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街村蝶变记
许锋
浪街,是我大姨娘的老家。她健在时我去过,土山、土路、土房子,土里土气。在村里转一圈,鞋上是土,裤腿子上是土,整个人灰头土脸。西北的山村,尤其是干旱少雨的地方,都差不多,三十年前不变,二十年前不变,十年前也不变。
一年前,变了。
山绿了。浪街离榆中县城不远,开车就十几分钟时间。绕过弯儿看见山时,我一愣,整座山像覆了一层绿膜,青草依稀可辨。青山环绕,颠覆了我记忆中的浪街。其实,几天前我回到榆中,就发现南山绿了,北山绿了,一座座山好像都绿了。大表哥说,今年雨水多,雨水滋润,荒山秃岭活了。
绿色掩映下的浪街,看着舒坦。
村口,立着一块巨型石头,石上镌刻红色的毛笔书法字“老家浪街”,请的一位著名书法家挥毫泼墨。石头背后,自然是浪街村,但又不是浪街村,是一座城楼。城楼巍峨,旌旗招展,大红灯笼高高挂;拱门上方,依旧是书法“浪街”两字,黑底金字,古朴遒劲。
入城,进村,先是小吃一条街。钵钵鸡、糅糅面、炒拨拨、烤兔坊……天南地北,都是风味儿。本村人老沈曾在四川学烤兔,卖烤兔,前年回村,仍干老本行。去年五月,外甥在一条街开了“老马家烤兔坊”,今年三月,请老舅“出山”。老沈撸袖子上场,把个兔子烤得皮酥肉嫩,香满大街。外甥在村里办了个养兔场,养了几百只兔子,兔子生兔子,食材源源不断。老沈那天烤了十只兔子,一只卖八十八元。我问成本一只多少钱?老沈憨笑,五十。
李学明开的是个茶园子,还起了个“学名”——老庄子茶园。老李今年七十有四,身体还硬朗。他的茶园子其实是以前的菜园子,种着几十棵杏树、梨树,他年轻时种的,树龄都在四十年上下。满树肥杏,梨子也繁密。儿子、儿媳妇投资三万多元,因地制宜,打了钢支架,铺了防腐木,建了凉亭子,搭了绿帐篷,树荫下,闲庭中,不少城里人正品茗聊天,雕刻时光。于学明带着孙子从兰州来榆中县城,又从县城来浪街,在老李的茶园子里东瞧瞧西看看,觉得乡村变化真大。茶园子隔壁就是老李的老宅子,老宅子门口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浪街村民委员会立的“保护民居 夯土墙院落”,一块是甘肃省人民政府立的“光荣之家”。前者是因其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者是因其当过兵。很多城里人都没见过六七十年前的土坯房子,新鲜,走过路过都不错过,老宅子成了“纪念馆”。不过,老李也遇到了一点烦心事,“原住民院落”被保护起来,他心里高兴,可是老宅子年久失修,他住着不踏实,想翻修,又是“文物”,左右为难。还有门前的路,铺了青砖,拾级而上,自行车骑不了。这事,他都给村支书反映了,村支书答应解决。
眼下,老李家的生意不错,他儿媳妇说,最高一天收过六百,平均一天三百元左右。
拐出茶园,来到广场。“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回归”。长廊中部,砌着一座“老虎灶”,用的是土坯。灶的两侧,分别是一尺宽、两尺长的风箱。游客小卓兴奋地拉着风箱,力推风涌,灶台中的柴火“一张一翕”,散着白烟。王玲、马香菊是妯娌,都是二社社员,也是负责烧水的服务员。平时,她们也用风箱,在游客多的时候改用鼓风机。我俯身一看,在灶台中间凹进去的部位装着一台鼓风机。灶台上,架着硕大的铜壶,正咕嘟嘟冒着热气。
一路游,连我这个从广州来的“外地人”都觉得新鲜,斗鸡场、跑马场、大戏台、民俗博物馆、农耕博物馆、儿童水上世界、彩虹滑道、彩陶文化遗址……俨然一个名副其实的乡村俱乐部。而周围,还有多肉植物培育基地、自由采摘基地、农田风光、酒店。
城里人忙碌一周,到浪街来,吃住行游一条龙,距离不远,消费适中,图个高兴。
“老家浪街”于2017年5月开建,2018年6月试营业,目前已投资八千多万元。这么一笔巨大的资金,仅靠村里人显然不行。村里成立了“榆中浪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方面吸引“外资”,一方面号召村民入股。村民既可以以土地入股,也可以拿钱来入股,按照村上的说法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一社社员王惠义拿自己的庄子和基本农田耕地入股,总计四点三亩,每亩最低保障分红六百元。三社社员李海刚则拿自留地、庄子入股,总计二点五亩,每亩最低保障分红一千元。以这种方式入股的有三百八十九户,还有三十五名村民以资金入股的方式直接入股公司。我关心的是入股后的自留地和耕地做了什么?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小张说,有的种草,植草坪;有的种植农作物,成为田园风光。我顶着日头去现场查看,地里莺飞碧浪,绿草如茵;玉米高秸紫穗,缨袍赤胆。
“浪街”不但吸引了本地人,连外国人也慕名而来,去年9月12日,来自二十个国家二十五名国际交流员一走进浪街就连连称赞,“very very very beautiful!It is unexpected that this small village is so beautiful ! ”(非常非常非常漂亮!真没想到这个小山村是如此的漂亮!)
浪街村的变化,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吴永忠。他已经当了三年村支书。如何让平均海拔两千多米、“高寒阴湿”的浪街旧貌变新颜,他煞费苦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他想方设法为村子的美丽变身与华丽转身出谋划策,探索出一条“三变” 乡村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
言及浪街,吴永忠在电话里对我说,目前还处于投资阶段,预计明年村集体收入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达到一百万元。
城中有村,村中有城。村是浪街的村,城是浪街的城。林西日斜,炊烟袅袅。我出村,出城,脑海里仍然是杏树坛边、桃花源里的新浪街图景。
我羡慕乡亲,也为乡亲们祝福。
新闻推荐
榆中县人民法院首例“跨域立案”案件成功推送 正式开启“家门口立案”新模式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烁)11月21日,榆中县法院首例“跨域立案”案件成功推送,正式开启“家门口立案”新模式。当...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