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节日简述

白银晚报 2019-08-29 12:21 大字

王岘民间民俗中传统节日的习惯,主要受兰州、榆中、靖远、水川等地的地缘、婚缘等主要生活环境的影响,长期传承演变,形成了有一方特色的风俗传统节日方式。王岘传统节日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体现与白银区的民俗节日一脉相承。

1.春节

春节在本地人的岁时节气中是行事节日最多,时间最长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贴春联:白银区王岘境内城乡居民十分重视春联,每年春节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不少人还专门参观欣赏、评价春联。农村多请毛笔字写得好的人书写。城市从上世纪90年初起,集贸市场上有春联对子出售,有墨写的,也有金(铜)粉书写的。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书写春联讲究语意深刻,多用正楷书写,不用不吉祥之破字,如“白”“雪”“苦”等。

贴年画门神、窗花:每逢过年,家家都要贴年画,贴于堂上,年画种类很多,但大多为祝愿祖辈福寿、子孙绵延、家道昌隆、万事平安之类。门神则为执戈佩剑、捍外卫内、招财进宝的神像如秦琼、敬德等。窗花独具特色,新中国成立前以剪纸为主,花鸟、动物、人物,内容各异,巧夺天工,并配以团花、角花各种吉祥图案。新中国成立后渐渐被水粉彩画代替,画画以花鸟为主,配以木板拓印角花,将方格窗装饰成菱形、三角形等整块图案。

张灯结彩:春节期间,人们讲究在大门及堂屋下悬挂传统的宫灯或彩灯,院中点燃天灯。糊灯的材料有纱绢、有彩纸,其上或写或画,十分精彩。所用燃料由最初的清油、煤油、柴油过渡到蜡烛,上世纪70年代逐步用电灯代替,现在多用彩灯。也有在街道村口路口搭制彩门,张贴自撰长联,悬挂彩灯锦花,以庆贺新春佳节。

清掸(扫房子):张贴春联、门神之前,进行清掸,即大扫除,或叫“扫舍”。“腊月二十四,除尘扫房子。”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家家户户,开始清洗家具,拆被洗褥,糊壁裱墙,春节清掸极为彻底,房舍清除灰尘,家具门窗要擦洗一新,院落及房屋前后要洒扫周到,细致到打毡抖席、翻箱倒柜的程度,以全新的面貌喜迎新春。扫尘的习俗,由来已久。扫尘之风俗,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

送灶神(腊月廿三):“送灶”习俗,起源很早,是古代五祀之一。民间送灶是在腊月二十三晚上,当地人有“腊月二十三,打发灶娘娘上天”的说法。相传这一天,人间所有的神都要上天叩见玉帝,灶神要汇报其主宰之人家一年来的善功罪过,玉帝据报而安排斯家来年的善恶吉凶。所以这天各家贴灶神像,烧纸马送神,烙制“灶干粮平年12个,闰年13个,特意备糖瓜甜甜灶神的舌头,以欲粘住他们的牙齿,“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除夕:腊月最后一日清扫庭院,贴春联门神,张灯结彩。下午打扮灶君,贴新画像、压供马插灶花。傍晚同族人一起在村前焚化纸钱,谓请神,请先灵于主房神主之位,烧香燃烛,供上馔肴(俗称献饭),燃放鞭炮以祀。合家团聚,长辈为孩子给压岁钱,俗称年钱,并散发核桃、红枣、糖果之类。子夜鸣炮接灶君回宫(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通宵达旦守岁、熬寿,期望来年健康平安,人寿年丰,万事如意。

传统人家,入夜,生旺炉火,全家人聚集一堂,不可缺一。这无疑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聚餐。所谓“三十夜的吃,年初一的穿”。吃年饭啃猪蹄,谓之“咬鬼”。因猪蹄形似传说中的“鬼头”。此俗意在杀灭妖魔,驱除邪恶。除夕守岁,自古有之,古往今来,年年如此。它是当地历代相传,有其积极意义的习俗。“除夕之日”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俗称大年三十晚上。除夕之日一般从下午开始,大人们早已为小孩们准备好了新衣服穿上过年,一家人忙忙碌碌准备过年:首先开始贴春联、灶联;男主人开始接神祭祖;其他人准备贴窗花、打扫屋内;家庭主妇一大早就开始炒臊子和肉片,准备上正月吃的菜肴和客厅接待糖果等用品。晚上一家人围坐一起,拉家常、说故事、述年味。

正月初一:俗称大年初一,拂晓,家家燃放鞭炮,点香烛、供献馔肴,先祭天、地及祖先,行叩拜礼。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拜年活动通常是从家庭开始,旧时一般只限于男子,儿孙给祖父母、父母跪地叩头,躬身作揖,妇女不参加拜年活动。早饭吃长面,饭后,同族人成群结队,到本族在世最长者家中拜年,同辈人互相作揖。村人互致问候,赛马,娱乐,谓之出行,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人口吉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初二到初三日,必去舅舅、岳丈家拜年,后以亲疏依次前往宗族好友家拜年,直到元宵节,俗称转亲戚。上世纪50年代后,乡村党政干部,组织各方面人士向烈军属拜年,向五保户老人送温暖。王岘人民长期传承的正月拜年活动寓意为福寿双全行拜年。

正月初五、初七,正月初五俗称五穷日,早饭吃酸汤搅团,叫缠穷,此日有不破米之俗。社火队组织锣鼓聚集村口或挨家逐户“打五穷”。正月初七俗称“人七日”,此日天气好则本年人口吉庆。是日一般不探亲友。初八为“地日”,初九为“天日”,人们祭祀天地,求福祛灾,预祝丰收。

旧时,共同祭祀一方神庙的自然村为一个社火会。以社为单位办社火,每年腊月冬闲,酝酿主办社火人选,俗称社头。准备戏箱、龙灯、狮子、旱船等,正月演出。正月初五日社火出窝,本村演出,初十日以后社火出乡,应邀去外村、外乡演出。

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王岘人对过十五十分讲究,有小年大十五之说。早饭吃长面,午或晚吃元宵等,各地略有不同。是日,各村社社火队进城与城区各单位社火队一起表演,城乡共欢。元宵节晚上便举烛、张灯、结彩,供人观赏、游玩,俗称灯节。元宵节放灯之俗始于汉朝,清代末期,都市灯火的规模逐渐缩小,但农民舞灯彩的风俗却一直盛行。现如今城区举办灯展、燃放烟火;农村家家张灯结彩,社火队锣鼓齐鸣,挨门逐户表演,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尾随社火队观灯看热闹。社火转家后集中到戏台前,登台唱戏,剧目多为秦腔、眉户剧或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早饭后,男女老少外出游转一圈,采摘柏叶,谓之游百病。晚上,社火队组织“回神”,于村口大路上放柴火烧送瘟神,人们跳火堆,意在免除百病,常年安康。元宵节过后,年罢十五了,春节结束。

2.二月二

二月二为青龙节。传说这天青龙抬头,象征万物复苏。早饭后,农家都炒麻麦(将小麦、麻子、莜麦、豌豆、玉米、大豆等分别炒熟,混合在一起成为麻麦)食之。

3.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仍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清明节古时也称三月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据此来安排农事活动。《岁时百闻》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冻地化开,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每当清明时,人们都知道有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表达了追思已故亲人和先祖的情景。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它包含着丰富的风俗和纪念的意义。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活动仪式时祭祖,扫墓,这是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的文化意义非同寻常,它可以满足人们追思先人的情感需要,强化亲情关系。通过祭祀祖先可以追根溯源,吸取历史教训,从而更好地教育后代。寻根祭祖,怀念先烈,又能团结祖邻和父老乡亲、兄弟姐妹。

4.四月八

四月初八为浴佛节。“四月八,萝卜倒插树底下”。这日人们纷纷赶庙会,王岘各村庄尤为热闹,上世纪50年代后渐废。旧时四月初八农村有吃凉面的习俗。有学生的人家在这天一般要请老师到家做客吃凉面,可算是早期原始的“教师节”。

5.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当午节”。人们在端午这天蓄采众药以免除夏日的毒气,人们并在门上装饰朱索五色桃印以阻止恶气,后来又有了早门窗上插柳挂艾以辟邪气,佩戴香料荷包,喷洒雄黄酒,清扫庭院等杀菌防病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人们为什么把屈原的名字与端午节联系起来了,因为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投江殉国之日正好在端午节这一天。以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来江上赛龙舟,吃粽子,并以此表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爱戴。

6.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初一、十五。为什么人们唯独要欣赏中秋节的月亮呢?中秋节从时间上看正好在秋季的中间。此时正值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碧空洁净,中秋节正当秋分,太阳差不多是直射到月亮朝地球的一面,月亮看起来显得格外圆亮。有诗写道:“古今逢此夜,共翼穴寥明。岂是月华别,只有秋气清。”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也很自然地会思念起自己的亲人和故乡,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家家户户蒸月饼。农家月饼,为大而圆的千层饼,其上面点缀着面做的象征五谷丰登的麦垛、糜码、蛇,象征吉祥如意的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红枣为珠),蒸熟后再点上红绿花点。入夜月升,民家于庭院设供桌,献月饼,供瓜果,焚香拜月,全家团聚。当地有以家制月饼馈赠亲友为习俗。

7.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之所以叫“重阳”,《易经》中写道“以阳爻为九”,即将“九”作为阳数,“九九”为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古人很早就把重阳作为一个吉利的日子,重阳节这天,人们举行各种登高、赏菊、放风筝、插茱萸、吃重阳花糕、饮菊花酒的活动,以表达人们希望长寿健康,天长地久的美好愿望。

九九重阳,天高气爽,正是人们登高远眺,饱览金秋美景的黄金季节。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为落叶乔木,可入药,插戴在身上则可避驱蚊虫。现在九九重阳节又被确定为“敬老日”,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已成为我们社会共同的责任。

8.十月一

十月初一日,亦为祀祖之日。王岘各自然村庄的人们多以彩色纸粘成衣服鞋帽,傍晚到墓地或村边路口,与纸钱、冥币一起焚化,意为祖先和亡人送寒衣。

9.冬至节

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日。隆冬到来之意,亦称“小年”。当地人在傍晚到村边路口,给祖先烧化纸钱、冥币。冬至节也是冬季数九寒天的开始。

10.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王岘和其它城乡民间有过腊八节的习俗。腊在我国古代是一种祭礼。早期,人们就用狩猎获得禽兽做祭祀品,在春夏秋冬分别祭祀活动,祭祀祖先和天地日月,以及各路神灵,其中尤以冬祭规模最大,被称为“腊祭”,于是将农历十二月成为“腊月”,冬祭这天成为“腊日”,以求风调雨顺,来年五谷丰收。因此,农历十二月初八被定为“腊八节”。

腊八节里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黎明,各家以黄米或大米加肉臊佐料煮腊八粥,进食时不宜用蔬菜下饭,意为来年庄稼地柴草减少。

(据《王岘史话》郝尊忠主编)

新闻推荐

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昨日在兰鸣枪 50所高校学子碧波竞速

选手们出发8月24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游泳分会、同济大学执行,兰州大学承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大学...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