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十佳“兰州好人”评选揭晓

兰州日报 2018-09-21 02:52 大字

9月20日,由兰州市文明办组织评选的2018年9月十佳“兰州好人”评选揭晓。他们分别是,“助人为乐”好人:赵元彪、王芳雄、马晓菲、魏晋芳;“敬业奉献”好人:强海年、李新文、赵兰生、马保闲;“孝老爱亲”好人:张志敏、金祥鹏。

赵元彪

赵元彪,兰州市城关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街道骆驼滩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赵元彪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14年在他的倡导下,为路口村打井一口,价值25万元,解决了人畜用水问题,次年安装了20盏路灯。2015年3月发动民革党员参加榆中县路口小学助学活动,总共捐助价值2万余元的文具和书包;10月份倡议各支部党员为路口小学安装锅炉一台,解决了取暖问题,连续2年捐赠锅炉用煤24吨,价值10万余元;2017、2018年“六一儿童节”捐款3000元。2016年9月联合六位民革党员为榆中县第六中学捐赠孔子像一尊,加强了校园文化传统,2017年、2018年连续2年为惠玲智障学校20多名教师免费体检,价值1万余元。2014至2018年在全省各地组织免费开展中医培训班,先后培训中医药基层医生2000余人,甘肃中医药大学学生50名。

王芳雄

王芳雄,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西园派出所副所长。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把一件好事做了21年!王芳雄就用21年的时间实践了对一位孤寡老人的承诺。从一次出警中的偶然相遇,到老人亲切的把他当成自己的孙子。他用真情照顾现年90岁孤寡老人袁凤兰的善举,用大爱书写了人民警察深入基层,关爱人民群众的感人事迹。2004年王芳雄由110巡警划派到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西园派出所成了一名社区民警。虽然到了新的岗位,可是有空闲时间,王芳雄依然坚持来到老人家里,为老人做一顿家常饭,和老人聊聊知心话。面对这个赶不走的孙子,袁凤兰老人的内心更多了一份踏实。王芳雄说,其实照顾袁凤兰老人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要是一段时间见不到老人,他还感觉生活缺少了些什么。所以他给老人承诺,以后不管怎么样,这个奶奶的事情他是管定了,就是养老送终他也愿意尽这份孝心,能和奶奶相聚就是缘分,人民警察更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所以后来的日子,不仅王芳雄照顾袁凤兰老人,王芳雄的爱人刘亚洁也义务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只要老公出警忙碌无法抽身,她便带着孩子一起去袁凤兰老人家,为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老人高兴地说,有这样好的孙子,孙媳妇真是她修来的福气。

马晓菲

马晓菲,甘肃瑞生医疗志愿服务队队长。2014年至今组织公益人士开展志愿服务51次,募集物资达93万余元。2018年2月至3月,在青年志愿服务春运“暖冬行动”中,马晓菲和母亲、叔叔、小姨、妹妹、个儿子等一家七人参与志愿服务,是甘肃省参加春运志愿服务人数最多的家庭。在马晓菲等志愿者的努力下,兰州市参与春运服务志愿者1760余人次,帮扶旅客190218人次,在团中央“春运服务”温暖榜上兰州市志愿服务时长为26258.4小时,在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中(294个地级市、30个自治州、7个地区、3个盟)排第2名。其实马晓菲的家庭并不富裕,大儿子11岁,正在上小学六年级,二儿子今年8岁,患有严重的癫痫和自闭症,每个月的医药费用和治疗费都极高,家庭的重担并没有压垮她的肩膀。她坚持公益,在她和志愿者的努力下,先后帮助永登县平城乡小沙沟村、榆中县银山乡茨坪小学、马坡乡旧庄沟小学、张掖路街道山字石社区、白银路街道正宁路社区的孤寡老人和残障青少年家庭。截至2018年9月,共募集米、面、油、煤炭、棉被、医疗药品等各类物资总价值93万余元,帮扶困难群体3250余人次。

魏晋芳

魏晋芳,兰州市皋兰县砂岗村二社农民。“7·22”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的袭来,水阜镇砂岗村受灾十分严重,在清淤泥的一段时间内,除了物资救助,村民们难以吃上一口热乎饭。魏晋芳的家里地势高,没有受灾,她很热心地号召好姐妹们为受灾邻里做饭送饭。魏晋芳作为一名党员,一直积极协助村委会向受灾村民发放方便面等物资,经她细心地统计,大概每顿需要一百三四十份饭,所以,她想着每天中饭和晚饭各做一百五十份。在魏晋芳的热心坚持下,她带领妇女志愿者,坚持为受灾群众做了十余天的饭,大家都很感激。中国的乡村大多是亲情部落式,砂岗村也是。当问到魏晋芳自己垫资为这么多人做饭的初衷时,她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家没有受灾,也有条件能为大家做点小事,这几天一社那边的村民家里还都没清理好,我就想着先为大家做一个礼拜的热乎饭,让大家放心清扫,安顿生活”。

强海年

强海年,兰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现担任榆中县龙泉乡张家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家窑村脱贫攻坚特别党小组组长。他自参加工作以来,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凭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多次圆满完成突发性事件、赴疆轮值轮训、群体性事件处置等多项任务,尤其在2014年赴新疆轮值轮训期间,表现突出,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中,扎根农村近3年,在完成七里河区阿干镇马泉村脱贫攻坚任务后,继续主动请缨,赴距市区100公里外的榆中县龙泉乡张家窑村担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情牵老百姓生活,魂系帮扶村建设,用真情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敬业之歌,成为脱贫攻坚的忠实实践者。他向爱心企业争取捐赠国槐树苗1000株,折合人民币1万元,并同帮扶干部、志愿者、村民共100余人在清明期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争取资金0.2万元更新更换村委会破损的宣传标语;争取资金0.98万元,为村委会修建了厨房;争取资金2万元,为阳坡社修建了蓄水池;争取资金0.85万元在村委会成立了警务室,在村组主干道及村委会安装监控设备;争取资金为村委会购买煤炭5吨。通过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协助张家窑村成立了众志昊养殖有限公司和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帮助扶持做大做强特禽养殖产业。他向爱心企业争取资金近30万元发展张家窑村的特色养殖产业。向住建局争取资金16万元,改造了8户贫困户的危房,并向部分贫困户捐赠家具、电视机、米面油等折合人民币1.5万元;积极协调社会慈善机构,为村委会捐赠助听器70台,折合人民币5.8万元;帮助村民销售土鸡、野鸡、土鸡蛋、土豆等土特产品,折合人民币5万余元,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李新文

李新文,2010年至今在安宁区新华书店财务室工作。20多年来,她给全店同志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任劳任怨,能吃苦。书店安排她下乡摆摊、下乡收款、送书上门,她都毫无怨言,听从安排,服从分配,甘当螺丝钉,在全体员工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次,她与门市部的同志到城郊中学送书下乡,有一位老师要一本《初三语文教案》,在摆摊图书中没有这本书,李新文同志看到老师急迫的样子,马上骑单车赶往书店拿到这本书,及时送到老师手中。老师拿到书后,感动地说:“你们新华书店送书下乡确确实实是关心学生和老师,是我们真正的贴心人”。夏季的一天,半夜下大雨,大水即将漫进书店库房,家住安宁区新华书店院内的李新文同志,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在第一时间上报险情,同时又发动家人和书店其他员工,及时将库房内的大量课本和其他图书转移到安全处。避免了国有财产的损失,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赵兰生

赵兰生,兰州市市政工程服务中心东岗市政设施管护所管理科科长。1981年,24岁的赵兰生退伍回到兰州,供职于当时的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成为一名基层的铺路材料搅拌员。从参加工作以来,他就对工作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全情投入到工作当中,节假日和休假都坚守在工作一线。5年前,调整到新的工作岗位以来,赵兰生便坚持每晚凌晨3点开着市政巡查车,拉着警示锥、管护用具等工具和设施上路巡查。任何一处路面的坑洼、受损、塌陷、堵塞、积水,井盖缺残,他都一一下车检查,如果是他能够解决的他就自己解决了,如果是需要更多专业的管护,就拍照登记,第一时间将消息发送至信息中心。直到出行早高峰来临,赵兰生才回到办公室,顾不上连夜巡查的劳累,将夜间巡查的全部信息一一记录在册。细数片区内的市政情况,他可谓了如指掌。“工作就要提前干,要主动不被动,这样才能做到安全不危险。”各种突发情况,让赵兰生经常不能按时吃饭,为了不影响工作,及时解决处理,他便在车上、办公室准备一些饼干,饿了就简单吃点。巡查车辆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骑单车、步行。他对工作的执著,也感染了同事和家人。干一行爱一行。平凡的工作岗位,赵兰生用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马保闲

马保闲,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他自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刑侦战线上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多年来他参与破获了杀人、抢劫、强奸、贩毒、诈骗等刑事案件1300余起,参与破获了经济案件130余起,抓获并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400多名,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18年7月25日5时许,辖区发生一起盗窃三轮摩托车案,马保闲作为带班队长,带领侦查员迅速赶往现场,通过现场视频分析研判和走访调查,发现嫌疑车辆信息,并确认逃匿路线。他不顾连日分析案情的劳累,立即带领侦查员驱车3个多小时前往嫌疑人逃匿的临夏州广河县,并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将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为了让同事能多休息一下,马保闲不顾自己身患高血压,主动承担连夜驾车押解返回任务。待嫌疑人被顺利押解回来后,为了能够迅速破案,他又强忍着胸口发闷疼痛等身体不适,一头扎进了审讯室。审讯又是一天一夜,直到7月27日下午将犯罪嫌疑人送进看守所时,他却因劳累过度引发脑干血管变形及脑梗,晕倒在办公室,后经甘肃省人民医院专家全力抢救,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张志敏

张志敏,现就职于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总务科汽车班司机。张志敏家里共四口人,年迈多病的母亲,今年已80多岁,家中还有一个智障的哥哥。他自己还有一个儿子。在单位,张志敏是一位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圆满地完成过医院和各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应急保障工作,多次受到单位各级领导的表杨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在家庭,他更是一位关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年近八十的老母亲每年都要住院多次,常年离不开药物,每当老母亲一住院,张志敏就会更加的忙碌,哥哥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老母亲健康的时候,还可以帮忙照看哥哥,母亲要是一病,就全靠张志敏一个人了,对于大哥,张志敏说:大哥今年也快60的人了,是自己的一奶同胞,也是父亲临终的嘱托,还是在自己身边比较放心一点。平时工作忙,在家的时间又少,他每次出门前都要为老母亲和哥哥做好一天的饭。所以自己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为年迈的老母亲和哥哥赶快做上一口热乎的饭,平时家里所有的活都要他一个人干,四口之家的房子并不是很大,但是他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洗衣做饭把老母亲和哥哥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与母亲和哥哥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爱护兄长的事迹在医院传为佳话。

金祥鹏

金祥鹏,榆中县园子岔乡大岘村农民。2015年初,46岁的弟弟金祥里只身来到酒泉市打零工,由于骑车不慎撞在了水泥道牙子上,后经医院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成了植物人,一瘫就是三年半。虽然有妻有女,但二十多年前妻子就带着孩子离去,杳无音讯。弟弟瘫痪后这一切落到了年过半百的哥哥金祥鹏的肩上,三年多来,金祥鹏拿出所有的积蓄,带弟弟辗转省人民医院、兰大二院求医。每天5时50分起床、6时给弟弟清理被褥、6时20分开始擦洗身子。接下来,为了延缓肌肉萎缩,再给弟弟活动一个小时的四肢,之后还要张罗早饭、陪弟弟说话,三天洗一次澡、两天换一套被褥……这样机械化的作息,金祥鹏已经坚持了一千多个日夜。“我总觉得我弟弟没有瘫痪,你看看他的眼睛,他啥都知道,就是难受得说不出来。我是当哥的,只要我还喘着气,就不能放弃!”金祥鹏对每一个前来看望的人倔强的诉说着。□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晓霞

新闻推荐

俄罗斯、北美和上海张江科技企业“兰州行”活动举行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9月16日,第三届中国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重要活动——俄罗斯、北美和上海张江科技企业“兰州行”活动...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