岁老人的精气神。
“谁也无法预料人生的前程,生命的可贵在于坚守的忠贞……”除了组织贫困户现场学习,市中区还开展“致富颂”音乐创作,这首以李佰洲为原型创作的励志歌曲《匍匐的坚韧》在群众中传唱开来,大家感受到的不仅是勤劳致富的志气,还有向上向善的正气。
不止于此,乐山市委宣传部还组织了来自省、市音协、曲艺研究院的近20位音乐家组成的“致富颂”创作团队,先后深入犍为、峨边、金口河等地采风,同时还面向社会征集歌曲。截至目前,共收集到160余首歌曲,精选了《我在田野等你》《致富不忘恩》等15首制作成“致富颂”音乐专辑《我们的小凉山》,让这些歌颂勤劳致富精神、激励贫困群众奋力奔康的歌曲唱响嘉州大地。
编后
人穷不能志短,扶贫先要扶志。乐山市创新开展精神扶贫,把“富脑袋”摆在“富口袋”前面,推动贫困户物质精神“双脱贫”,做法紧紧抓住了人心。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抛弃说教,不讲大道理,不耍嘴皮子,从贫困人群及身边人入手,一面笑脸墙、一份《福来报》、一些身边榜样,唤起贫困群众的精气神、自尊心、荣辱观,点燃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的主观热望,使脱贫有了来自脱贫主体的一腔热情,脱贫路上的帮扶、手段、资金才有了持续发力的可靠载体。
新闻推荐
杨展画像图据百度朱仲祥嘉定古城在明朝末年,又一次遭遇了战火的劫难。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的大西军占...
沐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沐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