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农民脱贫致富幸福路 榆中全域产业扶贫出成果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军特约记者岳程
榆中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片区县之一。近年来,榆中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城建设的同时,按照不同区域不同模式、不同产业不同模式的差异化产业培育方式,成功培育和打造了遍地开花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带动贫困群众驶向康庄大道。
北部山区推广中草药和百合产业发展新模式
榆中县北部山区属于深度贫困的地区,榆中县委、县政府在北部山区推广中草药和百合产业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有力地助力了脱贫攻坚。
“中药材如今成了我们这里的香饽饽,我在宏鑫中药材合作社干了10多年,一年下来能有近10万元的收入。”哈岘乡宣家岔村58岁的张荣德说。
榆中宏鑫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主管周建荣介绍说,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主要种植甘草、黄芩、板蓝根等药材,流转土地13936亩,建成千亩连片种植基地12个,辐射带动榆中北山5个乡镇15个村中药材种植达17万亩,仅贡井镇中药材种植总面积5万余亩,预计2018年度中药材产值达到5000万元。合作社年均解决富裕劳动力近1000人,每年工资性支出总额达1200万元。
位于榆中县北部山区的园子岔乡,是百合的优良产地,百合种植已覆盖该乡全部村社,今年预计百合产值将超过1.5亿元。2012年成立的富源百合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积极响应“产业扶贫”号召,申请扶贫资金350余万元,带动全乡285户965人参与百合产业发展,实现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合作社还积极搭建网上交易平台,成立园子岔乡电商站,2018年预计电商销售额突破150万元。在园子岔乡,像富源百合这样规范运营的规模化百合种植合作社就有12家,龙头企业3家。
榆中在将百合产业以园子岔乡为中心向北部山区推广的同时,还逐步向川东地区和南部二阴山区扩展,带动新增百合种植面积5000亩,已成功将种植百合发展为榆中“优质、高效、高产、安全、生态现代化”特色农业支柱产业。
中部川塬地区推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新模式
榆中县是兰州高原夏菜的主产区,也是甘肃省北菜南运和西菜东调最大的产地型蔬菜集散中心,为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榆中在中部川塬地区的高原夏菜种植区,重点推广了以榆兴农庄“互联网+设施农业”和以康源公司为代表的“集团连基地带农户”的工厂化产业订单发展新模式。带动全县高原夏菜由2017年的34万亩增加到了2018年的44.1万亩。
记者来到位于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的榆兴农庄一号园区,尽管初冬的天气略显阴冷,但是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内果蔬飘香,处处洋溢出都市观光农业的热闹景象。
榆兴农庄负责人张健文介绍说,农庄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以“O2O+C2B”运营模式,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种植、“双创”基地、特色果蔬采摘、千亩花海观赏、电子商务销售、餐饮住宿娱乐等一二三产融合的综合性园区和田园社区,提升了李家庄村整体发展水平。
截至目前,榆兴农庄为李家庄村8户贫困户每户增资配置爱心股5000元;同城关镇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帮扶产业扶贫资金分红协议,同18户建档卡未脱贫户、2户巩固提高户签订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帮带协议。
在近郊中部区域,还依托榆兴农庄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综合开发链接带动新模式,将1000多名贫困户按照“到户到人到岗位”的原则及“自主创业、农业生产、产品加工、三产服务、工艺品制作”模式吸纳到43个具体业态务工就业,并为贫困户预留务工就业岗位900余个。
在位于三角城乡的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则是另一番高原夏菜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景象。
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谈应勇介绍说,仅他的合作社的高原夏菜就有20多个品种,通过冷链物流的方式远销广东、厦门等地的运输量就有300多吨。除此之外,公司还在新营、马坡、龙泉、清水、夏官营、三角城等乡(镇)推广高效钢架大棚2000多座,带动800多户农户种植了高原夏菜。
目前,高原夏菜共计有3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蔬菜保鲜库40家,总库容量近13万吨,总资产3亿多元,每年90%的产品销往广州、深圳、福州、杭州、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10%的蔬菜产品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
南部二阴山地区推广冷凉型蔬菜产业发展新模式
“今年种了11亩菜,主要种了散菜花,菜价好的时候能卖到1斤2元,收入了6万多元,有望远超去年。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稳定增收,日子是越过越好了!”马坡乡上庄村建档立卡户白天恩说。
记者从榆中县农林局了解到,全县紧盯南方市场需求,引进产销对路新品种进行种植,并依海拔高度分批播种,梯次上市,南部二阴山区主打冷凉型蔬菜,每年5月中旬种植,8月份上市,有效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缺口,实现了蔬菜生产在区域、时间、品种等多层次的优化配置,满足了消费者在数量、质量和品种上的不同需求。
2018年全年蔬菜种植总面积预计达44万亩,目前完成种植39万亩,总产量110万吨、总产值达到18.5亿元。惠及全县6万户农户1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8户,贫困人口3148人,人均增收7000元。其中,南部二阴山区新发展冷凉型蔬菜0.6万亩,全县冷凉型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6.5万亩。同时,建设了标准化蔬菜交易市场、成立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培育脱水蔬菜企业等措施,延伸冷凉型蔬菜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川东地区推广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模式
张宏喜是甘草店镇果园村的建档立卡户,考虑到2个孩子都在读大学,加上家里务农收入不景气,因学致贫的他在2017年8月份选择了在离家不远的榆中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夫妻俩仅每月务工收入就有5000多元。
榆中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国庆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已带动发展46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2户,养殖繁育母牛126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带动全镇242户建档立卡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成效。
甘草店镇围绕“牛”产业探索出了“5+3+1”(“5”就是“母牛还犊”、“分散养殖育肥”、“集中托管托养”、“订单收购饲草”、“入股分红”五种带动农户增收的方式;“3”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种变革方式;“1”就是风险防控这一“安全阀”)的模式。这里也是榆中县农村“三变”改革6个省级试点村之一,全县像这样的养殖企业还有25家,总共存栏5万头。
榆中根据县情和不同地域特点,确定了“南游、北药、东工、西商、中农”产业发展布局和“52369”产业发展计划,先后制定出台了一批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了南部山区旅游业和冷凉型蔬菜产业集聚区,北山地区中药材、百合、舍饲养羊产业集聚区,东部片区马铃薯种植和设施农业集聚区,中部川塬地区都市观光农业和高原夏菜产业集聚区,青城镇生猪产业和果蔬产业集聚区等为主体构架的5大特色产业发展功能区,共带动4.2万户农户及贫困户全程参与到全产业化链条,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有效保障了广大农户收入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榆中县通过5年的脱贫攻坚产业培育,全县增加值由2014年的14.4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8.4亿元,年均增速5.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5557.83元增长到2018年的10300元,年均增速17%。依靠高原夏菜产业全县脱贫26811人,中药材产业全县脱贫4312人,依靠马铃薯产业脱贫4123人,依靠玉米、小杂粮、油料、饲草等其他种植业脱贫10283人;依靠肉羊养殖脱贫7963人,依靠肉牛养殖,全县脱贫698人,依靠生猪、散养鸡等其他养殖业,脱贫2792人。截至目前,全县3604户建档立卡未脱贫户中,共有2033户成功因地制宜培育了脱贫攻坚农业产业,为全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新闻推荐
主动走出去 热情请进来 兰州市各相关部门和企业积极行动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凌为推进重大项目有效对接,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百日大会战”活动,近日,兰州市各相关部门和企业积极行动...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