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波:脱贫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苏海琴
通讯员苟宏伟
姚晓波,兰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主任科员、四级高级警长,2016年8月从省市扶贫先进个人中,推荐到榆中县金崖镇瓦子岘村、龙泉乡水泉湾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驻村以来,姚晓波认真履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职责,在建强基层组织、促进产业发展和增加贫困群众稳定收入等方面下苦功夫、真功夫,通过一件件实事小事,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
抓党建让“火车头”跑起来
“群众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作为“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姚晓波说:“抓党建是促脱贫的关键,村‘两委’班子强了,我们的工作就有了目标方向和前进动力。”
根据实际情况,姚晓波实践建立了党支部带动脱贫攻坚、“三变改革”带动群众稳定增收、龙头企业带动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党员干部模范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五个带动”党建扶贫模式,把村级组织、党员能人和贫困户融入到产业链条之中,形成了强有力的攻坚态势。
特别是在充分发挥党支部“关键”作用方面,姚晓波每月组织党员开展为贫困群众办一件实事好事、宣传一次党的惠民政策、传授一次劳动技能活动;并与兰州市公安局政治部、戒毒所机关党委对接,发挥公安特色扶贫,为群众宣传法律政策、健康知识、提供法律援助。
其间,帮助2名村民讨回拖欠工资12000元,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随着党建水平的提高,脱贫致富的“火车头”跑起来了,水泉湾村党建扶贫的模式也成了特色亮点。2019年2月,水泉湾村被榆中县授予“抓党建促脱贫、六改三清和人居环境风貌改善示范村”和“全县脱贫攻坚红旗村”。
兴产业把“摇钱树”栽起来
兴产业,是水泉湾村脱贫的主要目标。姚晓波从到水泉湾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对45户建档立卡户的走访了解工作,并详细记录了每一户的家庭情况和收入情况,建立了一个小档案。
姚晓波说:“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村精准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的牛鼻子,只有探索出适合水泉湾村产业发展的道路,全村才能富起来。”
为此,姚晓波多方沟通,在县农业局、扶贫办的把脉问诊下,科学论证,因地制宜,依托榆中县政府十五项产业扶持项目资金,姚晓波带领全村人开辟出了一条以扩大肉牛、肉羊、土鸡养殖规模和种植柴胡、大黃等中草药为特色产业的新路子。两年间,共种植各类特色农作物2388亩,养殖畜禽1200头(只),销售土豆15万斤、肉羊300只,土鸡1200只,水泉湾村困难群众稳定增收540多万元,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提高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
水泉湾村委书记陈得恩说:“市公安局的同志为我们购买地膜、捐赠药苗、联系销路,还定期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劳动技能培训、戒毒康复医院多次到村到户接送群众就诊治疗……真是件件实事落在了村民心上。”
强基础把“致富桥”搭起来
路、水、电、房是最触手可及、最目力可测的民生,也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脱贫攻坚工作以前,水泉湾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十分落后,姚晓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期间,他积极配合乡村主动向市县乡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的反映,反复协调相关单位,及时立项审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工程。
两年间,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乡村施工现场,与设计方沟通优化设计、与施工方对接施工质量、与村民拉家常了解村民意见及建议,他总是本着造福村民的想法,严格监督和督促各类脱贫项目的实施。
在他的带动下,心中的美丽乡村逐渐变成现实。共硬化村社道路17.47公里,大大改善了村社交通条件;集中安置点易地搬迁项目24户;落实人居环境风貌改善工程项目82户,完成1户c级危房、1户五保户住房和7户汛期受损房屋改造工程;建成2000立方米蓄水池,为5个自然村1100户群众提供安全饮水;在村社道路、文化广场安装光伏路灯84盏,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活跃了群众业余文化娱乐生活;真正让贫困群众走上了硬化路、吃上了放心水、用上了稳定电、住上了安全房,群众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新闻推荐
以主题教育为引领 整治食品安全难点问题 全市食品安全联合整治初见成效
工作人员检查食品经营单位陈玮摄【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陈玮)关注群众需求,回应百姓期盼。11月6日,记者从市食...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