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场馆成未成年人教育实践“主阵地”

兰州日报 2019-07-30 03:40 大字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万宏)7月29日,记者从市文旅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兰州市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同时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积极开展红色之旅、历史之旅、文化之旅、关爱之旅、健康之旅等专题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兰州市未成年人的课余文化生活,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果。

◆红色之旅

激发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情怀

兰州市以公益性场馆为依托,与市内中小学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讲座,组织学生团员代表观看纪录片《五四运动神州觉醒》,唱红色歌曲《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聆听红色故事《罗家伦西北行吟》,让《热血陇原——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与甘肃抗日救亡》流动展览走进雁宁路等小学。在外国语中学、清华小学等学校开展红色课堂,讲述《红船精神伴我成长》、《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等红色课程。通过举办端午红色诗词朗诵会,“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开展“青春不辱使命携手砥砺前进”,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红色教育主题活动。

◆历史之旅

保护弘扬非遗文化

在历史之旅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先后在西湖、碧桂园、畅家巷等小学青少年活动室开展《彩绘秦腔脸谱》、《雕刻葫芦体验》、《剪纸体验》等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认识到传承和保护非遗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保护和弘扬非遗文化,从而丰富文化内涵,提升生活品质,提高文明素质。

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利用自身优势,广泛开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传统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讲等活动,并按照推动戏曲进校园工作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城关区、七里河区部分学校精选一批适合学生欣赏的戏曲经典曲目、经典唱段,组织戏曲艺术表演进校园演出。同时,结合戏曲知识普及及讲座、互动学习等,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形成民族意识,让少年儿童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建立行为规范,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化之旅

激发孩子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文化之旅诵读活动中,兰州市通过举办“读经典学新知链接美好生活”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暨“读书马拉松”迷你赛、“精致兰州书香金城”全民阅读活动暨第十五届“兰州读书节”、“我心目中的博物馆”少儿绘画征稿、“小小志愿者宣誓活动”、“我是兰州市民·我为市博文物代言”等系列社教活动,引领孩子和家长多读书,读好书,让书香飘满兰州的每个角落。同时,在白银路小学、兰州科学院小学、东岗小学以及兰州新区中小学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历史文化课程《探寻金城古八景》、《兰州历史小知识》、《丝路明珠:天堑变通途》,举办以“阅读伴我成长,书香点亮童年”为主题的儿童读书月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让孩子们的眼界更宽广,阅读兴趣更浓厚,动手能力更强。

◆关爱之旅

为孩子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在关爱之旅教育实践活动中,兰州市开展“书香传爱,筑梦童年”图书捐赠公益行活动,为会宁县焦河小学和幼儿园送去了爱心市民捐赠的图书,为山区留守儿童架起了一座座认识世界的爱心桥梁。举办城关辅读学校特殊儿童阅读活动,让同学们通过观看3D立体书和聆听点读绘本,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学雷锋志愿者主题活动中,为榆中县高营村高营小学的留守儿童送去衣服、体育器材和书籍等慰问品。

◆健康之旅

了解和感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健康之旅思想教育活动中,兰州市特邀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甘肃省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在永登县第六中学为学生们作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和谐发展》为主题的讲座,800多名师生、家长在现场、教室及网络视频观看了讲座。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浙江大学中国哲学博士后顾大朋在榆中县甘草小学、清水学校为上千名师生分别作了《跟孔子学成语》和《跟孟子学成语》专题讲座,帮助中小学生透过成语,领略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结合“百千万”文化惠民活动,指导县区街道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举办面向未成年人的朗读、合唱、道德讲座等文化活动,不断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了解中华文明,形成民族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从小建立行为规范。

新闻推荐

“三馆一旧址”中寻找榆林红色记忆

记者在榆林市档案展览馆采访。本报记者张建伟7月29日,“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来到榆林,采访了榆林市档案展览馆...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