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原出发 去漂洋过海

甘肃日报 2019-10-24 04:00 大字

瞧,我们的颜值这么高!(资料图)

农技人员培育高原夏菜种苗。

榆中县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保障了兰州高原夏菜的品质。本版图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拍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赵 梅

外销量达到100万吨,销往全国22个省(直辖市)近100个专业批发市场,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

从“三马子”贩运到进入国际市场,从第一家蔬菜保鲜库的建立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

经过20年的发展,兰州高原夏菜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小散乱到品牌化的靓丽蜕变。

1 从种菜人到销售商

9月,杭州,清晨6点30分,吕奕萱便开始准备早餐和中午的便当。

营养搭配、健康绿色是不变的主题。其中总是少不了来自大西北兰州的甘蓝、娃娃菜。水煮、清炒,从原汁原味的菜肴中获取所需的维生素和能量,这位都市白领信心满满地投入一天的工作。

此时,西北高原夏菜种植区的蔬菜保鲜库里,又是一番紧张而忙碌的场面。

蒋小兵是兰州市榆中县蒋家营村村民,一大早就开着三马子来交散花菜。从上年农历腊月二十开始育苗,4月初移栽到地里,精心细致的田间管理后,菜终于采收了。今年的菜价比往年低一些,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种植信心。

“父辈们种地就靠体力,产量低、卖菜难,现在大不一样了!”蒋小兵说,以前种地都靠体力,如今种地有铺膜机、提垄机,不仅省力还规范,最重要的是菜采收后不愁销售,直接拉到保鲜库,1亩地收入4000多元。

正在忙着过秤、开单、记账的蒋家营村村民张红军今年45岁,他完成了将最初种的菜,用手扶拖拉机运到兰州蔬菜批发市场抢位置,再到近年来租用蔬菜保鲜库搞蔬菜外销的转变。

“7月份我们又打开了江苏的淮安市场,发展前景肯定不错!”张红军说,自2016年租用4个保鲜库销往南京以来,他们的高原夏菜在不断开拓外地市场。

而在高原夏菜发展初期,销售这条路并不顺畅。尤其是随着高原夏菜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加,销售成了难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一辆满载白菜、甘蓝,上头还坐着几个人的三马子在公路上行驶,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晚上8点后进城,到蔬菜批发市场占位置。早上5点,食堂、菜馆来批发。”蒋家营村村民蒋得辉说,那时村民种的菜采收了,各家各户便用竹筐子装好,晚上用三马子运到兰州蔬菜批发市场,等买主,睡在三马子或者地上,忍受蚊虫叮咬是最平常的事。

菜一茬接一茬的熟,卖不掉就要烂到地里。蒋家营村村民蒋宜民看到这样的情况,坐不住了。当时,临近的兰州市城关区雁滩一带有个蔬菜保鲜库,他想,如果村里建起冷库,村民们就不必再为卖菜奔波,事故也就不会发生了。

1997年,蒋宜民前往深圳、广州考察。回来后多方筹措资金,年底投入700多万元开始修建蔬菜保鲜库。第二年6月,当时全省最大的集蔬菜收购、贮藏、加工、销售于—体的蔬菜保鲜库建成,并投入运营,12间200多平方米的保鲜库被蔬菜收购商租赁一空。

也正是因为这座蔬菜保鲜库的建立,榆中县的蔬菜开始走出兰州,走向囯内和囯外市场,当年销售蔬菜1.2亿公斤,菜农人均收入超过千元。

农民在种菜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开始大面积种植。榆中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民发展蔬菜生产,榆中县的蔬菜生产开始朝着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 从“卖菜铁三角”到千帆竞发

“高原夏菜发展快,势如破竹地大步迈,生产规模在扩大,种植面积也增大,遵循自然来栽培,精心播种细施肥,品种达到三百多……甘蓝长出来是绿油油,还有青菜花的玉冠和绿洲,菜用豌豆不常见,那把国内市场占了个遍……”

2008年7月,广州,江南市场。

清晨的宁静,被清脆的兰州快板声打破。一座写有“兰州高原夏菜现场推介”字样的红色拱门和摆放整齐的来自大西北兰州的甘蓝、娃娃菜、西兰花等二十多种高原夏菜及宣传展板,吸引了各经销商和周边住户前来观看。

“兰州地处高原,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没有虫害,因为日常充分,蔬菜的品质都很好……”当时抽调在兰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的宋海慧在现场为大家讲解。

在2003年,为了打开高原夏菜的销路,兰州农业部门便采取“请进来”模式,邀请南方的蔬菜企业和经销商到兰州参观高原夏菜种植基地,扩大影响力。

要让高原夏菜走出去,还得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008年7月,当时的兰州市农村局决定“走出去”。

可走出去推介还是第一次,具体该怎么做?似乎没有抓手。

时任兰州市农牧局副局长的才吉安有丰富的推介经验,她负责打前站,和南方农业部门、农贸市场对接。时任产业处处长的张要玉对接兰州各高原夏菜经销商,充分准备各种菜品,用冷链车运往南方。加上宋海慧在现场从技术方面讲解高原夏菜的优势,以及各种种植技术。她们被大家称作“卖菜铁三角”。

就这样,走进一座城市,晚上搭建宣传展台,第二天进行宣传推介,第三天撤离。高原夏菜的推介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一个个大型农贸市场轮番宣传。也正是这样直观的宣传、推介,让更多的蔬菜经销商和市民知道了兰州高原夏菜的名字和好处。

“看到‘兰包真好吃,如假包换’的字样,我很激动。”宋海慧说,第二年,她进入杭州市场时,看到一些菜场原本被当地人称作包心菜的甘蓝面前,已然写着“兰包”字样。兰州包心菜已经深入人心,后来又因这甘蓝有天然甜味,还被称为“甜包”。

2006年开始,兰州市通过举办产销对接活动、参加国内大型产销对接会、展会,在重点终端销售城市举办专场推介会等方式大力宣传推介高原夏菜。当年,外销量达到70万吨。

随后外销量稳步增长。尤其是近两年,兰州市通过产业扶贫,大力组织榆中、永登等贫困地区的冷凉蔬菜走出去,外销量明显增加。

产品好不好,质量安全是生命线。

初夏季节,榆中县不管是在川区的三角城乡,还是二阴地区的马坡、新营乡,错落有致的菜地里,一张张黄板甚是醒目。因为蚜虫有趋黄性,这种黄板就代替了农药。

为了把好绿色安全关,打出高原夏菜优质品牌。兰州高原夏菜种植区,不仅采用黄板灭杀蚜虫,还采用滴灌,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蔬菜农药、化肥的使用,以此打造高原夏菜优良品质。

同时,兰州市还采取多种措施严把蔬菜质量安全关,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监管。

在榆中县农业技术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化验员刘霞将早晨从菜地采收来的芹菜切碎、称量,通过仪器检测农药含量。

“菜农采收的菜要外运,必须要有当地乡政府开的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蔬菜保鲜库还要出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证书。”榆中县农业技术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站长许丽芸说,如今,县里41座蔬菜保鲜库和专业合作社也都配备了农残速测仪,进行全面检测,保证菜品的质量。

为维护好生命线,兰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取缔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许可,全面推行高原夏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探索实施蔬菜质量管理追溯体系,推行了“联户联保”组织化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了生产全程无公害控制,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在国家农业部连续多年对全国37个大中城市进行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兰州市的综合排名始终名列前茅。现在,榆中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

3 从供应当地到粤港澳大湾区……

随着高原夏菜种植规模的增加,其组织化程度低、龙头带动不够、品牌化销售利益链条不长、产品质量效益发挥不完全等问题日渐凸显。

找到一条既能促进蔬菜质量提升,又能扩大销路的出路是当务之急。

2019年,一份来自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函,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由于广州市是兰州高原夏菜销售的重点城市之一,年销售量达10万吨以上,占高原夏菜外销总量的10%以上。而且据广州市部分蔬菜经销商预测,广州市对兰州高原夏菜的需求还有不小上涨的空间,我们的预期目标是15万吨以上。”兰州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科科长李海涌说。

多年来,兰州市与广州市在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合作良好,若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实现互惠互利,对推动兰州高原夏菜“走出去”,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今年5月8日至9日,在广州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启动大会上,兰州市与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签订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城际联席会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兰州高原夏菜直供粤港澳的新纪元。

目前,兰州三鑫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蔬菜出口基地、兰州市鹏成百合供港澳种植基地2家企业已获批供港澳蔬菜备案种植场,甘肃康源等8家企业正在申报供港澳备案证书,有3家公司正在申报供港澳流通企业,预计年内获批供港澳蔬菜备案种植养殖场、流通企业有10家以上,将为兰州“菜篮子”产品直供粤港澳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在榆中县高崖镇李家磨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露天种植的西生菜、娃娃菜、油麦菜等已采收完毕,第二茬的育苗正在进行中。

“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我们加快推动榆中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让榆中优质的绿色农产品走上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共同打造榆中高原夏菜的亮丽品牌和区域名片。”康源公司副总经理王刚介绍说。

供港蔬菜基地和普通种植基地相比,最大的不同便是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高,而且在基地管理上对种植和田间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更高,对农药、肥料的使用以及采收都有明确要求。

为了规范农户的标准化种植,兰州三鑫公司还给农户发放了黄板、农药和有机肥,规范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菜农的绿色无公害意识也不断提升。

“供港蔬菜基地的建设,是高原夏菜质量提升和市场开发的写照。”榆中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滕辉说,最初建供港蔬菜基地,菜农只负责种植,由外商负责外销。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建设,由当地企业直接参与,这对外地的菜品需求和外销信息的掌握十分有利。

从仅供当地市场,到走向中南沿海,再到港澳市场,高原夏菜的销售规模在不断扩大。

兰州高原夏菜的发展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以前发展产业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如今‘抱团取暖、共同致富’!”腾辉说,高原夏菜产业发展逐渐实现了“单兵作战”到“联动共赢”的转变,产业做大做强了,农民收入增加了。

今年4月,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化联盟成立。43家蔬菜产销企业介入其中,各蔬菜种植、外销企业和技术单位合作,信息共享、错茬种植,推行标准化种植,通过直供市场减少中间销售环节,增加菜农收入,实现蔬菜品种的多元化、产业化体系。

目前,兰州已创建高原夏菜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省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40多个,带动高原夏菜从最初的十几万亩发展到目前的78万亩,年产蔬菜167万吨,外销量达到100万吨,销往全国22个省(直辖市)近100个专业批发市场,10%的蔬菜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

高原夏菜已经成为兰州农业最具特色、最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及知名农业品牌,也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

新闻推荐

陕煤运销榆中公司 实现煤炭铁运新突破

本报讯(刘越解美强记者魏彤)近日,记者从陕煤运销榆中公司获悉,该公司充分利用“北煤南运”新通道浩吉铁路的开通运营,向“两湖...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