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融堂的戏曲传承
□严森林文/图
“颐,是颐养,融,是融合;这是一个平台,请老师与学生融合,让艺术与百姓融合,熙来攘往的人众交流一起,在传承戏曲艺术中获得一种文化滋养。”张保利在谈他创业一周年来所奉行的指导思想时如是说,颇让人们理解他成立这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胆略、目光与艰辛。
甘肃“颐融堂戏曲体验馆”面向所有的专业人士、广大戏曲爱好者和初学戏曲入门的小朋友,进行秦腔、陇剧的培训、体验,在这个体验馆里可以拍出美美的戏曲剧照,还会有专业老师来讲戏曲小常识、舞台装扮的技法和脸谱绘画的秘密,这就比常见的戏曲演出更有多样的体验性,更有知识与艺术的吸引力。颐融堂的小剧场每天上演2至3场戏,除去休息日,创业这一年下来就演出了660多场。“除去房租、水电和购制等费用,在经济上稍有盈利。说实在的,搞创业,要奋斗,很累人!”
张保利是甘肃省陇剧院的须生演员,副高职称,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员。他在传统戏《金沙滩》、《法门寺》、《出五关》、《赵氏孤儿》等20多部戏中担任主配角,在陇剧名作《官娥情歌》中饰演木隆,《苦乐村官》中饰演聋爷爷,《西狭长歌》中饰演李翕,戏路广,表演投入,所饰人物形象性格鲜明,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长期演出戏曲的实践使他总觉得要面向现实生活,多搞出些成果来,挖掘专业人士的潜质,走向民间,走向市场,通过学戏、演戏、讲座,提供平台传播戏曲艺术,应该是他担当的社会责任。在中央《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戏曲艺术进校园”等文件精神的指导鼓励下,在保证本院演出任务的前题下,他决定在兰州雁滩选址举办颐融堂戏曲体验馆,彰显秦腔和陇剧地方戏的独特魅力,趁自己年轻,不搞虚的,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多干点实事,体现自己的价值。
于是,他的这种敢闯、敢担当的精神也吸引了省内外戏曲艺术家们的积极支持,春去秋来,一步步的努力,颐融堂里里外外热起来了,形成了不小的气候。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窦凤霞来这里带学生教戏,戏曲名家蔡稚、王鸿斌、关来强、樊建岭、高建成、赵喜顺、王静、蔡建军、王海阔等也常来上课帮忙,无论是穿角子演戏、表导演技巧交流还是音乐声腔辅导,包括打击乐、弦乐、戏曲摄影,还真是搞得有声有色有板有眼。从去年9月1日至今年9月1日,先后就有榆中、青白石、平凉、天水、陇南等地县的38位年轻人来学戏,演戏,“活态”地传承剧目,体验和传播戏曲文化审美特征。雁滩有位老者,几乎每天来颐融堂花5元钱的茶水,登上小舞台唱上一段儿,你方唱罢我登台,场子里很是有些活跃气氛。放假的小学生,也跑来看热闹,感受到“演戏”是咋回事。像“一壶老酒”民间唱红的现代歌曲也可在这小舞台演唱,当然,这往往穿串在戏曲剧目更换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为适应文化市场需求,民间剧社剧团的创业者也多了起来,因而在全国来看,“中国剧协民间职业剧团工作委员会(简称民职工委会)”也已经成立并展开工作。颐融堂的戏曲体验活动自然融入其中,传戏曲,聚民心,兴文化,这就成了他们的一种使命任务,而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与扶持,他们与大剧团的演出形成合力,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关连。平凡早已不凡,创业自有品位。颐融堂已经是兰州戏曲传统文化的民间支点之一,不可小觑。
正是这个缘故,笔者在平平常常的一个周末下午走访了颐融堂。门口的戏牌上写有“午场《拷寇》、《二进宫》”“晚场《赶坡》”。四楼宽大的排练厅的西墙上高高挂着彤红的标语“弘扬戏曲文化传承民族经典”。隔壁小剧场舞台楣上写着四个大字“鸿业兴旺”。楼上设雅座,楼下普通座,约有七八十人一边品茶一边在看《拷寇》,动情中,台口右侧还有频频向台上演员“抛红”(奖励)的人员……在这种氛围中,笔者也进行了一番作为观众在颐融堂的情感体验。
这位创业者又认真地告诉我,“虽然累人,我张保利还要干下去,决不后悔。现在我们成立了‘甘肃颐融堂秦陇演出团’,挂牌了,搞大了,正在准备国庆70周年的剧目演出……”我感佩道:向你们祝贺,应当祝贺,“鸿业兴旺”!
新闻推荐
连日的降温天气,给金城平添些许凉意。为确保今冬明春城市供热采暖安全稳定有序推进,10月10日,市政府召开全市供热工作会,要求...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