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香菇的“香”味飘进每个贫困户窑沟村发展特色产业劲头十足

兰州日报 2018-08-01 04:19 大字

【本报讯】连日来,榆中南部山区马坡乡窑沟村香菇种植基地持续火热,当地贫困户将大棚里已经丰收的香菇采摘后集中销往市场,这个季节正是香菇的丰产期。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小花一边采摘香菇,一边给记者算起今年的“账”来:家里今年土地入股分红2000元,到户产业资金2000元,加上各类惠民政策补贴和在香菇大棚每月2500多元的打工收入,今年下来将有近4万元的收入,除去给丈夫治病,还能有些存款。

“现在虽还在试种期,每天看着香菇销往市场,我们真是乐在心里。”建档立卡贫困户颜为芳告诉记者,她家里因为供了两个大学生,日子过得很紧张,庄稼人又不能撇下地外出打工。她说,村里的香菇基地真的特别好,香菇种植与自家庄稼能闲忙互补,在基地里打工每天还有80元的工钱,家里的收入一天天好了起来,让他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和信心。

王小花因丈夫患有疾病,每年还要住院治疗好几次,没法种植蔬菜,更没法出去打工,家庭开支的重担全落在她身上,她没少为生活费发过愁。今年4月份村里的香菇大棚建起来后,王小花被吸纳到香菇大棚打工,从事香菇菌棒的制作和香菇采摘等工作。为了照顾她家的实际情况,村里让她根据个人情况来务工,打一天工给80元工资,一个月下来可以挣2500元左右。“在农村这样的收入已经很好了,而且又不是体力活,我觉得心里的负担一下子轻了。”王小花满意地说。

窑沟村党支部书记张佳龙介绍说,窑沟村有建档立卡户59户199人,为确保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找准产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单靠以前蔬菜种植没办法实现稳定增收,只有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才是出路。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佳龙在天祝县看到了香菇种植,考虑到两地气候条件类似,他便组织村两委班子、党员和村民代表去天祝县考察,在多次考察的基础上,成立了榆中吉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今年4月初,窑沟村党支部牵头流转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25亩土地,投入资金60余万元,建成1000平方米菌棒生产车间1座,生产大棚6座,完成55000个菌棒入棚生产,建成试验大棚1座。有了这个“脱贫车间”后,通过试种,棚内香菇产销两旺,每个菌棒产量1.5斤,平均以每斤6元的批发价格卖给经销商,从4月份出菇到10月份结束,预计试验棚产出香菇7500斤,收入4.5万元。

据了解,在香菇试种的过程中,窑沟村党支部还积极开拓“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带动村里1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经营种植、基地务工、年底分红等形式就近增收,积极推动了全村的“三变”改革。

在香菇大棚基地,记者看到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地,菌棒上已经长出了密密麻麻的香菇。张佳龙告诉记者,这种“木棒”不是普通的树干,而是由树干打碎后加入麸皮烘干制成,里面的营养比一般的树干高,加上窑沟村地处南部二阴山区,日常充足,温度适宜,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香菇种植。他说,这里的种植物都不施肥、不打药,虽然菌棒发菌时间长,但生产的香菇肉质厚实,绿色健康,很受食用菌市场的青睐,大大提高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和脱贫信心。

“从现在开始,我们村将扩建20座大棚,邀请食用菌种植专家对农户进行集中培训,并通过统一建棚、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高于市场价收购及农户个人管理的产业模式,调整好全村种植产业结构。”张佳龙告诉记者,通过带动更多的农户自发开展香菇种植,拓展香菇生产加工产业链,引进产业技术人才,发展香菇储存烘干深加工和休闲观光,让香菇真正成为带动全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杨贵智特约记者岳程文/图

新闻推荐

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推出13项便民新举措 车驾管业务实现就近办理、网上办理

本报讯(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李升实习生张丝洁)7月30日开始,按照“放管服”改革新举措,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推出13项...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