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巧断家务 事了人和情睦 ——市中级人民法院家事审判改革纪实
6月28日,兰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报告》。这是市人大改进人大监督职能以来,在一年中两次听取法检两院的工作报告,也是首次对法检两院专项工作开展督查。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永平说,兰州市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家事审判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了专业化家事审判团队,设置家风家训文化长廊和“婚姻冷静期”、“融情时刻”教育制度,组建多元化调解队伍,开创了“清官巧断家务事”的新局面。
应对家事纠纷构建和谐社会
王永平说,近年来,全市法院家事纠纷案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今年前5月,全市已受理家事案件2991件,占全市民事案件的12.24%,同比上升62.38%。而且,家事纠纷已经从离婚、抚养、赡养、继承等传统类型,向更为复杂的婚姻无效、婚生否认、同居关系析产、涉老婚姻等类型转变。
家和万事兴,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都需要建立在和谐幸福的家庭基础上,因此处理好家事纠纷就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为期两年的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法院,兰州市七里河区法院、榆中县法院成为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
市中级人民法院主管家事
审判副院长郝光林说,家事纠纷不能“一刀两断”。因为家事纠纷案件向来都夹杂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在面对家事纠纷时,简单的用刚性的法律规定来评判,也许从表面上似乎做到了“定纷止争”,但实质上可能埋下矛盾再生的隐患。因此,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就是要从本质上寻找解决家庭纠纷和矛盾的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做到“对症治疗”,才能平复当事人的情绪,才能弥合情感,化解矛盾。
在此基础上,由市中级人民法院上报的《关于推进全市法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通过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审议,并由市委办公厅印发在全市实施,拉开了各级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制度改革的大幕。“改革最大的特点有两点:一是把家事审判纳入全市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二是建立了公检法、民政、妇联等多部门参与的格局。”王永平说。
诉前调解发力矛盾冰释前嫌
2017年3月27日上午,榆中县人民法院小康营法庭,一场诉前调解正在进行。赛某在打工期间因公伤亡,留下了60多万元的赔偿金。赛某的两个哥哥、三个姐姐与赛某的同居女友金某发生遗产分割争执,诉至法庭。
榆中县人民法院立案庭运用诉前调解机制,由庭长陈旭红、专职调解员董书生、司法调解员石伟刚进行了面对面调解。讲法理、谈人情、摆事实、做方案。最后,赛某的二哥分得30万元,大哥分得10万元,金某分得18万元,其他兄妹放弃分割遗产,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调解的成功,不仅化解了双方矛盾,也节约了原、被告的时间和精力,免除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陈旭红说。
而这只是家事审判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目前,兰州市已经建立了专业化家事审判团队,同时聘任志愿者和妇联系统中热心调解工作的女性担任心理辅导员、家事调解员,形成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我们的审判场所也做了创新,彰显了‘和\’主题,突出了家庭责任与宽容理解的理念。”王永平说。在审判模式上,设置婚姻“冷静期”,引导当事人修复感情。探索实行家庭暴力“禁止令”,将反家暴工作融入家事审判中,将事后惩罚变为事前预防。
郝光林介绍,家事审判队伍的建设是家事审判改革中的核心。因为家事纠纷具有亲缘关系性、复杂性、敏感性、矛盾发展的相向性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家事审判理念、熟悉家事审判工作、掌握家事审判技巧、熟练运用家事审判职责、具有家事审判丰富经验、能够胜任家事审判工作的专业法官团队和专业法官队伍。家事纠纷起因错综复杂但不外乎一个“情”字,刚性法律的解决手段不一定能很好的解决情感纠纷,单纯崇尚法律手段也较少达到预期理想效果。复杂的情感因素应适用多元化手段和方式解决处理。
正是这一观念的转变和制度改革,让刚性法律的裁定向更加“柔情”的审理模式转变,实现从“案结事了”到“事了人和”的转变。
家文化营造和谐彰显铁法“柔情”
家事审判是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与婚姻家庭有关的各类案件(离婚、继承、收养等)的专门活动。《关于推进全市法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准确把握家事审判的情感色彩和人文特点,在审判中彰显人文关怀,把解开心结作为家事案件审判的关键和核心,用最适合家事案件的审判方式、审判程序、审判环境、审判效果来处理家事纠纷,实现家事审判司法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有机统一。
为此,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建设了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专门化家事审判场所,让当事人感受到家事案件区别于其他民事案件,更具柔性司法特质。目前,在七里河区、西固区、榆中县等法院都建设了家事纠纷诉前调解室、家事审判调解室、心理疏导室、情感回忆室、家庭教室、家风家训文化长廊、情感释放室等,同时跟进家暴庇护场所、儿童心理分析设施建设,以感化心灵,舒缓情绪,消除矛盾。
与此同时,各级人民法院还组建了家事审判合议庭,让有家庭生活经验、善于心理疏导的法官和人民陪审员担纲。另外,聘请了心理咨询志愿者、妇联系统和其他行业中热心调解工作的女性担任心理辅导员、家事调解员,负责调解工作和心理疏导,构建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这种多渠道纠纷解决机制,通过‘劝、批、谈、教\’,把‘劝和\’‘劝离\’相结合,从法制、人情、伦理和习俗等方面探索当事人的矛盾根源,充分发挥了家事审判的诊断、修复和治疗作用,实现了家事审判司法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有机结合。”王永平说。
在此基础上,各级法院亮点频现。例如七里河区和榆中县法院建立的家事调查员制度,通过跟踪、回访、帮教,以及家暴联动、心理疏导、婚姻冷静期和财产申报等机制,树立了家事审判的新思想和新理念。西固区法院创新的“融情时刻”视频短片教育制度,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
主动接受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坚持党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王永平在刚当选法院院长时,就立下了铮铮誓言。
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是法定职责。往常,在每年的“两会”上,人民代表大会都要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而如今,兰州市人大将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的报告增加为一年两次,即年终和年中各一次。而且也增加了听取审议专项报告的内容。如在今年6月28日召开的兰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情况的报告》、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报告》、兰州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深入推进公益诉讼工作的报告》。
“作为法检两院的工作人员,对人大的监督有着切身的感受。因为,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人大常委会的任命。而且要在人大的监督下,在国徽前手抚宪法庄严宣誓。”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徐二虎说。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建平说,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既有监督又有支持,既要依法监督,又不代行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形式,抓住政府工作中人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从人大常委会与法院、检察院的职权划分来说,依据宪法规定,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人大常委会不能代替“两院”办理具体案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成“一府两院”予以处理解决。所以人大既要依法实施监督,又要支持“一府两院”行使职权。□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邵其珍
新闻推荐
李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万里黄河,浩浩荡荡,极目远眺,南北两山林木葱茏,满眼苍翠,造就了黄河两岸独特...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