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创区实施方案(七)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精神,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结合兰州高新区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本报受市科技局委托将分数期刊登此方案。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理整理/图
(接上期)
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出台专项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等;组织和引导企业借助国际高端展会、国际商品交易会、国际电子商务等多种平台,提高国际市场影响力;搜集、整理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投资政策、法律法规、产业动态信息,向企业提供权威、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优化兰州自创区国际服务环境。围绕生命科学中心,依托中科院近物所重离子加速器等大科学基础设施,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研发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依托兰州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设立国际人才创业服务试点,建立起涵盖财政贴息、担保公司、融资平台等投融资服务体系,并为国际人才创业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市场开发、融资担保、项目申报等服务,提高国际人才对商业机会的判断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完善国际商住服务,规划建设高级人才公寓、高端商务、生活娱乐等国际化配套设施,同时为国际人才配偶就业、医疗社保、子女入学、购车购房等提供一条龙服务。
工作18:增强兰州自创区辐射带动
发挥兰州自创区作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引擎的作用,构建兰州自创区“核心区-辐射区-共建区”多层次空间布局。以兰州高新区为核心区,争取将兰州市科技资源相对密集的其他区域纳入辐射区,享受兰州自创区相关政策。发挥高新区在创新、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利用科技服务、大数据等产业成果,为全市产业及企业提供服务。与白银高新区建立创新协作机制,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健全完善共建机制,加快区域合作载体建设,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跨区域产业链布局、协同创新等方式,形成“高新区孵化-共建区产业化”的协同发展格局。
(五)实施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生态建设工程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途径,以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抓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统筹产业生产、宜居生活、生态空间,建立城市废弃物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提升城市废弃物精细管理水平,通过资源高效利用支撑城市绿色发展,促进“三位一体”融合,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新城。
工作19:推进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自然山体、河流等,建设彭家坪中央生态公园、生态农业区、绿色工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山城相融、绿水相间的花园产业城。鼓励企业提高水、固废资源循环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对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给予资金支持。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确保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推广绿色节能技术,实施分布式光伏供电、地源热和空气源热泵供暖、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生态治理工程和生态建设项目。推广以纯电动公交车、纯电动客车及纯电动出租车为一体的新能源交通系统,联合新能源汽车运营商,完善辖区内充电设施配套,鼓励低碳出行,实现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工作20:积极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推进“互联网+”战略,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与市政、社会治理等政府治理领域深度融合,优化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园区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开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技术对园区产业体系和管理模式的再造。积极培育发展智能终端,依托新松机器人等项目,推动智慧化的交通指示、信息查询、医疗跟踪、便民服务等终端的推广应用,提升高新区智慧化发展水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健全资源环境要素监测网络体系,推动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制,实现企业排污状况智能化监控水平。
工作21: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
加强园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加快推进教育集团、大型医疗综合体建设,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加快榆中园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提升榆中园区城市设计,加快推进生态屏障绿环、商贸商务区域规划建设,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充分发挥园区山水资源优势,构建由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及社区公园组成的宜人便民公园体系,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绿色宜居区。
工作22:构建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重点开发区域禁止和限制开发的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用地、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推动园区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加速园区生态本底保护修复,将各类开发活动严格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红线,构建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接近或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及时采取区域限批等限制性措施,实行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保障机制
深入落实国家关于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探索“自上而下部署改革任务、自下而上探索改革创新、上下左右协同推进落实”的工作模式,加大省市赋能发展,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策先行先试,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一)落实省市支持政策
工作23: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落实省、市关于高新区税收返还优惠政策及高新区一级财政管理权限。吸引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参与,设立兰州国家自创区发展基金,统筹用于自创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创业扶持、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服务购买、政策补贴等。积极争取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支持,推动自创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重点产业项目布设。工作24:全面理顺管理体制
根据省委、省政府《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落实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根据《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及市政府有关规定,在高新区(自创区)内行使市级行政和社会事务管理权。按照“精简、高效,统一、效能”原则,科学设置内部工作机构,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制度。高度重视定连两镇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争取调剂一定数量的教育、卫生专项编制,用于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解决定连两镇学区和卫生院人才短缺的问题。工作25: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充分考虑高新区未来发展空间需求,参考其他国家自创区空间规划,以集中连片为原则拓展自创区范围。结合《兰州城市总体规划(第五版)》编制工作,开展高新区空间规划修编,推进高新区增容扩区工作,争取将兰州市科技资源富集和新兴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域纳入兰州自创区建设范围,切实推进各项工作快速、有序的开展。探索“一区多园”空间拓展新模式,通过扩区、辐射、共建等方式,构建“核心区-辐射区-共建区”多层次空间布局。落实省、市关于高新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土地报批及产业用地年度用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优先保障等支持政策。工作26:完善园区政策体系
积极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在兰州自创区落地,充分借鉴和学习先进自创区的建设经验和典型做法,配合省市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兰白自创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加紧编制自创区在人才引进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产业提升和发展、创新创业主体培育、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自创区政策体系。
(二)提升政府创新服务水平
工作27:优化营商环境
以放管服改革为导向,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建立和完善审批“快车道”,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查、并联审批、限时办理、统一回复”,推进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牢固树立“店小二”服务理念,探索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联系机制,健全企业诉求的收集、处理、督办、反馈制度,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设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兰州自创区联动协调机制,即时推行全时、高效办理的新型审批工作制度。完善重大项目责任体系,推行重大项目全程服务机制、工作调度机制、任务执行和督查机制、年度考核等机制。加快高新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及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高新区信用体系。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万山特约记者水源)11月26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兰州市向社会公布了“打击医保欺诈骗保专项...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