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破壁”启新途 兰州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纪实

甘肃经济日报 2019-04-08 01:00 大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林跃然李琛奇魏永刚

两山环抱,一河穿城,兰州自古易守难攻。古代人取“金城汤池”的典故,把兰州命名为金城,比喻城池坚固。

这两年,兰州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扩大开放,以创新驱动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在黄河两岸演绎出新时代的精彩乐章。世界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发布的2018年全球科研城市前200强榜单中,兰州排名第91位,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19位。

欠发达地区的创新意识

在一个地处西部内陆腹地、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兰州在实践中回答着一个新的课题。

去年7月,中共兰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召开,分析新时代兰州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说:“导致我们落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创新驱动发展上落后了。”会议审时度势作出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从现阶段产业发展的情况出发,兰州围绕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冶金、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正在培育发展一批新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创新产业项目。

兰州以创新引领城市建设发展,确立了以主城四区为“核心”、新区和榆中为“两翼”的“一心两翼”城市发展战略格局。他们实施城市“东扩”战略,推动人居向东、产业向北转移,促进新老城区相向错位互补发展,在市域层面努力实现从城市单体到城市群的蝶变。

兰州选择榆中盆地约123平方公里为规划范围,以夏官营(30平方公里)为起步区,全面启动榆中生态创新城、兰州大学“双一流”和兰州副中心建设,以打造西部科创研发引领区、构建西北生态城市典范、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为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激发新活力。

2018年,国务院批复了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欠发达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州把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推进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核心平台,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和兰州经济开发区是兰州产业发展的龙头,也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动力源。眼下,“三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兰州新区在产业聚集发展上使劲,积极培育壮大以精细化工、新材料、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兰州高新区围绕“高”和“新”这两个关键,在“引”和“育”上用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兰州经济开发区正在跳出老城寻找更广阔的发展新区域,突出战略转移。

内陆城市的开放视野

南北两山把兰州夹在黄河岸边,但兰州的发展目光盯着山外的广阔天地。

城西的西固区新城镇,甘肃(兰州)国际陆港600多亩的仓储广场上,停满了正准备运往各地的汽车。不远处是向前延伸的铁轨,中欧班列就从这里驶向远方,铺展出向西开放的历程。

在一面巨幅铁路地图前,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副主任李建亮指着图上一条条红线向记者展示兰州的“开放视野”:中欧贸易通道、中亚贸易通道、南亚贸易通道把兰州与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

“还有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李建亮说,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是兰州乃至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铁路从兰州出发,经过成都、重庆、贵阳,可以一直到南宁和钦州港,实现海陆联运直达新加坡。

这条通道通过海陆联运,极大地缩短了货物运输距离和时间。去年以来,甘肃的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工业品和洋葱、苹果等农产品,走这个通道直接运送到东南亚。今年春节前后,越南的黑美人西瓜、带鱼,澳大利亚牛肉、巴沙鱼、黄花鱼、青虾、秋刀鱼等也通过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来到大西北。(转3版)

新闻推荐

勇争精神文明建设排头兵 记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许先文

走进榆中县城关镇,一股文明之风扑面而来,作为全省“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之一,全镇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