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金融血液” 甘肃金融机构加大保民生保企业信贷支持一线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曹立萍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今年以来,甘肃省各金融机构通过加快信贷审批流程、创新信贷产品等措施,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支持,强化疫情防控领域金融服务,有效对冲了疫情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对稳企业保就业省级重点支持企业名单对接率达到82%,已授信企业404家,累计投放贷款606亿元。
开发性金融作用凸显 民生项目稳步推进
7月21日上午10时许,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安宁堡街道棚户区(西区)二期改造项目的基坑施工区域内,挖掘机、推土机、装载车等工程机械来回奔忙,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伴着施工机器的轰鸣声,分布在基坑四周的10座黄色塔吊,延伸出长长的“臂膀”,吊运施工用的钢筋、钢管等建筑材料,头戴安全帽的近百名工人们顶着烈日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作业。
记者注意到,在二期项目现场的另一侧,安宁堡街道棚户区(西区)一期项目工程已经接近尾声,7栋住宅楼全部完工,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收尾工作。据悉,一期项目全部完工后,1864户、近5000棚户区改造居民将实现“出棚入楼”的安居梦想。
安宁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十里店、安宁堡、沙井驿等6个街道,约7.2万人。2014年以来,安宁区已累计建成安置房5130套、约61万平方米。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安宁区棚户区项目建设的整体进度受到一定影响,项目的按时完工急需资金支持。”项目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疫情发生后,国开行甘肃省分行主动跟进该项目建设进度,开通绿色通道,加快信贷审批流程,确保了项目得到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
“安宁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是甘肃省重要民生项目,关乎数以万计群众的安居乐业。”国开行甘肃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该行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作用,全力保障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资金的需要,建立起重大项目开发入库、授信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的全流程调度机制,持续为在建和新开工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今年上半年,国开行甘肃省分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54亿元。其中,向兰州、天水等地棚户区改造项目发放贷款20亿元。
金融服务有质效 企业生产马力足
炎炎夏日,位于榆中县金川科技园的兰州金川新材料三厂生产车间内,两名技术人员在30多摄氏度高温中专心致志地进行新生产线的调试工作。
“这是我们车间的第五条生产线,主要生产用于满足高电压3C锂离子电池所需要的新型号四氧化三钴。”兰州金川新材料三厂副厂长王飞介绍说,该厂生产的四氧化三钴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进入常态化后,产品生产和销售都逐步恢复,顺利完成上半年的生产任务。
兰州金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以钴和电池材料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国内新能源电池材料开发应用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四氧化三钴等产品销往北京、杭州等地,部分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国外市场。
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国际各港口先后封港,到港原料大量滞港,导致企业生产原料供应不足,原料成本上升。同时,由于企业相关上下游产业均存在不同程度停工停产状况,整体市场需求减少,企业出口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疫情发生后,企业进口原材料供应不足,市场销售萎缩,导致现金流紧张,工商银行兰州城关支行及时为企业提供了低利率的信贷资金支持,缓解了企业资金难题。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兰州城关支行共为金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办理国际信用证15笔,金额合计5721万美元。
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工行甘肃省分行全力做好省内客户跨境汇款、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业务,创新信贷融资产品,并开通绿色通道,及时高效满足省内外贸企业信贷资金需求。今年上半年,工行甘肃省分行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124笔,合计金额11.9亿元;办理国际结算约4300笔,合计金额约10.4亿美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马雪娟)记者从7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提高全省资源配置效率,有...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