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中学:播撒马克思主义的火种

榆林日报 2019-08-06 05:49 大字

7月29日,雨后初晴,艳阳高照。榆林中学综合楼上,“怀天下、求真知、报国家”的校训格外醒目。

“这个校训是对我们学校教育宗旨的传承。”榆林中学63岁的退休教师刘世平是校史方面的专家。他说,二十世纪初,当时榆林中学还叫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著名教育家杜斌丞担任校长时,提出了“为使青年有普通的知识、强健的身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彻底了解三民主义而洞悉中国现状及世界大势,为国民革命实际斗争人才”的教育宗旨。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杜斌丞先后聘请魏野畴、李子洲、王森然、呼延震东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来校任教,并指导学生创办《榆林之花》《榆中旬刊》《榆钟》等进步刊物。马克思主义自此开始在陕北地区传播,也开始在陕北青年学子的心中扎下了根。

这些青年学子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己级学生刘志丹、丁级学生谢子长。他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积极投身人民解放事业,成为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特别是在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时,当时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硕果仅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

“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后,能够迅速开展工作,和当地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很大关系,而这也与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的教育分不开。”榆林中学高三年级地理教师刘波介绍,当时受爱国将领杨虎城资助,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开办了平民学校,专门招收当地家贫无法上学而迫切想学习知识的孩子。平民学校的教学工作由部分进步教师和表现优异的学生担任。当时已是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学生会主席的刘志丹兼任了平民学校校长。这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回家后又自然而然地将学到的知识在周边传播,因此,当地群众对革命和红军不仅不陌生,而且充满了憧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燎原之火首先得有火种。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当时就是陕北地区播撒马克思主义火种的基地。时光荏苒,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几经改名成了榆林中学,但对光荣传统的继承从未中断。榆林中学副校长高舸表示,榆林中学新生入学第一课,一定是红色校史教育,其目的就是希望现在的学生能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力量,从而发奋学习,学成后报效祖国。 (据《陕西日报》)

新闻推荐

弘扬英雄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兰州解放70周年大型图片实物展在兰展出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万宏)8月1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兰州解放70周年大型图片实物展在雁儿湾当代美术馆举...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