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农家 耕读传承

甘肃日报 2019-08-28 06:40 大字

榆中县冯湾村农家书屋内景 王莉

农家书屋借书证 王莉

农家书屋书架一侧 王莉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莉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启迪智慧,奠定文化。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在2004年以前,我国农村识字者家庭中有45%基本没有藏书。不包括学生的课本,农民人均拥有图书量仅为0.1册。

从2005年第一家在甘肃建成,到如今全国已拥有近60万家的农家书屋,根本性地解决了历史上困扰我国农村读书看报难的问题。这项由国家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让亿万农民可以在自己家门口享受书刊带来的进步与温暖,润物细无声地培养着农民群众的阅读习惯和提高着他们整体的文化素质。

2006年,农家书屋工程被写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五项重大工程之一在全国全面推开。2012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宣布,农家书屋工程提前3年竣工,共建成农家书屋约60万家,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全国累计投入资金近200亿元。全国共计配送图书9.4亿册、报刊5.4亿份,音像和电子出版物1.2亿张,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增长到1.13册。

农家书屋发端于甘肃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能够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继而走向全国,甘肃省首开先河。

地处西北的甘肃,干旱贫瘠,经济落后,为什么会花如此巨大的代价聚焦农民看书问题?为什么能够在服务“三农”上挥出如此大手笔?这样的疑问不止一次被人们提及。其实,这与甘肃人的文化情结及甘肃的文化底蕴密不可分。

甘肃省委宣传部农家书屋办公室主任刘晓文告诉记者:“‘农家书屋’的创意,是由原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的工作人员在一次下乡调研时萌发的。”

2004年的一天,新闻出版局的同志来到天水市清水县调研。他们在去一户户人家走访时发现,有的人家没有一本书,甚至没有一片纸。走上一道山梁,遇到一群放学的孩子疯跑过来。他们拦住这些孩子,问能不能看看他们的书包。结果发现,几十个孩子的书包里除了课本,连一本《新华字典》都没有。孩子们笑着闹着远去,大家站在山梁上,心情沉重。为农民、为村里的孩子建一个免费读书场所的念头油然而生,且如此迫切。

回程的路上,大家展开热烈讨论,建一个怎样的书屋?又以怎样的方式运行?回到兰州,讨论继续。在一间会议室里,大家为了给书屋起一个响亮的名称争论不下。有人提议叫“农民书社”,有人提议叫“小康书社”,还有人提议叫“农家书屋”……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农家书屋”这个名字既响亮又亲切,就是它了。

在省上有关部门为农民读书问题千方百计想办法的同时,基层也在行动。

地处河西走廊的临泽县,在还没有农家书屋工程之前,已自发开展了“农民书屋”的建设。从2001年起,临泽紧紧抓住河西走廊建设机遇,先后争取到了9个省级乡镇宣传文化站建设项目。到2005年底,全县7个乡镇全部建起了高标准的省级宣传文化站,总投入280多万元。全县新建高标准的标准示范村活动文化室(书库)24个,示范社文化大院(农民书屋)60个。全县7个乡镇宣传文化陇原书香平均藏书5722册,年平均接待读者2018人次,举办书画展览2次,举办各种文化活动12次以上。

临泽县还安排专业人员深入村子,指导农民书屋的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进行规划布置,进行图书分类、编目、上架和流通。经过几年努力,全县村文化活动室和社文化大院成了当地农民群众读书求知的稳定阵地和中心课堂。

自下而上的自发行动,与自上而下的支持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农家书屋在甘肃,从萌芽到诞生,再到发展壮大,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从2005年率先在兰州、定西、天水等地试点,到2012年实现了全省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全省共建成各类书屋17200家。在建设过程中,国家及地方总投资4.4亿多元。自2014年开始,农家书屋工程由大规模建设转入出版物补充更新阶段,先后投入64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出版物补充。截至目前,全省农家书屋出版物保有量达到3000多万册,平均每个书屋有1700多册,农民群众人均2.09册,全省农家书屋平均年借阅登记量在120册次左右,年总借阅登记量超过200万册次。

助力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

2019年8月14日,记者来到兰州市榆中县高墩营村,这里的农家书屋是全国农家书屋示范点。因为不是农闲时节,来农家书屋看书或借阅的农民并不多,正值暑假,阅览室里坐的都是孩子们。7岁的小学生钱佳霄拿着一本绘画本在看,她是假期来老家玩的,另一名叫梁若婵的女孩说她假期很多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有时也在这里写作业,不会的景老师会教我们。”

她口中的景老师就是高墩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景正红,她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村里农家书屋一成立,她就是管理员。她告诉记者:“我们村是省内首批建设的农家书屋之一,现在还是全省第一家‘甘肃省图书馆流动图书站’。现有图书1.5万余册。其中包含与省图书馆协议交换的6000多册图书。”她说,2014年,省图书馆与村上协议办流动图书站,每年定期交换图书,农业科技、小说、历史、百科等,图书种类很多。

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书架的一侧,竖立着一排排用牛皮纸装订的以年期成册的杂志。这份对书刊的爱护与细心整理,让人动容。

参加过高考的赵学成,在高墩营村的同辈人里学历算是高的。他家里种着十几亩蔬菜,每次来农家书屋,借阅的大多是种植、施肥、农药相关的书籍。景正红说,赵学成通过自学和参加一些培训,已经是村里种菜的一把好手。问起一年的收入,赵学成腼腆地说:“家里种的都是水浇地,有菠菜、娃娃菜等。一年种两茬,能挣10多万元。”

榆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宏告诉记者,榆中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4月才整体脱贫。“2011年,我们村成为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主要产地之一,共有1.2万亩地,种植各类高原蔬菜,远销南方沿海,已经全部脱贫了。”68岁的高墩营村村支书钱其峰,一头白发,精神矍铄。他说:“除了国家政策扶持,农家书屋也是一大助力。”

榆中县冯湾村的农家书屋也是2005年第一批试点,管理员金红芬今年43岁,管理书屋有十几年了。她告诉记者,冯湾村的农家书屋从最初借房子办图书室,到现在有固定阅览室,也是几经周折,现在深受村民的信赖。拥有6000多册图书,每年借阅量在200册次左右。

村民李仓高中毕业,有时间就到书屋看书。通过自学,现在已是村里苗木中心的技术指导,他钻研培育的苗木种子,要比以前的品种早上市半个月,因为早,可以抢占商机,增加收入。今年54岁的他,能熟练地用手机APP视频学技术和进行网络营销,吸取新技术新知识的劲头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金红芬还介绍,村里有个叫兰晓斌的年轻人,在街边开了个饭馆,一开始不会做饭,从书屋借了许多书,边学边做,现在不仅是个好厨子,还兼做电商、快递、物流、银行代办点,生意红红火火。

一位叫杨芳的年轻妈妈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来看书,大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小女儿才5岁,她给小女儿读书讲故事。她说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城里人有图书馆,我们有农家书屋,一样很方便。”

记者注意到,一些抓人眼球的图书出现在农家书屋的书架上,像《让全世界孩子惊奇的科学异想》《四大奇石故事》《家庭装修低碳环保一本通》等。

刘晓文在接受采访时说:“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建设,农家书屋在增强农民文化自信、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介绍说,农家书屋在延伸服务方面,培育了几大功能:一是成为文明乡村的宣传阵地。党和国家的政策通过农家书屋能及时传达给农民。二是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引擎,通过因地制宜配备相应的图书,利用农闲时间举办养殖种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等培训班,使书屋成为提高农民素质的基地,为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技术知识与精神支撑。三是成为美丽乡村的文化地标。农家书屋发展到今天,举办了许多活动,如“《我的书屋我的梦》有奖征文”“双百表彰”“好媳妇”等,已具备品牌效应。将来升级后的数字书屋,可以及时发布种植养殖信息技术、电商交易、创业指南等服务,发布最新农副特产供求信息、市场价格等,将本地特色农产品包装上线,推介销售。

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

2017年,农家书屋机构改革,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所属的农家书屋办公室整建制划转省委宣传部,更名为甘肃省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办公室。省委宣传部领导要求管理部门从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战略高度,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农家书屋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明确提出要以把农村幼儿园“小书架”建设和数字化提升作为农家书屋改革创新、提升服务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如何打造好“最后一公里阅读”,实现书屋数字化,是摆在管理部门面前的责任。为此,刘晓文介绍,全面启动农村幼儿园“小书架”建设,是聚焦解决农村幼儿读物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读书从孩子抓起”。按照每个幼儿园1000元的标准,为全省5760家农村幼儿园新建“小书架”,推动农家书屋向农村幼儿园延伸。与此同时,大力推荐数字化提升改造,拓展资金渠道开展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围绕“三端一园”总体布局打造数字农家书屋阅读平台。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架构的融合阅读服务云平台——“百草园”,打造为外出务工农民工服务的“阅读伴我行”APP手机端、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服务的“农家有书屋”云图书馆电视端、为管理部门服务的“书香遍陇原”监管平台集成端。

他说,我们在探索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主要是实现“五个创新”。一是建设理念创新。依托互联网着力打造覆盖村镇、面向农户、全民参与的数字农家书屋,推动新兴阅读和传统阅读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加快农家书屋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实现农家书屋阅读服务移动化、网络化、多媒体化。二是受众定位创新。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精准对接受众阅读需求,做到读者在什么地方,服务就跟进到什么地方;读者需要什么资源,就提供什么资源。三是服务方式创新。立足于“三端一园”总体布局,为农家书屋行政管理部门打造集成端监控监管服务产品。四是功能设置创新。提供电子图书、有声读物、期刊、报纸、音视频节目等丰富多样的数字资源;实施掌握传统农家书屋开放运行、活动开展及读书借阅等情况,规范管理服务工作;互动社交功能,搭建读者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公告信息发布与读者个性化服务定制;积分奖励功能,参与数字阅读可获得相应积分,以各类文化产品互为奖励;互联共享功能,借助“学习强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优势,共享共用优质数字阅读资源,组织开展线上阅读活动。

“当然,书屋数字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工作量大,困难很多,但我们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刘晓文说。

新闻推荐

花间田音乐节在榆中开唱 罗琦和黑豹乐队今日登场

机械懒猫乐队音乐节从来都是一个城市的标配,往往体现着这座城市的青春、活力和热情。8月24日,素朴·李家庄花间田音乐节在...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