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老月饼”用传统手艺留住中秋味道

兰州日报 2018-09-25 11:13 大字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的月饼是广大市民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更是节日的象征。近年来,月饼的种类层出不穷、口味也是千变万化,然而,在这个中秋,记者走访兰州市各大超市和蔬菜市场发现,兰州市场的传统手工“老”月饼开始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它以其亲民的价格、新鲜的食材、传统的加工技艺和带着乡愁的味道走上了市民们的餐桌,甚至走出了本地,远销到全国各地。

千层饼等本地传统“老月饼”受市民欢迎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不论是在各大超市还是蔬菜市场,很多面点店都推出了兰州传统月饼,有各色相间、入口松软、蒸制而成的千层月饼,还有金黄饱满、香而不腻、烙制而成的油锅盔、糖锅盔。在西站西太华超市内,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千层月饼黄、红、黑、绿各色相间,色泽黄润的糖锅盔和油锅盔都令人垂涎欲滴,而这些传统月饼的售价也都是非常亲民,千层月饼是一个10元,油锅盔和糖锅盔是每个2.5元。面点师告诉记者,“近一个星期以来买传统月饼的人非常多,还有一些公司来集体定制,我们这几天都是在加班加点地做。”

在雁滩一家蔬菜市场内的面点房,正在买千层月饼的岳先生告诉记者,“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年中秋节临近时,妈妈就和村里的妇女们忙乎着做千层月饼,发面、揉面、擀面,还要抹上姜黄、玫瑰等各种丰富的材料,最后再蒸出来,好看又好吃!”回忆起儿时的千层月饼,榆中县金崖镇的岳先生眼里藏不住的是浓浓的乡情。十几年前,全家人搬到了兰州,就再也没有一家人在老家大院子的方桌上吃土月饼的情景了。在今年的中秋,岳先生惊奇地发现他家附近的一家面点店里卖的千层月饼和儿时的记忆很相似,他在一个星期就定制了20个准备走亲访友。

“老月饼”制作工序讲究用料家常朴素透着亲切

9月23日,是中秋的前一天。早上八时,永登县城关镇开饭馆的魏孔忠也早早的准备好了做月饼的发面,经过一夜的发酵,面粉和水达到了最佳融合,揉好的面团松软富有弹性,擀成圆形之后将苦豆子、红曲粉、姜黄、玫瑰花、胡麻等不同颜色的食材依次放入面饼层层叠加,最后加不同图案的装饰,大火蒸40分钟后出锅,一个外形绚丽口感独特的兰式千层老月饼便制作完成了。魏孔忠对记者说:大概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发面、第二卷制、第三是蒸制,最主要是发酵,我们采用的是家常的胡麻油,做出来的味道特别的纯、特别的香。代表着吉祥、幸福、团圆。

这种月饼在兰州地区及周边普遍流传。家住兰州新区秦川镇胜利村曲香兰家里家族成员和往年一样聚集在一起,院子里架起了高高的蒸笼,大家围着案板揉面的、做饼的,高高兴兴、谈笑风生为过节准备月饼。热腾腾的月饼出笼,一大家子围在一起吃月饼,这是家里这么多年来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曲香兰说这种月饼做了三十年,每年都要做,把面和上蒸,一蒸四五锅,到八月十五晚上,月亮出来把水果和月饼摆上桌,感觉才有过节的样子。

这些年,随着各种新式口味月饼的出现,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兰州这种做法古朴用料家常的“老月饼”却依然是很多人的最爱。不但在本地人们喜欢吃,而且记者还在网络上搜索发现,兰州老月饼在网络上也是非常热销,每逢中秋节,许多身在外地的兰州人都特别怀念家乡的月饼,因为它更意味着那一缕思念和乡愁。兰州老月饼,它没有精美的包装,也没有独特的材料、更没有华丽的外观,但正是因为它的“土”,却唤醒了人们对传统风俗、传统文化以及浓浓乡情的记忆……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栋楠颜娜文/图

新闻推荐

兰州雁兴路北段道路竣工通车

记者杜志超摄兰州晚报讯(首席记者郭兰英)9月20日上午,历时16个月的修建,兰州雁兴路北段道路竣工正式通车,这也标志着多年的“...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