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爱
□榆中县第五中学教师刘丽华
梦起师范
1989年的“六一”前夕,学校来了几个师范生。他们除了会做广播体操外还会跳迪斯科和太空舞,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六月,着实火了一把,他们的热情是我们之前的老师所不具备的,我完全被他们的才华吸引住了。那个叫“师范”的名词,在我心中从此就像烙印一般抹之不去。
1993年中考在即,我听从父母的意见,填报了师范。一是因为曾经爱恋;二是以最低的代价跳出农门,报考师范是我和我的家庭不二的选择。
榆中师范度过的4年,是我学生时代最自由、最充实的时光。早间,出操晨读后,我们按部就班上完每一节针对小学教育的文化课;午间满满的两大节专业课,你可以根据自己所选特长尽情发挥,感受同学的羡慕;晚间,安静的自习课可以练练钢笔字或者在一块属于自己的小黑板上练练粉笔字。如有余力,还可以秉烛阅读自学考试的书目,那时候可是有许多同学在毕业前夕就取得了专科文凭,让人咂舌不已。
更为喜欢的是每两周还可以看一场电影或演出(舞会),如果你小有才气,稍一展露,立马便会成为校园名人,纵横七届,无人不知,受尽追捧。睡在上铺的同姓兄弟深得真传,每每演出都是独奏,一曲《扬鞭催马运粮忙》羡煞我们。偷偷买一支借邻班的琴房去吹,无奈声音诡异不成调,只好做罢。那些年不知道什么是嫉妒,只知道要看齐,满满的都是正能量,校园里与清风相和最多的就是赞许声和欢笑声。
后来我在一篇文章里读到,中国近代教育最成功的就是师范教育,自认为如此。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优秀教师的引领以及同学之间自发的比拼,让这里的学生都愿意去努力充实自己。这个以音体美特长为分班原则的学校,虽然人数不多,可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其过人之处,耳濡目染的学生很快可以获得成长。宿耀祖老师谦和的课堂仪表,牛镜霄老师精炼的课堂语言,张生智老师扎实的古代汉语修为,王佩来老师精彩的诗歌赏析,高国君老师丰富的活动设计(课本剧表演),谈从志老师过硬的专业功底,给那时候的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更让我懂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需要一生的修炼。一千多个日子里,受先进教育理念和丰富课外活动的洗礼,我逐步具有了那年我所崇拜的老师的样子。我对未来的教育生活充满了信心,甚至有些迫切。
怀念山乡
1997年8月末的那个周末,我满怀激情,来到了我教学生涯的第一站。这里尽管校舍破旧,但是学校后面有植被丛生的青山,前面有清澈见底的溪水。面对“都进山”的一刀切分配原则,我给她打了个满分。
然而,接连一月的听评课活动和每周倒一的班级管理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认为对的东西,在前辈那里变得一无是处,让我开始迷茫和畏惧。摸索中渐渐明白,任何工作的理论是需要经验支持的,这种成长必须亲身经历。我开始学习撰写实用的教案,研究得体的课堂流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精简语言,增强互动,加强检测,那些我曾认为一教都会的想法都得到了颠覆。
师范可谓有“先见之明”。农村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什么专业可说,缺什么带什么。刚开始的四年,我几乎是每年换一门学科,每一年我都是从头开始,语文、数学、政治、美术、地理等学科都有涉猎。在老同志们近似苛刻的引导下,我和我的年轻同事,都获得了快速成长。
那些年,我们习惯了周日早早到校门口等待住校生的归来,习惯了用漂亮的仿宋体油印试卷;习惯了在烟雾缭绕的午餐时间和孩子们探讨问题;习惯了走出温暖的宿舍去检查孩子们的煤炉。那些年,我们年轻不怕吃苦,考试成绩会很突出,小小的成功,每每促使飘飘然的我们在夜色正浓的晚间,放肆地在穿村而过的柏油路上,饕餮零食,一路笑语。
心坚于斯
后来,我常常回想起山里那八年时光。那里第一次领到了微薄的工资,收获了家长的尊重、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失败和误解。纷繁的人际关系和越来越多对教育本真的远离让我越来越烦躁,我不得不反思我的选择,我还需要在这里
坚持吗?决定离开的日子,我喜欢去省会转转,寻找跳出的机会。一度利用假期在外面的公司打工、做家教,可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那时开始厌倦学校,心烦学生,情绪的波动直接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我爸见我状态不好便说:“树挪死,人挪活”,换个环境吧。其实他知道,学校教师频繁的调动和走不了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我的心情。2005年8月,在我认为没有希望的申请下,我被调到了现在的这所川区学校。走之前,我被原来的学校上报参加县级教学新秀评选,后来因为所在专业参赛人数不够,我被直接推选参加市级评选。
深秋的兰州不算冷。生平第一次住高档饭店。加上走之前,各级领导的叮嘱,久违的成就感充盈头颅,我满是欢愉。那天下午,我倒数第二个讲课,在本校一位贾姓同乡的协助下,课堂进行的很顺利。课后是一个答辩环节。三位评委更多与我聊的是山区如何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我悉数相告,专家们肯定了我的课堂组织及上课风格。出门后,城里的老师们连说我有戏。那年,我真的有戏,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兰州市第八届教学新秀称号,这次的成功让我明白,我这么多年的努力实际上并不是无用功,而正是因为付出才有了回报,只不过我没有看到自己的成长。逃避未果的情况下,我其实需要重新审视的是我对教育的认识。除去人与人之间交往带来的不适之外,我是喜欢这份工作的,年轻的我只是需要一份赏识和鼓励。
我始终认为教师要把最阳光的一面带给他的学生。2011年11月9日,因为家事我长假归来,心情低落,本不想走进课堂的,上课铃声过后,眼尖的袁颖慧同学便到办公室来喊我,看着充满关切的眼神,我强装欢颜进了教室。师生行礼后,我注意到了教室后门上一块崭新的留言板,走近细看,心形的纸片上,满满的是全班所有孩子们对我的思念之语。我去的是医院,他们误以为是我有病了。
联想到从山里调开的那个午后,我和孩子们惜别校园,强忍了数日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想隐藏,任它奔泻。我满怀敬意着实感谢我的学生,我给他们深深的鞠了一躬,是他们成就了我,坚定了我。
今天我再次为我的学生鞠躬!爱学生的老师永远不会被否定。
扬帆起航
静下心来,我爱上了思考。与孩子们的每一天相伴,我只去思考收获与缺失;课堂上的呈现,我只去思考不足与改进;与烦躁抗争,我只去思考是否学会了忍让与化解。到2016年止,在马良彪、朱武兰等老师的引领下,我凭借对教育的感知与热爱,认真拜读魏书生、雷夫、徐建平、李镇西、朱永新、吴勇等专家的著作,并积极到兰州外国语学校、兰州十中、兰州三十五中、兰州七中、兰州三中及上海、江苏海门的一些名校听课、讲课,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做育人楷模,先后在各项专业比赛中取得了一些优异成绩,这更让我坚定了对教育的选择。
唯有求变才能改变,闲暇时节,如果有人愿意听,我便把这些经历,不厌其烦地与他们分享,共同感悟教育的博大情怀,并给他们最大限度的帮助与鼓励。因为学会了思考,我不再纠结问题产生的原因,而是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时光飞逝,已近不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步走出迷茫。清晨,我们一起畅读美文;课间,我们一起奔跑游戏;晚晨,我们一起反省得失。每每响起的问好声,总是让我幸福满满。试问,人的一生有什么财富能比在别人的成长中留下印迹更宝贵呢?
我愿意借用宿耀祖老师的那句口头禅——“娃娃们”,也爱听我孩子们叫我“尕爹”,因为这是我们爱的称呼。宿老师说一个老师能做到让学生记一辈子了就是一个好老师。他做到了,他辞世那几日,他第一届的学生不远万里前来为他披孝送行。他对教育的热爱换回了生命的永恒,这与信仰无关,这与奉献无关,一切源于喜爱。
老师的榜样在前,秉承并发扬他们的精神责无旁贷,因为我知道我也属于教育,离开教师岗位,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唯愿自己的努力能为我的学校、我的学生带来一点进步。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沈丽莉项目建设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载体,是促发展、保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支撑。记者从1月17日召...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