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 杨教授种菜记

甘肃经济日报 2021-02-25 00:40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杨肃昌这几天为一个电话而高兴:白银市平川区农户张绍龙来电话说,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种植的茄子比以前增产40%,仅仅这一茬他的收入就增加了1万元。

杨肃昌是兰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甘肃省政府参事。2006年,在民革甘肃省委担任副主委的他接到新任务,要向甘肃贫困地区推广和宣传一种叫“秸秆生物反应堆免疫有机栽培技术”的新型农业技术,以助推贫困地区绿色发展和脱贫致富。让杨肃昌没想到,这项任务自此以后竟成了他难以割舍的职责与担当。

该技术提倡用“秸秆替代化肥、用疫苗替代农药”。生活中被我们视为废物的玉米秸、麦秸、稻草、稻糠、豆秸、花生壳、杂草树叶、牛马粪等却是这项技术中的宝贝。杨肃昌就是用这些农业废弃物种植出了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蔬菜,帮助当地农民脱贫。他还用这一技术试种了全国首批口感沙田绵香的“金蛋蛋”——秸秆新大坪土豆。2019年,秸秆新大坪土豆在榆中李家庄试种取得了巨大成功,亩产较当地记录翻了一番。2020年2月,杨肃昌率甘肃扬子惠众农业发展公司向湖北疫区捐献了100吨新大坪土豆,这让身为甘肃人的他颇感自豪。

“解决了种菜的技术问题,就要解决销售问题。不然大伙的菜种好了,卖不出去也没用。卖得好和种得好一样重要。”

2018年下半年,杨肃昌不再只给农民传播秸秆种植技术,而是干脆撸起袖子、挽起裤腿下到田间地头,亲自种起了地。之后,他开始多处洽谈、跑市场,发动消费者共同出资成立了甘肃扬子惠众农业发展公司,使秸秆种植的参与者、经营者与消费者高度统一起来,产供销链条中的一部分资金也就得到了保障。与此同时,杨肃昌还提出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与广大帮扶农户捆绑在一起。农民采用秸秆技术种植的果蔬成熟后,公司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这样农民就不愁销路,积极种菜、种好菜的念头就更强烈了。(转3版)

新闻推荐

【两会故事】栽下梧桐引金凤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薛砚省两会日程紧张,省政协委员、三江源集团总经理、甘肃渭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占琪利用午...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