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赋青春

兰州晚报 2019-03-07 00:00 大字

榆中县和平中学七年级三班范顺月

笔尖所指,即为我心之所向——题记

在这群十字打头年纪的少年少女中,我该是最早知道自己的向往的那一批吧!

常言道唐诗下酒,宋词伴茶,我虽无酿酒煮茶之能,却也自诩喜爱金钩银划间的风韵。显而易见,这个古老的国度向来欣赏舞文弄墨之人。

仿佛身处浅滩的小鱼小虾,只在自己的一方世界里自娱自乐,全然不知四方天地之间的万种绮丽,整日眼巴巴地望着井口,只当老师的褒奖和周围同学的欣羡是荣耀的全部。笔记本上,稍显生僻的一字一句里,浑然藏了一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女心性。面上虚华,实则令人读起来抓心挠肝的句子,便如此撑起了一座所谓梦想的骨架,摇摇欲坠。

然,人总会认识到自己的渺小,问题只在于时间早晚而已。

解铃还需系铃人,文字里的问题,答案自然也要在文字中寻求。人说读书越多的人越是谨言敏行,当真是有道理的,我自然没建立起什么广博的阅读量,却也开始瞧不起过去那个自视甚高的自己,同时也令我开始深究,除了承载无数如我般浅薄的梦想,文字是否也担当着另一份责任,足以与那些梦想并肩?

神农氏尝百草,医书泽被万民;贤圣编撰经典,读以涵养身心;金庸著武侠名篇,浩然江湖平地兀起。古往今来诗词文辞赋,与世间万物同喜乐悲欢。太史公有感而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人皆是遭受挫折后奋发,才有传世名篇。

如此所言,经历万千艰辛方有所感,所写下的文字便不再仅仅只是文字而已,它所肩负的责任不仅是排列组合成锦绣词句,而是有其能担当的重任:宣告这个生命曾经在场过!

而文人之所以赢得尊重,绝不仅凭借所谓的笔头功夫,唯有醒世之言下的一身浩然君子骨,才似经久不衰的琥珀,得以在千古的浩瀚长河中至今仍熠熠生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这才是文字存在于这世上的最终目的。

于是我终于明白,我所期望的远远不是写些故弄玄虚的作文以博得几句漂亮话——吕不韦死后,史载:四野哭声震咸阳。或许是痴人说梦,我终是梦想几十年乃至几百年过后,历史上为我存在过只言片语。

因此,若说我的梦想是用笔抒写所思所想,自然同时也担负起用文字传播正能量到此间世界的责任,的确,这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但我们仍需要抱持的是一份“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信念。学会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去践行自己的梦想。

责任与梦想比肩,方为我少年一辈应有的觉悟。笔尖所指,即为我心之所向,也是我将为之奋斗的青春!

■教师点评

李惠芳:这篇文章起笔自然、平淡、贴近生活。开篇的“最早知道自己向往的那一批”暗点主题,与后文的“责任与梦想比肩,方是我少年一辈应有的觉悟”,在结构与内容上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开篇入得低调,结尾出得高昂,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与振奋。语言上骈散结合,句式灵活,既有婉约的清韵,又有豪放的气势。

新闻推荐

诵读《雷锋日记》争做新时代雷锋

3月4日上午,酒泉路街道南稍门社区联合辖区爱心单位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甘肃伊真集团等开展了“践行雷锋精神关爱留守...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